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霞 《金秋科苑》2011,(10):151-152
美国媒体近日报道称,计算机科学家、经济学家、神经学家和心理学家正联手寻找将消费冲动转变成储蓄意愿的创新方式。其中一种方法是通过"年龄变形"技术让年轻人在虚拟现实实验室凝视2036年或2057年的自己。从豆蔻年华的少女瞬间变为白发苍苍、皱纹满脸的老妪,这一过程产生的冲击会让年轻人控制今天花明天钱的冲动,并将这种冲动转化为为未来储蓄的动力。变老试验显示,人们看到老年版的自己后储蓄愿望会大幅增加。  相似文献   

2.
示范并不仅仅为了让学生了解方法、步骤,示范更宝贵的价值在于通过教师的示范,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产生试一试的冲动。如果没有让学生产生这样的冲动,这个示范就不能算成功的。示范需要技术,但它更是一种艺术,要让示范产生"魔术般"的效果,要让学生觉得神奇而又简单,他自己完全可以做到,在他做的过程中也可能他会觉得并不像想象的那样简单。  相似文献   

3.
创业之势方兴未艾,而且有迹象显示将逐渐走向理性与稳健的道路。那么到底是什么力量使得青年和大学生们对创业如此的关注和垂青呢?我们认为这是内心冲动和社会环境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以大学生为代表的有志青年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一种按捺不住的激情,一旦让他们敏锐地察觉到时代脉搏的跳动、看到建功立业的道路,他们就会义无返顾地投身其中,去实践自己的理想,而正是新技术革命让他们看到了机会,社会的进步让他们看到了可能。所以说,正是这些内外因素的合力造就了他们的创业情结。  相似文献   

4.
项捷 《百科知识》2014,(18):33-35
正当2003年乌拉圭设立"防止青少年意外妊娠日"的时候,没有人会想到这将会发展为一个牵动全球的活动。2007年9月26日,"世界避孕日"正式诞生,9月26日是乌拉圭的罗伯托(Roberto Caldeyro-Barcia)教授的生日,"世界避孕日"定于这一天正是为了纪念他对于围产期学做出的巨大贡献。这是一个国际性的纪念日,旨在提高年轻人的避孕意识,促进年轻人对自己的性行为与生殖健康做出负责任的选择。其实人类避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从"魔法"、迷信到各种看似奇怪的避孕方  相似文献   

5.
大家知道,人的染色体有46个,即23对。其中常染色体22 对,性染色体1对。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Y,女性的性染色体为XX。可是最最新的科研证实,男人的性染色体还会有一种特殊形式XYY。它常常会在男性青春期造成犯罪冲动。当它肆虐时,年轻人的理智取往往难以战胜。美国由此引发的一则事件中,当事  相似文献   

6.
放下与珍惜     
一位年轻人去求教了了禅师:“我怎么样才能够活得快乐和幸福?”他愁眉苦脸地诉说了他的故事: 生意不顺,曾经说爱他的第三者这时候却提出要和他分手,而他正想将自己另有所爱的事情向妻子说明,准备和妻子离婚……一连串的打击让年轻人已是万念俱灰。  相似文献   

7.
住房储蓄银行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2月15日,在国内原有住房储蓄银行改弦更张3年后,酝酿5年的中德住房储蓄银行终于落户天津。中德银行的建立对我过目前的住房金融体系会产生什么影响,其本身的运作机制究竟能给自己带来多大的市场空间,将来的发展前景又如何?就这三方面内容进行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8.
2004年2月15日,在国内原有住房储蓄银行改弦更张3年后,酝酿5年的中德住房储蓄银行终于落户天津.中德银行的建立对我过目前的住房金融体系会产生什么影响,其本身的运作机制究竟能给自己带来多大的市场空间,将来的发展前景又如何?就这三方面内容进行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9.
周文 《知识窗》2013,(23):41-41
记账理财在年轻人中是一件非常头疼的事情。很多哀叹“月光”的年轻人都很想弄清楚自己的钱究竟飞到哪里去了,所以曾经尝试过为自己的收入、支出记账,可往往因为嫌麻烦、容易忘记等原因不能坚持记账。“挖财”却让记账创新式地变成了简单又快乐的事情,而赵晓炜就是推出这款手机应用的创始人。  相似文献   

10.
李春艳 《科技创业月刊》2007,20(10):163-164
通过建立和分析储蓄函数,对1978~2004年新疆地区的居民储蓄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新疆地区居民的储蓄行为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明显的区别,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储蓄行为会变得越来越无规律。  相似文献   

11.
实施体验教学,让学生以认知主体的身份亲自参加丰富生动的活动,在活动中获得丰富个人体验,以再创造的形式构建自己对内容、意义的理解,让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自愿的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大力提倡体验教学。  相似文献   

12.
张珠容 《知识窗》2014,(3):25-25
美国街头,一群年轻人手拿调查问卷,让来来往往的路人为两款车型打分。大家看到,问卷上的A款车型柔美温和,B款车型则狂野奔放。很快,路人根据自己的喜好分别给两款车型打上了分数。  相似文献   

13.
瑞士与美国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人类大脑中存在一个“自私开关”,能帮助人们在明显不公平的情况下抑制自私冲动,即便这会损害他们自己的既得利益。科学家发现,大脑额叶前部外侧皮层右侧的这个“自私开关”,能帮助人们抑制对性、金钱等的强烈冲动。苏黎世大学经济学实证研  相似文献   

14.
研生 《百科知识》2012,(21):4-6
最近,浙江卫视播出的"中国好声音"节目吸引了全国许多的观众,这个节目不仅在形式编排上引人入胜,让每一个普通的年轻人都从内心萌发着实现自己理想的欲望,而且几乎每一个歌手的歌声都打动着评委,让他们常常忍不住拍案而起,甚至感动得流下热泪。为什么人优美的声音会带给我们这些感受呢?  相似文献   

15.
两个年轻人同时进入一家公司任职,是人人羡慕的“凉缺”,一天上班8小时,真正需要工作的时间不到一半。“工作很轻松”这件事,让第一个年轻人很开心,认为自己真是找了一个好工作;但第二个年轻人却无法接受,几个月后就离职了。他离职的理由是:“因为做的事情实在太少,所以我学不到东西。”  相似文献   

16.
社科文摘     
李莉 《百科知识》2014,(4):46-47
正延迟退休会增加青年就业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在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上,老年人就业的增加不仅不会对年轻人就业产生负面冲击,还会促进年轻人就业。在近日清华大学就业和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举行的一场研讨会上,专家介绍,课题组通过控制变量法,采用回归分析,使用1990年、2000年  相似文献   

17.
郭丽 《世界发明》2009,(8):66-68
2000年,3位刚刚从中央美院毕业的学生合作策划了他们艺术经历中第一个展览——《二厂时代》,投入了极大热情的结果却是以赔钱告终。房方就是这3个怀揣艺术理想的年轻人中的一员,当年那次冲动的策展令他和两个合作者都赔进了两个月的生活费。  相似文献   

18.
你是一个根据大脑中第一反应而行动的人,还是一个思前想后,把一切后果都考虑到的人?大多数时候,我们往往凭着冲动去做一件事,在喜欢理性思考的经济学家眼里很可能根本不符合我们自己的根本利益。可是心理学家却很欣赏这种冒冒失失的做法,在他们看来,冲动战胜理智是人们的正常本能。偷公文包的贼:抓还是不抓?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常常对那些善于用理性思考指导自己行动的人赞赏有加,认为他们能够充分考虑因果利害,从而把一项任务稳妥地、圆满地完成。而那些凭大脑第一反应行事的人则很难被委以重任,他们的冲动行为总是让他们的上司提心吊胆。…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很多,主要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等。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对大学生、对年轻人加强传统教育,传承中华文明,让全国人民尤其是青年人牢牢记住自己的节日,让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0.
悠扬 《百科知识》2009,(8):39-40
难以拒绝的请求 世界上最会忽悠的人是谁?导购小姐一定是其中之一。她们向路过的女士们提供免费使用的化妆品,之后一番引诱,女士们就纷纷为昂贵的产品心甘情愿地掏了腰包。不过事后又要抱怨起自己的“冲动消费”。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导购小姐“忽悠”得不亦乐乎,消费者上钩也愿打愿挨?心理学家早已发现那些征服人们心理的“说服的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