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张家文 《考试周刊》2013,(25):100-101
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把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掌握科学的体育健身方法和知识,增强自身体质,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作为重要目标。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是保证身体健康、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有效手段,而良好的体育习惯又取决于他们的体育锻炼意识、锻炼方法等。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标准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衡量体育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标准之一。良好的锻炼习惯与终身体育能力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探寻培养学生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贾国鹏 《教师》2019,(7):80-80
在高中教育阶段,体育课程是向学生实施良好教育的重要途径。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当前体育提倡“健康体育”的观念,即在体育教学中,既让学生掌握体育技能和体育锻炼方法,同时还让其体会到体育锻炼的乐趣和价值,培养其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长期坚持锻炼的习惯。文章具体分析培养学生体育自觉锻炼意识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胡毅 《宜宾学院学报》2007,7(12):119-121
针对当前普通高校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主动性严重不足的现状,通过对学生体育锻炼自觉性进行了剖析,从体育教学的适应与转化方面如何培养学生体育锻炼自觉性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大学生自主锻炼意识与习惯的途径,并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锻炼意识和习惯提出了若干可行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刁立艳  刁立政 《考试周刊》2012,(39):126-127
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对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锻炼习惯的概念入手,着重阐述了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两个关键因素,以及如何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6.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九年制义务教育体育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提出:把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作为教学目标之一。体育需要强调人们亲自参加体育锻炼,并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内容。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并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且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一、转变观念,提高对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并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终身体育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研究表明,近二十年来,我国学生身体素质(包括力量、速度及耐力三种素质)在不断下降,其主要原因是许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只重视体育技能的传授,忽视体育参与意识、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导致体育实践能力不强,缺乏科学锻炼知识、方法,没有形成终身体育观念。本文阐述了通过发展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树立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相似文献   

9.
体育的目的是要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态度、体育行为习惯和体育意识,树立起终身体育观念。从思想转变开始,充分重视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重要性,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加强引导,逐步养成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用辩证法的观点分析、解决好教师和学生这两个重要矛盾之间的关系。就是让学生将来走出校门,也能有终身锻炼的意识,从而推动以全民健身运动为目标的社会体育的发展。我们的体育课堂,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孙得军 《甘肃教育》2013,(24):47-47
习惯是逐渐养成的、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和外在监督的自动化了的行为方式。《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对于提高体育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体育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11.
谢维忠 《教育》2014,(3):60-61
体育家庭作业是培养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有效形式之一,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本身就是身体不断参与锻炼和感受体育的过程。每天坚持完成一定量的体育家庭作业对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是有促进作用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培养学生在余暇时间独立进行健身活动,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学会科学锻炼,逐渐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相似文献   

12.
前言 校园体育活动是学校德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体育活动是体育课教学的延伸。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巩固提高体育课所学的运动技能,为学生主动地进行体育锻炼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参与校园体育活动在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有效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及终身体育锻炼意识方面有积极的意义。所以加强学校校园体育工作,激发学生体育锻炼兴趣,培养学生的良好锻炼习惯,磨炼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已成为当下迫切而又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九年制义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提出,把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终身教育.重视培养学生很好的锻炼习惯.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  相似文献   

14.
赵文胜 《陕西教育》2007,(7):60-60,54
研究目的.学生对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和兴趣对于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自觉的锻炼习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变重体育技能为增强体育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终身锻炼的能力,是中小学体育教改的基本思路。按照这一思路,笔者进行了“集零为整,健身启智”的课题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针对培养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这个问题,《全国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九年制义务教育体育教学指导纲也明确提出:把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作为教学目标之一。本文就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做了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17.
体育课堂的灵魂是要更加关注学生的运动快乐感,培养他们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终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并切实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增强,使学生在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中,产生兴趣、养成习惯、形成意识、锻炼品质、陶冶情操。因此,把音乐带入体育课堂,为课堂创设提供充满时代气息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促使体育课堂变大、变新、变活,是现代体育课堂学科整合的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节奏不断加快,更多人群选择坐在椅子前刻苦学习而不是锻炼身体。节奏的改变削减了人们的锻炼时间,因此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便逐步凸显出来。培养一个人的终身锻炼的习惯要从学校做起,学校体育应当提高对于学生的锻炼培养意识,改革现有的体育锻炼模式,保证学生能够做到体育锻炼的终身性,系统性。让学生在学校期间就能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  相似文献   

19.
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需要重点强调对学生的锻炼习惯的培养,因为一个良好的锻炼习惯,能够让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生的可塑性比较强,在小学阶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是比较容易的,良好的锻炼习惯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提升和心理素养的提升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现阶段的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锻炼习惯的培养应该尝试从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入手,在实践中引入其他教学方法,找到培养学生锻炼习惯的最有效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0.
学生体育锻炼兴趣和习惯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体育新课程标准指出: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体育课程除需要在满足身心发展的基础上,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与原则外,还要致力于体育锻炼兴趣和习惯的培养,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那么学校体育课如何培养学生体育锻炼兴趣和习惯,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