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郭超人《对新形势下通讯社工作中若干问题的思考》。(《中国记者》1993年第4期) △沈世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新闻改革》(《中国记者》1993年第4期) △丁法章《最要紧的是了解读者》(《新闻战线》1993年第4期) △李文海《报纸宣传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闻知识》1993年第4期)  相似文献   

2.
1993年,经济不景气的阴影仍然笼晕着被称为经济大国的日本,日本执政党自民党原副总裁金丸信受贿一事亦不断升格。日本的新闻传媒连篇累牍地加以报道。此时,虽然又爆出了一条令人震动的新闻:1993年2月3日,日本著名的三大报纸《朝日新闻》、《读卖新闻》与《每日新闻》在头版载文报道,被称为亚洲第一广播电视中心的”NHK”特集节目组摄制并播放的“喜马拉雅山上的一个禁止的王国”的现场报道有人为创怍的虚假现象。一时,日本的新闻界为之哗然,众多的视听者更是把目光投向了“NHK”。  相似文献   

3.
《军事记者》2010,(3):32-32
新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个被海外购买版权的报纸是新华通讯社创办的《奥运快报》。为了报道第25届奥运会,新华通讯社专门在1992年7月4日创办了4开8版的《奥运快报》。创办之初该报即与香港《天天日报》签订了合同。出版了海外版,  相似文献   

4.
80年代,改革之劲风,卷起浪层层,冲击着中国大地。北京,长安街西去,复兴门外,广播大厦巍巍然,那里可是平静的港湾?1985年11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提出调整、改革节目:缩短战线,精办节目,提高质量,合理布局,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1986年1月—12月,全台上下,共同努力,竭诚奋斗,蕴育着……1987年1月1日,开始了——听众朋友,早上好!中央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伴同着人们开始了新的一天。早晨,6:30到7:30,以《新闻报摘》为骨干,增加了10分钟的《体育新闻》和10分钟的《国际新闻与时事》作为《新闻报摘》节目的补充和延续,随后是天气和海洋预报,形成了一个小时的  相似文献   

5.
陈屏 《新闻窗》2010,(4):34-35
本文主要研究媒体在灾难事件报道中的功能,并以20H08年5月12日的汶川地震为例,选取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报纸《人民日报》、当地新闻报纸《成都晚报》以及国际上比较知名的《纽约时报》作为研究样本,分析了三份报纸在汶川地震后一个月之内的新闻,探讨国内报纸之间,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纪事     
本刊讯据四川《新闻界》杂志记者报道:第六届全国好新闻定评会议,于5月21日在成都结束。经过四天的定评工作,从全国报纸、通讯社、新闻摄影、新闻漫画、广播、电视复评入选的优秀作品中,评出了1984年获奖新闻作品二百零八篇(组、幅)。其中包括我区第一次获得等级奖的三篇作品。定评会由中国新闻学会联合会会长胡绩伟主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的传播(〕工载)苑子熙等新闻广播电视研究第5期谈谈我国报纸起源与近代报纸门之卜宁夏图书馆通讯第2期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张报纸舒新文化宫第12期中困早期的报纸赵秉英新闻战士第I期;金瓶梅》中的邸报新闻陈力丹新闻战线第7期试沦宋代雕板印刷事业的发展及其原因唐有勤南充师院学报第1 川外国入履者在我国的办报活动赵秉英新闻战士第2期《中国丛报》中文提要李烽等译岭南文史第1.2期:遐迩贯珍》介绍黄瑚新闻大学第9期中国.早期几张汉文报纸号外之化世界图书第4期上海最早约白话报纸董邦安文汇报11月2日夭津最早的中文报纸—《时报》…  相似文献   

8.
在日本,被称为报纸的生存竞争的“经济情报战”,日趋激烈。具体来讲,这就是:《朝日新闻》从今年1月25日的晚报起,每星期六增加有八个页码的经济特集《周末经济》,把它夹入《朝日新闻》日报,送给读者。作为对抗,《读卖新闻》于2月20日创刊《读卖家庭新闻》,每星期出四版,八页,在东京都发行五十万份,订费每月二百日元。同时,以经济专业报自居的《日经新闻》也从2月24日起,每星期一增加十二个页码的“日经星期一版”。《每日新闻》从1月起,每星期三增加两页经济报。各政治团体的报纸和地方报纸,如《北海道新闻》《中日新闻》《西日  相似文献   

9.
宋歌 《传媒》2015,(5):52-53
商业类报纸是传播商品交换过程中的新闻及相关信息的连续出版物.在报业发展史上,商业类报纸是出现最早的报纸之一,是商品社会形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报纸种类.目前我国大陆约有冠名“商”字号的商业类报纸60家,其中有国家级的《中国商报》、省级的《成都商报》、行业级的《机电商报》等.认真分析这些冠名“商”字号的报纸发现有许多却“在商不言商”,名曰“商报”,但实际上却演变成了都市报、大众生活报,还有的成为“四不像”的大杂烩.  相似文献   

10.
这两年,不少报纸在一版开辟了《快讯》专栏,很值得称道。《快讯》专栏的新闻,以迅速及时、短小精悍的特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读者。但也有“快讯”不快的现象。如2月8日辽宁日报的《辽宁快讯》专栏,共发5条新闻,除一条发生在2月6日外,其余4条均为2月5日发生的事,而且其中两条还是在沈阳。2月18日南方日报的《岭南快讯》里,排在头条的新闻是《我  相似文献   

11.
1999年岁末,成都的三家报纸 各出奇招,就“跨世纪跨千年”这一由头大作文章,上演了一出精彩的“新闻策划”之战。这场“千年策划之战”虽然已经结束,但却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给新闻从业人员及新闻传播研究者们以思考的机会。成都商报——“新夸父行动”让成都走向世界 成都商报创刊于1994年2月,主要发行对象为成都市民。目前该报在成都二环路以内覆盖率位居成都各报之首。 成都商报在成都各媒体中最早亮出新千年策划。早在12月8日这天,成都商报就在头版位置刊登《环球追逐千禧第一缕阳光(主)本报特派记者分赴2…  相似文献   

12.
《新闻前哨》2010,(3):5-6
据新华网:美国全国发行量位列第四的西部大报《洛杉矶时报》从2月1日起进一步减版.报纸的幅面也将缩水,以降低成本,应对金融危机冲击以及互联网时代读者群分流的挑战。这份报纸最大的变化就是幅面缩水了近10平方厘米。以往单独刊行的经济版将不复存在.经济新闻将与世界新闻、全国新闻、加州新闻、本地新闻整合为一个版。  相似文献   

13.
文海拾贝     
正当人们还在惊诧1993年那波浪翻涌的扩版潮时,1994年的元旦刚过,人们又被扑面而来的第三次扩版浪潮所震动。据了解,到目前,至少有150家报纸扩版增刊,仅首都报纸就有46家之多。很多报纸  相似文献   

14.
仁义 《传媒》2002,(6):1
《羊城晚报》刊登了一篇《市委书记推动舆论监督》的通讯,《报刊文摘》分两次进行了转载。说的是山西省长治市市委书记吕日周上任伊始,狠抓媒体开展舆论监督的事。 吕日周书记上任第三天,就向《长治日报》领导下达了“新闻监督令”。此后他又把报社总编辑叫到自己的办公室,拿着报纸批评说:“这是一份由无能总编无能编辑无能记者办的一份无能报纸!”批评之严厉,措词之激烈,实属罕见。为何说“无能”,报纸上少有或没有舆论监督和批评报道。他要求《长治日报》:批评报道必须天天有,必须追根求源找到责任  相似文献   

15.
第三次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于1994年10月23日至10月31日在福州举行。会议就1990年8月银川会议、1992年11月韶关会议的两次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所研讨的报纸应该加强形象新闻的地位与作用,实现蒋齐生、穆青同志提出的报纸、通讯社工作要“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新闻思想,4年来中国报纸在加强新闻摄影地位作用方面取得的新认识、新成就、新经验,摄影报道如何跟上新形势,高扬主旋律,拿出无愧于伟大时代的得意之作,进一步提高摄影报道质量与新闻摄影队伍素质,更好地完成新闻摄影反映现实、推动现实、保留现实的独特社会功能等问题,进行了认真深入的研讨。会议期间,进行了第三次全国报纸要闻版运用照片好版面评选与“摄影一日赛”。  相似文献   

16.
纸上储瑞耕     
2008年2月16日,虽然是一个平常的日子,但对于《河北日报》来讲,这日子又有一些不那么平常,因为这家报纸有一个言论专栏——"杨柳青",已经坚持了整整20个年头。一个专栏,由一个人主笔,连续不断20年(而且以评委会全票通过获得首届中国新闻奖名专栏奖),这在中国的共产党党报史、报纸史和新闻史上,是没有先例的。这个专栏的主笔,就叫储瑞耕。  相似文献   

17.
今年2月6日,首都一家大报刊登一幅哈萨克斯坦女运动员夺得第三届亚冬会首枚金牌照片,大标题出错,把第三届的“届”字错成“枚”变成了“第三枚亚冬会首枚金牌产生。”3月27日,某大报刊登的图片《西藏登山队出征尼泊尔》,标题和文字说明都把尼泊尔的“泊”错成“伯”。4月8日,一家报纸刊登一条消息,题为《美国洛山矶时报》,从标题到文章4次使用了《洛山矶时报》一  相似文献   

18.
我是《新闻知识》老订户,平时除了认真学习贵刊并积极为之写稿外,还注意及时将其中的佳作推荐给其他报纸转载。今年我推荐贵刊两篇文章分别被四家报纸转载。具体篇目与报名如下: 第7期上的《颠倒的县名》被《中国剪报》8月2日和25日分两次转载。第8期上的《记者的三大发明》分别被《人民日报》9月5日、《中国青年报》9月2日、《扬子晚报》9月1  相似文献   

19.
1993年2月22日,国家版权局在新闻出版署新址(北京市东四南大街85号),为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成立举行新闻发会。副局长刘杲主持会议,副局长沈仁千宣布《国家版权局公告(第2号)》。此公告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八条和《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七条(三),列有七条:  相似文献   

20.
《专业户王求晓夫妻双双考上大学》(以下简称《考上大学》)这一新闻,去年8月8日在《江西日报》第一版刊登后,在全国引起了较大的反响。新华社8月14日向国内外发了通稿,《人民日报》、《农民日报》、《科技日报》等全国30多家报纸转载了这条消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转播了。新华社《新闻业务》周刊去年第35期和36期连续两次对此稿进行了评述。又被评为第十届全国好新闻一等奖。王求晓夫妇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两百多封赞扬信件。在此稿被评为第十届全国好新闻一等奖后,应贵刊之约,谈谈自己的采写过程和一点体会。我1968年大学毕业,1967年开始从事新闻工作,在新闻战线度过了22个春秋。其中在江两日报驻九江记者站工作了14年。长时间在记者站工作,使我养成了“爱动、好走”的习惯,一有机会就到基层走走,遇到好的报道线索就深入采访,抓点“活鱼”回来。《考上大学》这条“活鱼”,就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下面碰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