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成为继深圳经济特区、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家工程"。雄安新区的开发与建设被定位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发展新模式、优化京津冀空间布局与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等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引起了境外媒体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
刘华 《文化学刊》2023,(3):10-13
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千年历史的结晶,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有些地方政府将经济发展放在首位,在加强生产投入的同时忽略了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针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国家政策没有落实,阻碍了文化瑰宝在历史长河中的传承与引用。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着行政公共性不足、建设性破坏和静态被动的严重问题。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开展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义,进而列举出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策略,期望为现代化城市建设中全面落实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传统村落文化生态数字化保护的理论依据,列举出数字化保护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成功例证,总结出鲁西北传统村落文化生态数字化保护的障碍与困难,探讨了"两个系统、三个空间、四种技术手段、一个平衡"的保护模式,为传统村落文化生态保护与传承工作深入开展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伊宁市是2012年国务院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多元文化交汇的城市,具有鲜明的历史文化特色和突出的历史文化价值。作为一个边疆民族地区的历史文化名城,伊宁市具有历史变迁过程复杂、历史资料稀缺、研究基础薄弱、各民族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多样等特征。以伊宁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为例,系统梳理历史发展脉络,深入挖掘能够体现历史文化价值、地域和民族文化特征、城市建设和发展演变过程的文化遗产,确定了市域、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文物古迹等各个层面的保护对象,并针对其自身价值特色制定科学的保护措施,从而实现历史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  相似文献   

5.
吴越  戴宏杰  张平 《中国名城》2023,(11):81-87
传统村落作为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较高价值及传承意义的村落,悠久的历史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村落的发展、保护进程中,囿于诸多因素,大量的传统文化、建筑和村镇空间格局遭到破坏。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基于叙事空间理论,梳理传统村落叙事要素,分析空间的叙事条件,把叙事方法融入空间设计的过程。通过叙事空间营造,让村落成为文化感知载体,形成文化场,保护传统文化,激活村落内部活力。以墨戎苗寨为例,整理村落的叙事要素,分析公共空间叙事性,从叙述者、受述者、叙述媒介和叙述内容4个方面,提出叙事空间营造方法,为当代传统村落的文脉延续提出可供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着城市独有的历史文化内涵。随着城市建设进程加快,历史文化街区独具特色的空间肌理逐渐被破坏,探究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特征对城市的文化延续与保护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空间句法作为定量分析的工具,能为研究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几何结构提供客观的量化结果,从而为其更新保护提供新的思路。以舟山定海古城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句法的技术方法,结合实际现状,从整合度、选择度、可理解度3个方面分析舟山定海古城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特征,进一步探究其空间形态特征与业态分布及历史文化要素分布之间的关系,从而为舟山定海古城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保护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林玲 《文化学刊》2023,(3):117-120
当下,精神文明建设在我国处于快速推进的过程中,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物质文化及精神文化,凝聚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在新时代做好文化遗产的保护对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有着极为积极的作用。而在开展文化遗产保护的过程中,也需重视在哲学的视角下进行,使得文化遗产的保护朝向科学化的方向进行。本文分析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的哲学意蕴,并提出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的策略,旨在为今后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皖南传统村落作为我国最具地域代表性的传统聚落之一,以其保存面积之广、完好程度之高、类型之众,以及社会历史文化底蕴之深厚而闻名于世,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以深受徽文化影响的核心地带黄山市为例,通过实地调研、文献梳理、资料整理,结合地域文化对其传统村落的空间网络特征进行研究,揭示了皖南传统村落具有山环水抱、发展演进、树状分布的物质空间网络特征和兼收并蓄、宗族教化的非物质空间网络特征,并通过案例实证,总结了空间网络特征的形成主要与自然环境、人口迁徙、社会经济和人文历史四种影响因素相关,通过以上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宏观整体性的传统村落保护思路,以促进皖南地区传统村落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从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角度审视国际文化遗产的新变化、新趋势,对文化遗产环境、文化景观、文化线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城市历史景观等概念做了简明扼要的分析研究。同时,结合我国具体实际情况,深入地思考了我国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方面的提高和应对方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多个历史文化名城的相关保护规划文本、地方保护条例(办法)以及地方规划编制技术导则的分析,对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地方实践进行总结。"历史文化风貌区"较历史文化街区具有更丰富内涵与复杂性特征,保护规划过程中应注意识别"历史文化风貌区"中出现的新类型与内部价值要素,在探索和完善地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前提下,秉承不同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思路,探索差异化的、量体裁衣式的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人民文化自信,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了保护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该文响应国家号召,通过记录常熟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了解其发展过程与传承现状,分析目前所面临的困境,力求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提供新思...  相似文献   

12.
历史文化景观空间保护与规划的前提是确定历史文化景观空间保护内容和设计要素。本文首先从空间氛围营造、功能整合、数据建设、范围界定四个方面阐述了历史文化景观空间保护内容,进而重点探讨了历史文化景观空间,历史文化遗产本体与周边环境客观要素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3.
锦州地区文化遗产丰富,类型较多,分布广泛,特色鲜明。这些文化遗产包含着丰富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历代人民劳动与创造的产物,积淀了历代人民的智慧、情感、理想和愿望,反映了锦州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和精神传统。因此,研究锦州地区文化遗产,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合理开发利用,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锦州地区经济、文化建设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化遗产是一个地区历史和文化的见证,是对历史的记录,对现代人而言是具有重要价值的历史文化资源。历史文化名城商丘,在国家相关政策引导下,积极进行有机更新。通过调研的方法,依托文化资源与旅游业相融合发展的政策背景,结合商丘的文化遗产状况分析商丘古城文化旅游建设过程的自身优势以及在发展文化旅游时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文化旅游建设需要管理者积极转变思路,以游客需求为中心提供相关服务;进行部门合作,规范管理;政府给与产业政策倾斜,多产业融合的措施和建议,以期为商丘古城旅游建设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5.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阆中经过累年的规划与建设,虽然在古城改造与旅游开发方面取得了相当的成效,但是也仍存在着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不力,对古城风貌特色维护不佳以及对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不够等问题。鉴于阆中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多元,应着力打造以"风水宝地·中国阆中"为主题,以民居文化、三国文化、科举文化为副题的旅游精品系统,积极争取申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6.
加强历史文化村镇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是我国在城乡统筹发展、城乡一体化过程中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与实践难题。与国外历史文化小镇相比,我国历史村镇保护存在规划体系不健全、文化底蕴单薄、缺乏全面社会技术支撑等诸多问题。以豫南地区为例,通过对其历史名村名镇调研,总结了其在推进文化村镇保护中一些好的发展举措,以期为我国类似历史文化名镇的发展和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提出:应探索农业文化遗产、灌溉工程遗产保护与发展路径,促进生态农业、乡村旅游发展,推动乡村振兴。2013年,位于广西、贵州、湖南的共25处侗族村寨已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本文以预备名单中的湖南省通道县坪坦河流域侗族村寨为例,探讨村落遗产的创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策略。湖南通道县侗族村寨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存智慧与民族文化的空间实证,以血缘与地缘共同决定的社会组织结构是侗族稳定有序发展的见证。但是,村寨目前面临经济发展落后、村民缺乏遗产保护知识、人口和用地压力大、大量新建房屋破坏风貌等问题,严重影响着村寨的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笔者所在团队针对问题,提出以下创新保护发展策略:一是利用侗族独特的社会组织文化参与遗产的保护管理,促进公众参与;二是另辟新村,缓解老村人口和用地压力;三是进行多元经济模式共同发展的产业规划。这些策略将为村落遗产的创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关于地域的历史风致维护和改善的法律》为2008年5月日本颁布的一部整合历史环境保护和地域文化复兴的综合性法律。作为文部科学省、农林水产省和国土交通省三省的共管法律,体现了文化遗产保护与城乡规划建设、农村地域振兴等行政管理的紧密合作,全面推进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地域的有形和无形文化遗产整体保护与积极利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介绍京杭大运河杭州段历史文化景观概念规划的编制方法和规划内容,强调对京杭大运河这类线性、区域性的文化遗产应该从遗产廊道的角度编制保护规划。在介绍该规划对现状历史文化遗存和文化内涵进行摸底、分析、评价的基础上,从整体的角度对运河全线提出整体性保护和开发策略的过程,希望达到既能保护京杭大运河、为申遗做准备,又能够带动地方经济和旅游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位于岷江上游羌族地区的茂县城,有着重要的地理位置、深厚的历史文化意蕴和无限的发展前景。在地震灾害中茂县等羌族城市受损严重,面临着大规模的城市重建工作。通过对羌族地区中心城市茂县传统文化资源及地域文化特色的研究,为其城市开发建设提供思路。根据城市自身的历史资源和由此生长出来的发展战略,确定具有延续性的城市建设保护与开发的基本原则与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