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带来了极为深刻的负面影响,单纯追求GDP指标增长,使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长期得不到重视。多数政府并未把保护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仅作为主管部门的一项业务,许多地方编制了保护规划,却将其束之高阁。随着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也应顺势而为,找准契合点。从夯实公共政策的基础抓起,使其更具针对性。根据历史文化名城的存续特征及其保护工作的特殊性,进一步完善法律体系,制定专门行政法。建立健全保护监管体系,尽快完善和落实监督机制、问责机制,保障专家咨询制度和公众参与制度。  相似文献   

2.
以历史文化名城淮安为例,论述了档案工作与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关系,从四个方面分析了档案工作在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阐述了加强档案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途径,并提出了档案工作为文化名城建设服务中的两个新课题:服务于历史建筑建档工作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  相似文献   

3.
公益诉讼是为惩罚公益性违法行为、保护公共利益而采取的一项司法救济措施.自2005年被社会广泛关注时起至今,公益诉讼在实践中步履维艰.文章针对造成中国公益诉讼处境尴尬的现状及原因进行分析,并对现阶段如何破解公益诉讼处境尴尬问题进行探索,以期找到公益诉讼在我国发展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4.
周晓侠  周春丽 《职业圈》2008,(18):58-59
公益诉讼是为惩罚公益性违法行为、保护公共利益而采取的一项司法救济措施。自2005年被社会广泛关注时起至今,公益诉讼在实践中步履维艰。文章针对造成中国公益诉讼处境尴尬的现状及原因进行分析,并对现阶段如何破解公益诉讼处境尴尬问题进行探索,以期找到公益诉讼在我国发展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5.
以时间和事件为脉络,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发展需求牵引与信息技术应用驱动两个方面,基于政策及学术文献梳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信息化发展的历程,概括为既相互关联又各具特色的6个阶段,分别是基础信息测绘、环境遥感调查、时空信息管理、规划决策支持、保护监测评估、活化利用服务。在此基础上,面向未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传承及信息技术发展与应用趋势,展望3个发展方向:一是多维度精细保护,二是多粒度监测评估,三是多场景活化利用,旨在促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从信息化走向智慧化。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实施后将近两周年工作的回顾,简要分析了目前的名城保护工作形势、面临的问题以及所采取的对策,确保认真贯彻执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切实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7.
江苏13座城市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体现了该地区深厚的文化历史积淀和优秀的城市精神内涵。地方立法作为一种法律保障,对加强历史名城保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约束各类破坏行为起到重要作用。对江苏10座地级市的名城保护地方立法发展进行梳理,对各市立法名称、目的、体例、保护对象、保护措施、法律责任进行比较研究,提出修订和新增相关立法时可采用的思路和建议,可为丰富名城保护法治理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有国家级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众多,但大部分都是中小型历史文化名城,能够像云南丽江、山西平遥那样旅游发达,游人如织的毕竟少数,对一大批中小型历史文化名城来讲,如何做到既能有效保护,又能使城市可持续发展,这是当前值得探讨的一大课题。论文以兰溪古城为例,对中小型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9.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是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搭建的重要基础。作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广州文化地域性格鲜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梳理40年来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历程,广州名城保护工作在保护体系建构、保护要素提取、保护特色呈现等方面有显著特点,取得了一定成果。近年来更是在名城信息记录数字化、信息监测数字化、信息展示数字化和数字化国际合作等方面作出积极的探索,形成了丰富的广州经验。未来广州可通过创新保护理念、改善保护方法、优化保护机制,焕发老城市新活力,使广州名城保护工作更加出新出彩。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是回顾国务院《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颁布实施一年多来,各地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取得的经验,并针对地方保护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建设除了景观保护与建设外,还应关注名村名镇的声景营造。声景营造对当地历史文化的传承保护有着特殊的作用和意义。声景大致分为自然声景和社会人文声景。对社会人文声景的主要层面、现状以及创新实践手段进行探讨,归纳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声景营造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2.
通过多个历史文化名城的相关保护规划文本、地方保护条例(办法)以及地方规划编制技术导则的分析,对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地方实践进行总结。"历史文化风貌区"较历史文化街区具有更丰富内涵与复杂性特征,保护规划过程中应注意识别"历史文化风貌区"中出现的新类型与内部价值要素,在探索和完善地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前提下,秉承不同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思路,探索差异化的、量体裁衣式的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信息技术和现代社交网络转型的社会背景下,具有悠久历史文脉的著名大学已成为所在名城的文化遗产和景观资源。新时代的教育模式正转型为文化教育社区。提炼了国内外高等教育新的理论实践,以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为研究对象,探讨文化教育综合体设计实践思路,即新型社交生态系统的文教社区模式。  相似文献   

14.
面对不断增长的开发压力,越来越多的历史城镇空间景观遭到新建项目的威胁与破坏,历史性城镇景观(HUL)方法尝试以景观视角解读当前发展对于历史城镇的影响。借由当前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历史城镇的保护与发展问题,阐述HUL方法形成过程与内涵,明确其特点与进步所在,并在研究黎巴嫩提尔古城保护案例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HUL方法所提出的工作手段,即知识和规划手段、公众参与手段、监管制度与财务手段,进而针对我国历史城镇的问题与诉求,从重视历史城镇整体性保护、强调历史层积、协调发展历史城镇和文化旅游、加强公众参与等四个方面探讨基于历史性城镇景观视角的规划方法,以期更好地促进我国历史城镇的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刘容 《中国名城》2020,(4):28-33
文化创意城市发展模式对全球城市应对后工业化困境功效卓著。首先,描绘国外文化创意城市概念从“萌生”到“成熟”的路径衍化。其次,总结了国内外著名文化创意城市,维也纳、哥本哈根、巴黎、伦敦、北京、上海、深圳和杭州的发展经验。再次,从目的、方向、路径等方面通过比较视角梳理国内外文化创意城市建设的差异。最后,总结对我国文化创意城市建设的启示,认为应将文化创意城市发展融入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大力促进当前“双创工作”深入开展,并在充分尊重城市历史文化基础上凝聚市民大众共识,形成文化创意城市发展方向,来促进我国文化创意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央文化区"作为城市的大型公共文化设施的集聚中心,对于城市文化活力的增强,城市人文品质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对江苏省13个地市城市公共文化空间集聚度的空间分布调查,认为,城市公共文化设施空间的集聚度和集聚数量,与城市能级正相关;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集聚性与城市文化能级正相关;城市公共文化设施的集聚性也与城市规划的理念有着直接关联。  相似文献   

17.
加强历史文化村镇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是我国在城乡统筹发展、城乡一体化过程中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与实践难题。与国外历史文化小镇相比,我国历史村镇保护存在规划体系不健全、文化底蕴单薄、缺乏全面社会技术支撑等诸多问题。以豫南地区为例,通过对其历史名村名镇调研,总结了其在推进文化村镇保护中一些好的发展举措,以期为我国类似历史文化名镇的发展和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The dynamic social development in Iran over the last decades provided the acknowledgement of the archaeological heritage on the one hand, and a confrontation to the current managing system of archaeology on the other. This situation makes it necessary for archaeologists to formulate and implement a systematic regulation in the sphere of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archaeological heritage. The fact is that, as the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s warn, the archaeological heritage is constantly under threat of destruction, and while in Iran the problem is not new, the destruction is on the increase. The constructions under the developmental projects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increase of population are accompanied by the expansion of the new settled areas threaten large areas of archaeological sites. The deep economic crises of the country as well as a pauperization of majority of society, and a low degree of respect for the law, lead to an increase in looting and considerable damage to the archaeological heritage. The goals of this paper are (1) to identify problems that hinder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ranian national protection acts, and to suggest some way in which these problems could be remedied, (2) to promote further academic discussions of problems and solutions within archaeology and related fields, and (3) to encourage official authorities and other interest groups to press for changes needed in the Iranian national protection policies, to make it better serve the public interest.  相似文献   

19.
当前,国家高度重视长江经济带和长江流域城市群规划建设,长江流域城市是国内城市现代化建设和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典型样本。近几年来,城市治理现代化问题的研究主要从经济、法律、公共管理、技术、生态等方面探索实现智能化、人性化、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现代化治理路径,鲜有将“文化”作为城市现代化治理的主要手段进行深入研究。《长江流域城市文化与治理研究》一书,从城市文化形象、文化精神、文化资源、文化遗产、文化空间、文化产业、文化品牌等7方面入手,以长江流域典型城市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城市文化现代化及其治理的相关问题。今后可以扩展研究对象,在长江流域城市文化及其治理关联性、城市群文化及其综合治理研究等方面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