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高职鲁迅作品教学突出鲁迅“立人”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对高职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在现实中,一方面我们看到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渴求,另一方面也看到他们身上人文精神的缺失。因此,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深入发掘鲁迅的“立人”思想并对学生进行“立人”思想教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立人”思想是“五四”时期许多激进知识分子共同的启蒙思想,林语堂也以“浮躁凌厉”的姿态极力呼唤“科学”、主张“欧化”和提倡“幽默”,以改造国民的劣根性,其目的与视点迥异于鲁迅等其他知识分子,表现了他“立人”思想的独特性和丰富性。对此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更深刻、完整地了解林语堂的人思想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3.
“立人”与“立国”是鲁迅思想内核的双璧.鲁迅早期在以“立人”思想为核心的时候,强调的是人的个体的精神自由,但并不排斥集体主义的“立国”,是通过“立人”而“立国”;经鲁迅自己不断地质疑,加上血淋淋的事实和如火如荼的群众革命运动的启示,又由于鲁迅对马列主义新思想的摄入,鲁迅就逐渐转到“立国”上来了.此时他突出的是集体精神、阶级斗争和武装革命,但对“革命”和“民众”又始终保持着一份清醒,关注“人”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尼采为了改善人类,“刺取进化之说,别说超人”。鲁迅的“立人”是舍弃了尼采“超人”的“渺茫”及“宗教与幻想之臭味”,而吸取了它的“进化”的合理内核的、与文化及社会改革相联系的现实的人的进化。鲁迅“立人”的本质内涵是争取人的权利与地位。这是外来的现代观念,尼采的相关思想也是“立人”思想资源之一。鲁迅的“立人”是“五四”个性解放思潮的先声,与尼采相关思想属于同一思想谱系。在鲁迅对中国国民性的研究中,尼采对德国国民精神的批判是一面用来借鉴的镜子。  相似文献   

5.
鲁迅的启蒙思想是“立人”思想,即紧紧扭住“奴”如何转变成“人”这一核心问题展开的。如果按照人们所处的地位、身份来划分,他笔下言说的对象主要有三类,即统治、民众、知识分子。在这三类中,统治的专制制度和愚民政策是造成后两类“奴性”根源的缘由。因此,鲁迅在对这三类的分析、批判和解构的过程中,始终围绕着“立人”思想,即从铲除“奴性”产生的根源入手,进行了前所未有、令人颤栗的“灵魂”的审判和拷问。  相似文献   

6.
严复的“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三民说,把人性进化从近代引领至现代,起开一代先河的作用;鲁迅则在扬弃严复进化论的基础上提出“立人”思想。鲁迅在其价值原点上,通过自己的价值实践、价值矛盾、价值选择而与马克思主义有机结合;历经了对“只信进化论的偏颇”的“轰毁”以及“立人”思想的修正和重铸,从而使他的人性价值观更具有时代性、实践性与深刻性,影响更为持久、深远。  相似文献   

7.
在二十世纪初中国历史大变革、大转折开始之际,鲁迅提出以“立人”为中心的思想纲领,希望找到一条从“立人”到“立国”的民族解放的道路。“立人”首先是立进步的的知识分子,即鲁迅热情而急切地呼唤的“精神界之战士。”鲁迅希望他们“作至诚之声,致吾人于善美刚健,”“作温煦之声,援吾人出于荒寒”。进而希望通过他们张“个性”立“人国”。  相似文献   

8.
文章结合鲁迅的具体言论,阐释了其“尊个性而张精神”所蕴含的立人思想,同时对其早期立人思想中的两个观点“任个人而排众数”、“掊物质而张灵明”予以辨析,澄清了学界对鲁迅早期思想研究中存在的误解和非议。  相似文献   

9.
鲁迅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也是伟大的教育家。在他的大量著作中,有不少是涉及教育问题的,闪耀着极为宝贵的思想光辉。对我们改革旧教育,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具有指导意义。“立人”是鲁迅教育思想的核心。“立人”关系着民族存亡,国家兴衰。  相似文献   

10.
恽代英提出了“自觉觉人”的教育思想,他辟创了自范立标、自学立识、自党立品、自强立志、自践立行、自决立人的教育路径。“自觉觉人”的教育思想,对我们当今的教育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构成了现代“平等”观念传播的高峰。以“新青年”派为代表的五四知识分子的“平等”观念有其历史的特点,帝制的颠覆使“平等”从异端的政治诉求部分地变为法律条文,开始进入城市知识分子的日常生活。比诸洛克的平等观念,“新青年”派通常在家庭伦理和男女平等要求上表现出更激进的面貌。但是,对待经济平等问题的分歧,则凸现了“新青年”派日后分裂的深层原因。自由主义者通常强调的只是法权平等,常忽略经济平等;激进的左翼则更加注重经济的实质平等,不满足于平等观念的思想启蒙,促使他们转向从事实际的社会变革。  相似文献   

12.
《孙子兵法》在有关战争决策和指挥者的论述中涉及三个人物:君、主、将,准确把握"主"的概念内涵,明确"主"与"君"的不同,明白"主"是孙子对中军将的称呼,了解《孙子兵法》中的某些"将"与"主"是同一概念,正确认识"主"这个战争主角,是充分理解古今军事部门负责人在战争中所起关键作用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开放大学“资源云”服务体系的建设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建设是困扰我国远程教育发展的关键性问题。目前资源建设有两大突出问题,一是学习资源建设难以满足个性化的需要;二是学习资源质量未能得到有效保证,共建共享难以落到实处。因此吸收借鉴教材出版行业数字化创新的先进经验,应用"云计算"、"云服务"的理念、方法和技术,通过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各单位共建共享构建开放大学"资源云"服务体系,从而达到人、内容、服务、技术等多种资源的集成、整合,实现个性化的学习,并为解决我国远程教育资源建设的老大难问题提供一条全新的思路与现实的道路。体制、机制是造成我国远程教育资源建设突出问题的根本原因,体制、机制的创新是"资源云"建设的关键所在,资源的开发、管理、评价、使用、知识产权等各个方面所涉及到的利益问题、权责关系,都需要一套规范来理顺。  相似文献   

14.
概述“一国两制”台湾模式的由来、基本思想及“一国两制”的三种模式;阐实行“一国两制”的几个条件;将“一国两制”的台湾模式与“非一国两制”模式进行比较,指出台湾当局在“一国两制”上的种种误导;最后得出“一国两制”的台湾模式是两岸实现双赢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国民性”改造是五四时期众多启蒙先驱者共同探讨的话题,周作人和林语堂也以“国民性”改造作为他们反抗封建制度与封建文化的思想武器。他们改造“国民性”的思想不仅表现在对“人”的觉醒问题的关注、还表现在对“民主”的欢呼和对“科学”的诉求以及他们的文学观念与实践上。对此问题的研究也为我们研究资产阶级自由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提供了参照。  相似文献   

16.
利益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基本问题。结合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 ,重温马克思主义关于利益问题的原创理论 ,阐发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的新拓展 ,将对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 ,自觉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 ,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冲击着传统的教育教学体系。混合式教学法是近年来教育研究与实践者关注的热点问题,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质量。文章分析了混合式教学法的特点及构建方法,针对"信号与系统"课程的特点,结合具体案例阐述了混合式教学法在"信号与系统"课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与列宁主义党建思想的产生有着相似的历史背景;“三个代表”思想实践并丰富了列宁主义的党建思想;“三个代表”思想同列宁主义的党建思想一样,各自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起到了历史性的伟大作用。  相似文献   

19.
“叶落归根”这一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它影响着早期美国华人对故乡故土的心态。同时早期华人在美国的悲惨境遇,客观上又促使了他们强化这一心理。但在“二战”后,这一传统观念已变得十分淡薄,这里既有政治因素,又有经济因素,还有家庭结构因素等。今天美国华人已有胆略和勇气作为世界公民了。但他们要从“叶落归根”到“落地生根”的转变,还须冲破“唐人街”特殊的樊离,进入美国主流社会,因此必须具备一种新的意识──从政、参政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