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序参量:体育教学系统自组织演进的主导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杂的体育教学系统体现出自组织演进的特色,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无法独自成为这一系统演进的主导力量.从协同学的角度看来,唯有在体育教学系统各因素基础上形成的序参量,才是体育教学系统自组织演进的主导者.对体育教学大系统来说,序参量是建立在众多微观序参量竞争与协同基础上的"教学场",而对于学生系统而言,序参量则是其主动性.  相似文献   

2.
奥运会系统自组织演进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奥运会系统具有自组织演进需要有开放性和适宜的开放度、远离非平衡态、涨落和非线性相互作用的环境和条件.奥运会系统各子系统间的竞争与协同、序参量、涨落及其关联放大的内在随机性变量是奥运会系统演进的动力机制.奥运会系统自组织演进采取渐进和突变两种方式和途径,而非平衡混沌状态是奥运会自组织演进的未来状态.  相似文献   

3.
专业的运动训练系统体现出自组织的特性,无论是教练员、运动员还是管理者都无法成为这一系统的主导力量.以协同学的思想为指导,提出了对于运动员素质的动态层次系统而言,运动员的自主性和竞赛目标的动力场是其自组织发展的序参量;而对于专业的运动系统而言,竞赛目标的动力场则是其演进的唯一序参量.  相似文献   

4.
竞争与协同:学生体育素质演进的自组织观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以协同学的思想为指导,基于对学生体育素质系统的特性分析,提出了这一系统包括的体育基本素质、发展素质和创新素质三个层次在内的动态结构模型,指出系统内广泛存在的竞争与协同是其自组织发展的动力,而学生的主体性则是其演进的序参量。  相似文献   

5.
奥林匹克运动文化系统自组织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专家访谈法,以系统论和自组织理论为依据,探讨奥林匹克运动文化系统发展的自组织特性,分析其演进发展的动力机制和演进形式.研究发现.奥林匹克运动文化系统具备白组织演进的条件,其发展过程是一个自组织过程;奥林匹克运动文化子系统(奥林匹克运动参与国体育文化)之间的竞争与协同是其自组织发展的动力,并在此过程中产生支配各子系统的序参量.最后,提出促进奥林匹克运动文化自组织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自组织理论视域下的竞技体育文化演进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竞技体育文化系统的耗散结构自组织特性的基础上,阐述竞技体育文化自组织演化的过程及动力机制。研究表明:竞技体育文化是一个复杂系统,具备耗散结构形成的环境和条件,其演化过程具有耗散结构的自组织机制和特征。竞技体育文化之所以能够产生,并始终保持活力,是竞技体育文化在与外界环境开放条件下系统自我创生、自我增强、自我演进的结果。竞技体育文化演进的动力机制主要是通过系统要素的多样性创新—成果积累与固化—子系统的权重改变—系统结构重组这一过程来实现。  相似文献   

7.
奥运会系统自组织演进发展环境和条件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现代夏季奥运会(1896-2004)项目设置、参赛国家、运动员及历届夏季奥运会前5名金牌情况的统计,试图分析奥运会的自组织特性,探寻其演化的动力机制.结论:(1)奥运会系统具有自组织演进的环境和条件,其演进发展过程是一个自组织的过程;(2)奥运会系统要素(奥运会参赛国及运动员)间的竞争与协同是其自组织演进发展的动力,并在此过程中产生支配奥运会各子系统的序参量--奥运文化.最后,提出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回军  任可 《精武》2012,(16):90-91,93
以系统科学理论作为分析视角.采用文献资料法、系统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通过对篮球运动演进过程的研究,深入分析了篮球运动演进的条件和动力。研究结果表明,篮球运动演进的边界条件为系统对外开放、必要条件为远离平衡态和非线性相互作用;充分条件为耗散结构、协同。演进的动力来自于系统本身累积的负熵与外环境提供的负熵相结合,共同抵消系统内部的熵产生。  相似文献   

9.
赵翼虎  王伟  张继波 《精武》2012,(21):59-60
本文立足于相关文献资料研究,指出新兴体育运动是一种处于发展状态中的运动,发展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其内部的自组织演进。从系统内部的竞争与协同、序参量、涨落三方面揭示新兴体育运动的自组织演进的动力机制,旨为新兴体育运动项目的健康发展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系统演进的自组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协同学的基本思想为指导,分析了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系统的动态演化,指出系统内存在的广泛竞争与协同是其自组织发展的动力,市场规律支持下的良性健身娱乐市场发展战略是系统演进的序参量,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自组织的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系统运营模式。  相似文献   

11.
德国体育联赛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波 《体育与科学》2007,28(5):59-64
采用文献综述法和调查访问法,对德国体育联赛体系做了详细研究和介绍,重点分析了德国体育联赛的结构、项目、组织和作用等4个方面,并通过对职业体育联赛和业余体育联赛的实例分析,说明体育联赛和体育俱乐部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是促进竞技体育水平和群众体育开展的重要渠道,以期对我国体育联赛和体育俱乐部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文献资料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对我国城市足球联赛开展的背景、我国城市足球联赛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可持续性发展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我国城市足球联赛中存在管理体制不健全、裁判员执法水平不高以及缺乏与校园足球的互动等主要问题.提出:完善城市足球联赛管理体制;加强城市足球联赛商业开发,扩大赛事影响力;加强与校园足球的互动;充分发挥城市足球联赛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等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3.
实行俱乐部制度,走市场化道路是大学生排球运动发展的主要趋势。目前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在市场化运作方面还比较落后,处于从专业化向职业化转变的探索时期。本研究以我国大学生排球联赛市场化为研究对象,对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市场化运作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这有利于揭示我国大学生排球联赛市场化运行的内在机理,找出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培育与完善我国大学生排球联赛市场,并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大学生排球联赛的良好运作和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应的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足球竞赛制度的不稳定和不合理,影响了中超联赛的开展,也由于此而影响了俱乐部的发展,影响了我国整个足球技术水平的提高。本文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初步探讨了现阶段中超足球联赛赛制,分析了欧洲五大联赛成功的足球联赛的赛制,对比中超赛制在竞赛时间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中超联赛赛制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得出跨年度的竞赛制度在我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校园足球四级联赛体系的构建对校园足球事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而规范健康持续的联赛体系,才能实现国家"让足球伴随孩子成长"的发展目标。分析校园足球四级联赛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校园足球四级联赛的可持续发展保障及可持续发展策略,推动校园足球四级联赛运行体系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运用经济学、营销学等理论,分析了中超联赛在市场主体、市场体系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超联赛的发展对策:深化体制改革;完善运行机制;改进产品质量;建设联赛文化;培育市场;治理联赛秩序;改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7.
中国职业篮球联赛CBA举办以来,已取得了很大成功,但随着NBA的全球化,CBA已经成为NBA的选 材基地,自身的发展却受到严重影响。NBA在篮球王国50年的打拼中生存下来,且日益强大,自有其成功的奥秘。 因此,有必要借鉴NBA在完善制度、平衡实力、把握商机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以求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新的CB A联赛机制,推动篮球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采用社会调查、历史研究、比较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我国CBA联赛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系统研究,探讨了我国CBA联赛发展的路径选择与战略取向。我国CBA联赛的发展路径包括:"渐进式"改革CBA联赛的组织管理体制;发挥后发优势,借鉴NBA成功运营模式;完善相关制度,突出中国篮球文化特色;拓宽职业篮球高水平后备人才培养渠道,提升CBA联赛人力资源的素质。CBA联赛发展的战略取向主要包括:创造良好政策环境,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加强CBA联赛的管理与服务意识,树立良好的CBA联赛品牌;加快CBA联赛组织的实体化进程,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加强俱乐部制度建设,做大做强职业篮球产业;扩展CBA联赛劳务要素市场,完善职业篮球人才链。  相似文献   

19.
我国职业足球联赛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包括联赛管理系统、俱乐部系统等多个子系统.立足于自组织相关理论对我国职业足球联赛系统进行了系统分析,探讨了联赛系统自组织和谐发展的机制,在此基础上对联赛系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基于自组织理论中的耗散结构理论,着重分析了我国电子竞技产业系统耗散结构的特征及其形成路径,探讨我国电子竞技产业从被组织向自组织方向演化的规律和进程。结果表明:保持开放性是电子竞技产业发展的前提,远离平衡态是电子竞技产业耗散结构形成的必要条件,非线性相关是电子竞技产业耗散结构形成的内在机制,涨落机制是电子竞技产业形成自组织的触发器。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电子竞技产业耗散结构特征提出重新树立电子竞技形象、提高社会认同,发展人才体系、注重人才的全面培养,合理整合电子竞技产业资源,推进电子竞技产业集聚化发展,以及重视并支持电子竞技产业发展等自组织形成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