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影视闪回     
乔丹忧郁的脸部特写,看得出来他正在回忆自己那曾经激情的年代。随着画面的定格场外还有声音传来“What is love?”  相似文献   

2.
对进入太空的人,中文有两种叫法:“航天员”和“宇航员”。而英文则有三个常见叫法:taikonaut、cosmonaut、astronaut。它们都有什么不同呢?What is the difference among cosmonaut,astronaut&taikonaut?Cosmonaut、astronaut、taikonaut,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相似文献   

3.
中学体育教师生存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体育》2002,(12)
关于我们的老师,人人都能讲出许多值得回忆的故事,有的有趣,有的辛酸,但全部进入了我们的生命,跟随我们一生的记忆。关于体育老师,你能讲出什么?有很多体育老师,在我们停止跟他们蹦蹦跳跳之后,就把他们的面孔给忘记了。甚至,因为一次恨铁不成钢的呵斥,他,成了我们记忆中的“敌人”。事实上,他,给了我们健康的启蒙,以及运动的开端。这个群体,同样需要关怀。那么,他们有着什么样的生存状况?请随中国少年体育记者团的小记者们一起去关注一下。主持人 欧也  相似文献   

4.
教练学英文     
Are you free this evening?你今晚有空吗?What time is convenient?什么时候方便?What time would suit you?你什么时候方便?Any time.什么时候都可以。How about going to see a film?去看电影怎么样?Where shall we meet?Let's meet outside the main gate at seven.让我们7点钟在大门外面会面。That's settled.就这么定了。Don't leave without me.不见不散。Could we postpone our meeting to sometime early next week?能不能把我们的会见挪到下星期头几天?I hope I haven't inconvenienced you.给你添麻烦了。(1) Wang makes…  相似文献   

5.
贵州“村超”火爆出圈的背后彰显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本土性、民族性与创新性。本研究运用知识发酵理论,采用话语分析等方法,在对贵州“村超”中“土味体育”“粉丝文化”“媒体融合”“民族文化”等方面传播描述的基础上,分析贵州“村超”的裂变性、草根性、非理性、娱乐性等传播特点;继而,在知识发酵理论视角下,解读贵州“村超”现象级传播中知识发酵的构成要素及其机理;然后,从传播主体的知识发酵、传播受众的信息共享、传播主体与受众的交互三个维度,分析贵州“村超”现象级传播的生成逻辑:“从特色文化到多元融合,从小众话语到大众话语,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传播”;最后,分析与归纳贵州“村超”现象级传播产生的社会从众效应、情绪感染效应和社会期望效应等。  相似文献   

6.
杨志英 《精武》2004,(7):26-27
当前,太极拳不仅在中国发展迅速,还风靡世界许多国家,如日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德国、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然而,多数研习者对太极拳的称谓不一,甚是迷惑。某“式”、某“氏”,众说纷纭,究竟哪一个最贴切呢?让我们沿着太极拳发展历史这一脉络去寻找答案吧。  相似文献   

7.
林仁布  马凯旋 《乒乓世界》2004,(10):i017-i017
Q:Which player do you most admire?A:l'v always admired the Chinese playerQiao Hong.Q:What are your ambitions in table tennis?A:To do as well as possible and wi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s.问:你最佩服的运动员是谁?答:我一直最佩服乔红。问:你在乒乓球领域里的志向是什么?答:尽我所能和赢得国际比赛的胜利。  相似文献   

8.
中国太极拳健康文化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志禹  姜娟 《中华武术》2005,(10):40-43
本文研究的是太极拳的“健康文化”。我们认为太极拳运动的“健康”包含了“健身”“健心”“养生”三个层次。因此,我们对课题的把握,一是抓住“健康”,二是紧扣“文化”,三是建立“系统”。目前没有人以“健康文化”为研究的切人点,也没有人建立了“太极拳健康文化系统”。我们的研究是奠基性的,它不仅可供有条件进行相当规模的科学测试做参考,而且它将同时给21世纪的太极拳运动带来有序的理性思考及对这份民族健康文化更全面的把握。  相似文献   

9.
布鲁布鲁卡卡?听起来似乎的确耳熟。根据“百度知道”中的搜索得出的答案也是五花八门。关于其出处最靠谱儿的是年初贺岁电影《大电影之数百亿》中恶搞“雏菊”的一段台词——“What?!Can you speak English?Janpanese?Spanish?Albania?布鲁布鲁卡卡?”  相似文献   

10.
张胆正 《收藏》2001,(6):62-63
长期以来,钱币界对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发行的“皮币”持认可态度,即“皮币”就是货币,如(1999年4期《收藏》杂志“钱币趣谈”一文中的看法。有的更认为这种皮币“在中国货币史上被视为纸币的滥觞”。(见孙仲汇等编《简明钱币辞典》)更有甚者,有外国人将“皮币”的发行与今天白鹿的绝迹以因果关系相承。  相似文献   

11.
张炎冰 《钓鱼》2007,(11X):22-23
1965年下半年起,中国的政治气氛又严峻起来了,到1966年转变为蔓延10年的“文化大革命”,钓鱼被迫转入“地下”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认真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拨乱反正,钓鱼人的腰杆直了。1980年秋,日本一旅游钓鱼团在无锡钓鱼时,向我方人员介绍了日本的钓鱼社团、钓鱼文化和钓具知识。既然外国人能到中国来钓鱼,素有鱼米之乡关誉,无锡人对钓鱼又情有独钟,于是成立群众性的钓鱼协会就顺理成章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运用体育人类学方法论,借助文献资料、田野调查、身体动作分析等方法,阐释民族健身操身体动作的文化内涵与社会发生;基于土家族“肉连响”健身操个案分析,采用质性研究范式,追溯民族健身操身体动作雏形、解构文化蕴含意义。研究发现:“肉连响”身体动作始发于原始信仰的母体文化,后成为以军事战争为主要目的的操演,为适应自然与社会环境历经一系列文化变迁,在文化适应中、社会需求下不断演变,身体动作由之初“巫”“舞”“武”的文化结合体,发展为以健身为目的的健身运动。民族健身操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破旧立新的现代产物,从竞赛制度、传统节日文化、学校教育、健身美学4个维度探讨了民族健身操在当代社会的形塑路径。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高峰时期 ,智力、情感发展迅速 ,独立自主和自尊意识日益增强 ,但是他们对外部世界往往理想化 ,对事物的复杂性了解不够。当他们的希望得不到实现时 ,往往会产生逆反心理 ,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 ,又容易灰心丧气 ,对自己失去信心。这种情绪直接影响到他们学习英语的主体意识。  在英语教学中 ,我们会发现学生们的主体意识时刻都在经受着考验。他们自以为是“大人”了 ,而学习的内容却是ChildlikeEnglish :What’sthatinEnglish ?It’sacar,就是这样简单的问题 ,还掌握不了。有的学生学了一年英语 ,还记不住从Sunda…  相似文献   

14.
在如今纷繁复杂的文化环境中,传统武术文化环境受到威胁,武术“文化空间”正渐离大众视线,面临被现代化社会环境、生产方式所呑嘆的危机。因此,探索当下武术“文化空间”生存路径的意义重大且时间紧迫。为科学合理地保护传统武术文化,通过研究武术“文化空间”构建的具体方式,试图做好武术“文化空间”的复原、移植和开拓工作,让传统武术文化得以在现代化的新环境中如鱼得水。  相似文献   

15.
无棋可闲     
深蓝 《围棋天地》2004,(16):60-60
古之诗句“闲敲棋子落灯花”,读起来总令人怡然神往。只使用了一个修饰性的“闲”字,两个动宾短语(它们之间不是连动关系,依我看,“落灯花”事实上具有对“敲棋子”进行环境修饰的意味)便出落得面目清秀,风骨俊朗,气度恬静,从容疏淡。现在我们还能敲敲棋子,可是摇曳的灯火会不会闻声解意?我们还在等待,可那一盘盘棋,还能闲得起来吗?  相似文献   

16.
《电子竞技》2016,(11):7-8
“现实社会的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的成为娱乐的附庸。”--《娱乐至死》尼尔·波兹曼。  相似文献   

17.
张方 《精武》2007,(5):50-51
传统武术是一种文化。有人把文化的外延扩展到无限大,什么都是文化,提出了所谓“大文化”的理念,这是对文化本体的一种反动。其实传统武术只有文化与非文化两种。首先我们要让武术的非文化现象在人们的视线里消失。什么是武术的非文化现象?现在有一种人把  相似文献   

18.
以文化人类学为理论支撑,采用质的研究范式,以湖南省汝城县客家“香火龙”为研究个案,通过参与式观察等研究方法,对汝城“香火龙”的文化起源、制作工艺、传承方式、组织形式、仪式过程、文化特质等方面进行解读。研究结果表明,汝城“香火龙”是一种源于“祀龙止雨、祀龙止水”的民间信仰仪式,仪式所用的主要道具的制作就地取材、工艺精致独特,仪式主要以“口传身教”的方式在村落宗族内部传承;龙灯理事会是汝城“香火龙”的组织机构,仪式过程主要包括:起龙、接龙、化龙;汝城“香火龙”具有农耕性、宗族性、规约性等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世界舆论纷杂不堪,抹黑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形象的不当言论接踵而至。民族传统体育与“文化强国”的共生与融合可为中国传统文化弘扬及国家形象建设提供坚强助力。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民族传统体育与“文化强国”的共生机制和融合理路进行探究。研究发现: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文化的子系统与“文化强国”在利益、环境、道路的三个圈层中存在共生作用机制,同时存在超越“简单共生”,实现“超量共生”的极大可能,但在历史因素和现代发展的纠葛下出现文化滞后、利益难生、环境复杂的问题。基于此,提出立足社会生态,突出文化特色;依托“市场”“信息”政策道路,彰显文化自信;认清“文化堕距”,把握文化支点的三条融合理路,为促进民族传统体育与“文化强国”在传统与现代维度上的共生与融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陈建明 《体育师友》2012,35(5):65-66
在词典中,“待遇”有四种解释:①看待、对待;②接待;③经济报酬、工资福利等;④享有的权利,社会地位等。在生活中我们通常把“待遇”理解成“经济报酬和工资福利”。所以,体育教师常常纠结或难于释怀的也是自己的“经济报酬和工资福利”低于文化学科教师,但是,我们却忽略了“享有的权利,社会地位”方面的待遇,我们姑且把这一方面待遇统称为软待遇。在学校教育中软待遇方面遭遇的不公显然不及物质待遇那么直接、透明、“实惠”。但是,软待遇不公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却正在深刻地影响着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疏远体育教师与文化学科教师之间的距离,甚至在加剧体育学科边缘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