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要解决中国当前刑事诉讼场域中案多人少、司法资源紧张的困境,就要从刑事程序本身出发,充分挖掘刑事审前程序对案件的承载力与解压力,通过诉讼设槛与程序分流对刑事案件进行过滤、筛选、屏蔽和消解,实现导向与过滤的双重价值。具体宜从完善诉讼门槛设置、拓宽程序分流措施两方面入手,通过理顺立案与侦查的关系,建立法定化、多元化和分阶段的证明标准体系,完善不起诉制度等程序分流制度与措施,实现刑事审前程序承载能力的最大最优化。  相似文献   

2.
程序正当化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个问题是诉讼成本的提高。作为现代社会刑事诉讼的两大价值目标的公正与效率之间的冲突日益尖锐。程序分流作为提高诉讼效率的卓有成效的机制已经引起现代社会的普遍关注。但是国内学者论及程序分流仅指在起诉阶段通过不起诉决定和在审判阶段通过适用简易程序而进行的程序分流。对侦查阶段的程序分流则鲜有提及。本文试图另辟蹊径,在侦查阶段构建程序分流的具体方案,并提出若干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实施污点证人豁免的司法行为已有十余年,产生了积极的法律效果。但该制度于我国立法及司法解释层面付之阙如。本文试图以有组织犯罪为研究视角,讨论如何构建我国污点证人豁免制度,以打击有组织犯罪,提高侦查机关侦查取证的效率,节约司法资源。  相似文献   

4.
在提倡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和促进社会和谐的背景下,刑事和解的显著优势和强大生命力已经在司法实践中展现出来.2013年新《刑事诉讼法》赋予侦查机关对轻微刑事案件的刑事和解权,将刑事和解正式纳入法制化的轨道.这就要求侦查机关科学领会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认真把握刑事和解的模式、范围、务件、程序以及监督与救济等几个方面,并在实践中细化落实.  相似文献   

5.
刑事和解制度具有程序分流功能,适用刑事和解的阶段越早就越有利于提高刑事司法的效率,节约司法资源。刑事和解制度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诉讼中的具体体现,它具有彻底地解决纠纷、化解矛盾与促进社会和谐的功能,因此,刑事和解制度应被允许适用于立案、侦查、审查起诉、审判以及执刑的各个刑事诉讼阶段。刑事和解制度应当和刑事诉讼程序形成密切衔接、协调配合的机制。但是,在不同的诉讼阶段运用刑事和解制度应有不同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6.
讯问犯罪嫌疑人是刑事诉讼侦查阶段的一种重要的侦查行为,是一种重要的取得证据和获取线索的侦查方法。我国侦查讯问程序存在的主要缺陷是对讯问犯罪嫌疑人的具体程序控制不够严密。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出发,应借鉴域外关于侦查讯问程序成功范例,完善我国的侦查讯问程序。这不仅有利于维护侦查和保障人权的关系平衡,还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安定和谐。  相似文献   

7.
刑事简易程序是当代各个国家为缓冲现实司法资源短缺和刑事案件增速过快的矛盾而做出的刑事程序繁简分流的结果,也是为了解决刑事诉讼程序中的公正与效率之间的矛盾所采取的必要措施。西方大多数国家绝大多数案件都适用简易程序处理,建立符合国情的比较完善的简易程序体系并广泛适用,已成为各国刑事诉讼程序发展的不可逆转的趋势。本文对域外两大法系国家有代表性的刑事简易程序进行了考察,在分析我国刑事简易程序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徐腾 《西北师大学报》2007,44(1):130-132
侦查程序中的人权保障研究在侦查工作与司法公正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我国侦查程序中的人权保障现状的分析,发现尚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应从侦察程序、立法制度和司法实践等方面完善人权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9.
英国“侦查程序滥用制裁规则”的根本理念在于通过刑事司法设立刚性程序性制裁,遏制各种损害人权以及威胁司法廉洁的违法侦查行为。判例和学说在此理论的形成以及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形成了两大类程序性制裁。前者被界定为侦查程序滥用是基于“权利保护原则”,后者则被界定为侦查程序滥用是基于“司法廉洁原则”和“司法抑制原则”。两大类都有独立的判断标准、证据规则以及救济程序。中国欲在司法实践中防止出现侦查机关引起的证据丢失、破坏行为,则必须在刑事诉讼中构建一种常设、刚性的程序性制裁机制。  相似文献   

10.
秘密侦查方法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与犯罪做斗争的发展进程中产生的,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犯罪侦查自身规律的必然产物。在司法实践中,秘密侦查作为一种打击追诉犯罪的特殊手段已经被广泛使用,并被司法机关大致认可,但时至今日秘密侦查的使用仍然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法律上没有明文授权,加之具体的界限不明,秘密侦查处于一种合法与非法的边界地带。本人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拟对当代中国的秘密侦查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