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准确把握习作单元的教学,准确定位教学目标,落实语文要素,以三年级上册习作单元《搭船的鸟》一课为例,从"抓住特点,了解编排意图;紧扣导语,明确语文要素;单元统整,制定教学目标;解读文本,落实语文要素;回归主题,为单元习作铺路"几方面着手,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习作单元教学范例。  相似文献   

2.
在"单元整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把阅读与习作有机结合,实现系列化、目标化,做到立足于"读"、着眼于"写",在以读促写的阅读过程中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3.
<正>统编版语文教材有两个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亮点:一是每个单元的导语中都直观、系统地列出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二是从三年级开始,习作开始作为一个单独的学习单元,展现了习作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教师应该怎样教学习作单元、落实单元语文要素呢?笔者以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习作教学为例,谈谈如何把握习作单元特点,有效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4.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人文关怀"愈来愈受重视,语文的人文性得到极大程度的体现。与此相对的却是语文工具性的渐行渐远,表现在习作方面就是教师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找不到习作训练的具体要求,习作的具体方法指导没有明确的指向性,学生的习作能力每况愈下。在这种状况下,笔者试图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以"单元整组"教学为线索,找到隐含于整组教学中的习作训练的操作点,让习作教学贯穿于整组教材教学中,使学生的习作能力有一个合理的发展支点。  相似文献   

5.
叶志芬 《天津教育》2022,(8):147-149
<正>习作是我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中的5大领域标准之一,对学生学习和成长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2019年的秋季全国推行新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从第二学段起,把习作单元设定成一个独立的教材单元,主要把阅读、习作都看成独立的单元模块进行统一安排,极大地尊重语言学习活动规律与特点,突出读写结合的重要意义,同时体现了习作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对未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结合单元编写的教科书最大的特点就是每一个单元就是一个独立整体,会从整体考虑某个单元的目标并对其中的学习材料有顺序地安排活动,这样就形成了全新的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所以,教师必须重视语文习作单元学习模式,为小学生的学习写作做好充分铺垫。  相似文献   

6.
统编语文教材从三至六年级,编排了八个习作单元。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本套教材第一个习作单元,围绕"留心观察"这一语文要素编排了2篇精读课文、2篇习作例文、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以及1次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笔者通过研读精读课文、运用观察记录表、活用例文旁批等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形成观察意识,养成观察习惯,为本册后几个单元的习作习得方法,更为学生今后的习作能力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正>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习作单元中的“习作例文”是习作单元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板块,它联结课文与习作,是习作教学的重要资源,也是习作指导的抓手和支点。教学中,教师如何精准把握习作例文在单元教学中的目标指向及其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时机,充分发挥习作例文的教学价值,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呢?  相似文献   

8.
江婷虹 《教师》2022,(7):27-29
单元教学是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的特色化理念,从单元习作教学的角度入手细化教学目标,有助于完成单元整体教学任务,增强学生的整体性思维.文章探析了目标细化在小学语文单元习作整体教学中的必要性,并从导向化、特色化、人本化和实践化四个方面,研究了目标细化与单元习作教学的整合策略,以此提升习作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写作能力,并拓宽习作...  相似文献   

9.
观摩一些习作教学指导课,教师自创自编题材居多,或游戏作文,或体验作文,或观察作文。相对而言,单元习作指导颇受冷落,而某些看似"无味、无法"的教材单元习作训练,更似一块块"硬骨头",容易让人"束手无策"或"弃之不用"。日前,我给学生们上了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看图作文《胜似亲人》的习作指导课,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单元习作指导的教学研究课例,以期习作教学指导能有实效,有滋味,有佳境。一、研读单元习作,琢磨  相似文献   

10.
<正>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以“人文主题”“语文要素”双线组织教学单元,语文教学从“教知识”转向“教素养”。习作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为此,统编版教材单列习作单元,单元中每一项内容均指向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习作单元皆编排了“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五个部分。基于教材编排特点,可将单元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重组、  相似文献   

11.
习作单元是统编版语文教材新增的特殊功能单元,教学时一定要发挥其教给学生习作方法,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功能。我们要用心研读精读课文的课后习题,发现写法侧重点,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要引导学生运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写法,并通过及时的练习加以巩固。在"初试身手"栏目的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动笔尝试表达,为完成本单元的习作做好准备。同时要注意,习作例文不能当作课文来教,要用好例文,引导学生从中获得启示,不断完善自己的习作,从而提升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12.
陈静雅 《天津教育》2023,(4):135-136
<正>在单元整体教学背景下,小学语文习作单元教学凸显出“整合-分散-联动”的过程。教师需要对习作单元的教材内容进行汇总分析,制定教学计划与目标,并在实际教学中切实落实习作单元的训练要求,在寻求多样化的习作训练方式、实现单元整体融合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13.
经过近三年多的研究与实践,我们探讨出了"单元主题式五步习作教学"新思路。这一思路的核心思想就是抓住现行人教版教材以"主题组织教材内容"的单元特点来实施习作教学,变"教教材作文"为"用教材教作文",即以单元课文有序排列训练主线为"经",以文本不同的内容与动态生成的不同横向环境为"纬",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文本对话、师生互动、生活链接、经验激活等情境中,顺文、顺情、顺境、顺势实施读  相似文献   

14.
现行人教版语文教材以"主题组织教材内容"为单元,即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且选文都是围绕这一主题来编排的,主线鲜明,特点突出,这一编写为我们引导学生"有序练笔,主动练笔"的习作教学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和良好的环境.实践中,我着眼单元整体,紧紧扣住单元主题这一思路实施习作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习作是"在口语交际里,我们交流了各自的课余生活,这次习作就来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可以写课余参加的活动,可以写课余发生的有趣的事,高兴的事,或者你愿意写的其他事."这一习作教学目标十分明确.为了缩短学生心理和生活的距离,我从第一课《我们的民族小学》的教学中就开始渗透这一单元的习作要求.也就是说,一个单元的阅读教学开始了,习作教学也就同时起步了.  相似文献   

15.
基于统编教材的习作单元编排呈现出整体性、连贯性、渐进性的特征,要统整教学板块和教学资源,使习作单元成为一个前后贯通、目标一致的整体。通过设定教学目标、创设主题情境、构建任务框架、安排教学内容,统整化设计习作单元的教学。运用方法迁移、制作导图、评价推进等策略具体落实教学过程,更合理、高效地发挥习作单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易青 《湖南教育》2015,(4):35-36
单元习作似一块"硬骨头",让人束手无策而弃之不用。怎样把教材中单元习作这块"硬骨头"煨成一锅给习作补钙的浓汤?我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看图作文《胜似亲人》的习作指导课为例来简单地谈一谈。一、研读单元习作,琢磨要点本单元几篇课文围绕"爱"这一主题展开,含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古诗两首》表现了朋友之间真挚的爱;《搭石》体现了乡亲们淳朴的爱;《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展现了爱让生命重生;《卡罗拉》让爱更加细腻与温暖;《给予是快乐的》阐释了爱的哲  相似文献   

17.
基于统编教材习作单元"五位一体"的编排体例,要想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教师就要注重从阅读中帮助学生习得基本的习作知识要领,并能够在层级实践运用中帮助学生把习作知识转化为能力,提升学生的习作素养。  相似文献   

18.
周新霞 《江苏教育》2023,(22):35-38
习作单元编排的内容全面、知识系统、目标明确,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全息特征。在习作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重组普通单元教学内容,完善习作要素的训练体系;延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追求应用文习作的实用有效;创设实践性习作情境,触发表达交流的真实需要等途径,迭代习作单元编排形式,触发语文教学的“学”“用”合一,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全息培养。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习作单元为例,浅谈习作单元精读课文的设计要点:紧扣单元习作要点,学会合理选材和构思;品读课文重点语段,学习表达技巧和写作方法;重视拓展迁移,尝试运用写作方法。  相似文献   

20.
李海霞 《学苑教育》2023,(36):34-36
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推行,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变得更加重要。而小学语文“习作单元”作为统编版语文教材的重要模块,其承担着帮助学生建立写作框架、拓展思维空间、丰富写作内容的重要作用。因此,语文习作单元是学生进行语文写作实践的基础。而单元整体教学则注重教学内容的统一性与整体性,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灵活构建以习作单元主题为核心的课堂教学体系,进而引导学生统整“读”与“写”,找到阅读输入与写作输出的平衡点。基于此,教师应明确习作单元整体教学目标,落实单元教学要点,实效习作单元高效、精准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