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英国爱丁堡卢斯林研究所培育出了世界上首只无性繁殖绵羊“多利”,被称为“克隆”。这一消息被新闻媒体竟相报道,并引起了各种争论和人们的好奇甚至恐惶,“克隆”也几乎成了“复制”的代名词。作为一个局外人,我本来对此无话可说,可是由“克隆”而引发的另一现象却让人不能议论一二。这种现象是什么呢?就是新闻流行语现象。“克隆”本是一个科技用语,可是因为它太时髦了,竟被某些“新闻异常敏感”的人借用了。手头有两份很有  相似文献   

2.
“克隆”是英语 KOLON的音译。学术界释其含义为“复制”,是对动物实施的一种无须雌雄交配或体外授精而进行繁殖的一种新的科学技术。具体点说,是将某一动物的细胞,注入同种动物的卵子细胞,然后置入母体子宫培育,从而制造出同一种动物来。自从4年前英国克隆出“多利羊”,科学家们还克隆出奶牛、猪、老鼠等动物。能否克隆人?世界上尽管众多人反对,有些科学家仍在跃跃欲试。 这种新奇的科技,引起世人的浓厚兴趣。“克隆”一词在我国也就为一些人们津津乐道。这种情绪感染了我们传媒界,于是“克隆”随之被搬到新闻用语中来。比…  相似文献   

3.
Kazuo Ishiguro,Never Let Me Go,Faber and Faber Limited,2005 [英]石黑一雄著,《千万别丢下我不管》,英国费伯和费伯出版公司,2005 1996年,一只名叫“多莉”的羊在英国问世,宣告了“克隆”这一新技术的成功诞生。这意味着人类掌握了复制生命的技术,同时为人类自身的“复制”提供了可能性。一些科学家马上对克隆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而,“复制”人类自身将会产生包括道德伦理、人类内部的关系等一系列重  相似文献   

4.
报纸在形式和内容上复制别人或被别人复制,都会直接影响其市场竞争力。复制使内容雷同,形式相似,报纸缺乏个性化特色,最终导致的结果是竞争的双方两败俱伤。 创造“与众不同”、“不可替代”的报纸特色,是市场对办报人提出的要求。但是,究竟靠什么办法既能创造自己的特色,又能最大限度地避免被人复制,成为报人们长期思索的问  相似文献   

5.
“受众”一词,是大众传播学的专用术语,是广播、电视和报纸的传播对象——听众、观众和读者的统称。这绝不仅仅是为了称谓和使用的简便,而是有其深刻的内在涵义的。美国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在1948年提出了大众传播必须包含五个要素的基本模式——“谁?说了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取得了什么效果?”而在传统的新闻学中,关于新闻报道的五个要素是这样的:“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什么人?什么事?什么原故?”同样是五个“W”,两相对照,即可发现传统新闻学很注重传播的内容和客  相似文献   

6.
近几个月,济南市公安局陆续收到市民报案,反映在红绿灯路口经常发生聋哑人抢劫案。一时间,“聋哑帮”流窜多省、四处抢劫的传闻在市民中引起震荡。经过精心策划,济南警方抓捕了这一团伙的10名成员。“聋哑帮”都是些什么人?有什么来历?成员什么身份?作案特点是什么?他们为什么要结成抢劫团伙?靠什么维系帮派?记者就这些问题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7.
一、问与答问:什么饼不能吃? 答:铁饼。问:什么伞不能打? 答:降落伞。问:什么马不能骑? 答:鞍马。问:什么球不能拍? 答:铅球。问:什么门永远关不上? 答:球门。问:什么枪能把人打跑却不能把人打死? 答:发令枪。问:什么叫“评论”? 答:没话找话。前面的问与答,是抄来的。最后一个问与答,是本人杜撰的。把报纸的“眼睛”和“旗帜”——评论说成是没话找话,话是说得“损”了点儿,但冷静想想,我们写的(准确点说是笔者自己写的)大多数评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克隆”是英文CLONE的译音,通常地称之为对原本的“复制”,大多应用于无性繁殖,是当今世界上的一大技术创新。然而, “克隆”这种没有被推而广之的新技术,却与风马牛不相及的电视节目结下不解之缘,被电视界广泛运用,频频出现在荧屏,各家电视台“你有我有全都有”的家常便饭和专利产品。  相似文献   

9.
在新闻写作上,早先有一种说法:“要把读者看作什么都不知道的人。”如今,有些记者、编辑好象把读者看作什么都“知道”的人了。我近来读报,就一连碰到好多“不知道”。有这么几条消息:《国际二手设备洽谈会在杭州开幕》。什么叫“二手设备”?消息里没解释,我这个读者“不知道”。《我国煤炭产量居世界第二》。第一是谁?  相似文献   

10.
在新闻写作上,早先有一种说法:“要把读者看作什么都不知道的人”如今,有些记者、编辑好象把读者看作什么都“知道”的人了。我近来读报,就一连碰到好多“不知道”。有这么几条消: 《国际二手设备洽谈会在杭州开幕》。什么叫“二手设备”?消息里没解释,我这个读者“不知道”。《我国煤炭产量居世界第二》。第一是谁?消息里没交待,我这个读者“不知道”。《台湾“迷你猪”身价大涨》。“迷你猪”是何物?消息里没说明,我这个读者“不知道”。  相似文献   

11.
鲁迅一生在文章中确实指名道姓地“骂”过不少人,与之有过干涉的有百人上下,与其论争的重要人物,也有二三十人。可是,他为什么要“骂”人,“骂”了些什么人,“骂”的又是些什么内容,“骂”得对不对?  相似文献   

12.
7.加网图像的起源是什么? 8.网目调图像加网线数多少为宜? 9.什么是图像质量? 10.什么是图像空间分辨率? 11.什么是图像阶调分辨率? 12.图像观察距离与图像质量有什么关系? 13.什么是图像复制的视觉极限值?  相似文献   

13.
通讯,过去也叫通信,是新闻报道的基本体裁之一。在报纸上,除过“消息”这种体裁用得最多以外,其次就要算“通讯”用得多了。因此,有志于从事新闻报道工作的人,不能不掌握通讯写作这个“常规武器”。 什么是通讯?通讯和消息有什么区别?通讯写作的基本要求有哪些?为了弄清这些问题,让我们先来看看下面两篇报道。  相似文献   

14.
中央电视台“讲述”栏目在记者节期间,为2003年中国记者打造了一个让人耳目一新的风云榜,这项活动在全国媒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整个社会的关注度也极高。中央电视台打造的这个风云榜,是在中国已有了“范长江奖”和“中国新闻奖”的前提下,又推出的一项记者职业的特别荣誉。这项特别荣誉意味着什么?风云人物的标准是什么?通过什么样的方式产生风云人物?这种活动今后每年都开展吗?带着以上等等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央电视台“讲述”栏目制片人梁红和张国飞。  相似文献   

15.
虽然不是有意与魏晋风同志唱对台戏,但是对他“摆短的胜利”的观点还是不敢苟同。我以为,过分重视“短线”就是短见。下面陈列个人观点。 一、什么叫“贴近”读者? 难道是题目取得越怪越好吗?在北京什么层次的人才逢人称“爷”呢?“操练”是什么意思?是否尊重急需规范化的中国股市呢?“英雄”难道仅指能在股市获得巨大利益的股民吗?“三线”肯定不是“三线建设”中的“三线”,那是什么意思呢?摆明了不让非股民的读者阅读。这不是“贴近”,而叫“媚俗”。 二、什么叫“各具特色”? 放放内幕消息,揭露庄家秘密,难道就算“特色”?这算不算违法呢?虽然中国股市发育还不健全,尚存在许多不规范之处,但中国毕竟还是依法治国吧!我由衷地不愿看到咱们的出版人在监狱里统计书的实洋和该交的罚没款。  相似文献   

16.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部分新闻媒介在报道中出现宣传封建迷信的现象,值得引起注意。 下面略举几例: 某报报道某地又发现“人形”何首乌。在其作“真实”的报道之后进而“画龙点睛”般地推测,某地可能真的是“灵气”“福气”笼罩,否则哪来的维妙维肖的“人形”何首乌?这不是“吉兆”“异兆”是什么?报道者唯恐报道的力度还不够,在文章旁还配  相似文献   

17.
“勇于担责创新,增创整合融合发展新优势”,是广州日报报业集团2月23日召开的党委会、中心组学习会、编委扩大会的主题.担什么责?创什么新?即担“文以贯道、成风化人”之责,创“因时而变、随事而制”之新.  相似文献   

18.
所有好的文章、好的写作方法都是同一个硬币的两面。那个人同我有什么不同之处,有什么相似之处?我、我、我。“我”就是写稿人。“我”就是读者。不要只告诉  相似文献   

19.
看了1月7日(星期天)央视《东方时空》题为《祝福》的“直播现场”节目,使我大为失望与遗憾,甚至禁不住由衷谅讶与气恨:不知这个“祝福”节目的策划人、编导人、主持人及全体制作者,究竞在新世纪的头个“直播现场”要“弘扬”什么?“祝福”什么?我想,任何媒体尤其是中央的电视媒体,在党中央十分重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十五”计划付诸实施的今  相似文献   

20.
1992年是不平凡的,改革开放风起云涌,各类社会热点不断升温。“人才热”、“股票热”、“边贸热”、“巨奖热”、“第二职业热”……热浪翻滚、潮头迭起。这些热点对我们这个社会意味着什么?它和我们每个人有什么关系?当许多人还惊异、惶恐,甚至不知所以然的时候,敏感的新闻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