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赞美要实     
自从提倡老师要多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所谓的赏识教育风行以来,那些溢美之辞,老师是给得慷慨了一些,学生又受用得廉价了一些。我不止一次经历过这种场面,学生也就是回答了一些简单的问题,可在老师那里却是:“你真聪明!”“你回答得太好了!”“你真能干!”“你很了不起!”……短短的一堂课,这样的表扬声不绝于耳,整堂课让学生的“闪光点”闪得轻飘飘的。  相似文献   

2.
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尊重老师,老师爱护学生,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重要条件。笔者从事教育教学工作30年,从多年的实践中发现,那些对学生终生发展产生深刻影响的教师,都是关心、爱护和尊重学生的。所以,尊重学生是每一位老师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3.
一片剪纸,一幅彩画,一首新歌……这些智慧的火花如满天的星斗,在清纯的校园内闪闪烁烁。可面对那些闪烁的智慧,我们老师们,你注意了多少?利用了多少?这些闪烁即逝的宝贵资源在每位大喊‘?素质教育”的师长们面前奔勇流淌着,那是生命的涌动。倘若从素质教育的视角探究那些“闪烁化”的意义和价值,我们会猛然发现:校园内还有一片丰厚的教育资源有待我们去开发。  相似文献   

4.
拜读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一书,我被魏老师的教育智慧所折服,被其教育艺术所感动,很想把那些显效而又艺术的方法借来一用。然而,当我尝试用魏老师的方法来管理班级的时候却出了问题。  相似文献   

5.
岁末年初,一个问题常常在我的心头萦绕:老师创造什么?是呀,老师创造什么?老师创造知识吗?当然,老师可以创造知识,因为他或她可以成为一个研究者,老师能够发现新的知识。老师创造思想吗?也不错。在发现新知识的同时,老师可以生发出新的思想,新思想与新知识总是联系在一起的。尤其是那些学识高深、在高等学校任职的老师,有可能就是思想家。但是,老师的价值真得仅止于此吗?老师面对的是人,千百年来,凡是做老师的,总要站立在他的学生面前,无论中国的孔子站在“杏坛”之上,还是西方的亚里士多德站立在他的学园里;或者,我们…  相似文献   

6.
我是一个刚刚迈入中学的初一学生。最近,我发现班里有一种现象:那些成绩优异、出类拔萃的所谓“优生”喜欢下课后聚在一起,放肆地笑,看一些不适合我们这个年龄孩子的书。上课时他们很认真地做笔记,非常流畅而精彩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每次考试都能拿高分。  相似文献   

7.
材料一:许多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反映,学生毕业后仍给老师写信或遇见老师打招呼的并不多见。令老师伤心和尴尬的是,和老师打招呼的为数不多的学生还大多学习不起眼,那些平时倍受老师宠爱的所谓“优等生”则表现欠佳。材料二:报载某校一名平时倍受家长、老师宠爱的“优等生”因盗窃而被劳动教养。案发后,家长、老师大吃一惊。班级建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在班级建设过程中,往往只把关注的目光放在班上的那些所谓“后进生”的转化上。不可否认,“后进生”的转化是班级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  相似文献   

8.
我发现一年级学生存在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动不动就向老师告状。作为一名新老师,总觉得比较心烦。 其实,小学生告状无非是有以下几种想法: 第一,有的孩子发现了班级中出现一些不良现象如不团结同学、给班级扣分等,当他劝告那些犯错误的同学而那些同学又不听他劝告的时候,他就产生了无力感。这种感觉促使他寻求更强势的力量来帮助他完成劝诫,因此,他需要教师的支持。这种学生往往是自觉性比较好的学生。  相似文献   

9.
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老师可以随口叫出那些成绩好的同学的名字,甚至对那些差生我们也熟记在心,但却往往记不住那些成绩中等、表现中等的同学。一个学期过去了,老师甚至跟他们中的某个人没说过一句话。在教学工作中,我们给予了成绩优异较多的关注和指导,对差生也总是苦口婆心地劝诫,而那些中等生就像是被人遗忘的角落,因为他们是让老师放心的一个群体。他们上课认真听讲,作业也能按时按量地完成,平时也还遵守学校各项制度。正因为这样。教师往往很少关注他们。而把精力放到成绩优异和表现差的学生身上,忽略了中等生对爱和关注的渴求。我曾无意间听到过一个学生这么说:我有时真的宁愿做一个调皮的差生,这样我就能得到老师的关怀和爱护。是啊,其实他们也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哪怕只是一个关切的目光,半句暖心的话语。  相似文献   

10.
敬爰的童爷爷:您好!您还记得我吗?我最近发现一些少先队员有"暴力行为",给我们队干部的管理工作带来很多麻烦。我是一名大队委员,平时管理一些喜欢打人的队员时,生怕他们打我。而发现问题告诉老师也不是好办法,老师只是说一说,最多请家长来。那些队员仍然不以为然,  相似文献   

11.
有一部分老师教到五六年级时发现,教材还是那个风格,学生还是那些学生,怎么越来越难教了?这个问题在很多科学老师中间具有普遍性,其实,这与我们的老师没有及时发现学生的变化和教材的变化,从而及时的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有关。当我们仔细观察学生、观察教材时会发现,  相似文献   

12.
小学德育工作的对象是成长中的性格、气质和爱好等特点各异的少年儿童,因此,教师工作的随机性很强,对突然出现在面前的新情况、新问题常常无先例可参照,无书本可查考。如何处理那些突如其来的问题呢?作为一名班主任,我觉得教师应有一双明察秋毫的慧眼,超前性地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发现教育。  相似文献   

13.
有一部分老师教到五六年级时发现,教材还是那个风格,学生还是那些学生,怎么越来越难教了?这个问题在很多科学老师中间具有普遍性,其实,这与我们的老师没有及时发现学生的变化和教材的变化,从而及时的调整自己的  相似文献   

14.
在聋校,许多老师都会遇到学生说谎的情况。在老师眼里,聋生说谎可是个不可饶恕的大问题。其实,诺言是典型的带有情感体验的创作,它是说谎自我保护的需求。稍作留意就会发现,那些说谎往往是老师和同学眼中所谓的“差生”。他们有时做了好事也不被喜欢,没做坏事也被怀疑,那顶“差生”的帽子压得他们翻不过身来。于是他们说谎、旷课、孤独、被歧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每位教师都知道,教学过程一般可分为五个环节、即各课、讲课沛置作业和批改作业、辅导、考试。而这几个环节都是一环扣一环.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其中辅导就是引导,是通过答疑,使学生理解和巩固课堂知识,完成作业。由此可见,辅导的过程实质也是传播知识和提高运用知识能力的过程。因此,辅导是完成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一、把辅导的过程作为检查教学效果的过程。在辅事过程中,既可发现一些个别问题,又可发现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对于那些个别问题,可以个别辅导解决,而对于那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则要利用适当时机,比如…  相似文献   

16.
休闲广场     
本班笑料孙森/青岛一我班语文老师提问有个习惯,就是总爱叫那些不举手的同学。可这次,老师却偏偏叫了一个举手很高的同学:“请你来回答这个问题。”“老师,我不知道。”“不知道你举手于什么?”“我以为举了手您就不会叫我了。”二数学老师讲完课后对同学们说:“本课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大胆提问。”同学们没有反应。‘’这堂课内容既多又深,不好理解,希同学们大胆提出问题来。”这时,有个男生站起来,不好意思地对老师说:“老师,能不能把课重新再讲一遍。”三今日大扫除。卫生班长为使同学们尽快分配到任务,而不致于出现混乱…  相似文献   

17.
吴老师: 我有一个问题想向您请教,在写议论文时,老师说尽量用那些比较典型的论据,可我在用一些经典的材料的时候,老师又说材料陈旧欠新;有时我用点自认为很新的例子吧,老师又说不够典型。我应该怎么办啊?  相似文献   

18.
关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放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掉一个学生。作为一名老师,要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自己的学生,好学生需要关爱,但那些有缺点、有问题的落后学生更需要我们关爱。一名好老师应该关注到班级的各个角落.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  相似文献   

19.
要是老师有两双眼(yǎn)睛(jīng),那该多好呀!老师的眼睛最有威(wēi)力。上课的时候,老师用她的一双眼睛看教室左侧(cè)的学生,用另一双眼睛看右侧的学生。这样,只要老师的眼睛一看,那些不注(zhù)意听讲的学生就不会分神(shén)了。下课时,老师可以用一双眼睛看来问问题的学生,一双眼睛看那些不遵(zūn)守(shǒu)纪(jì)律(lǜ)的学生。只要老师眼睛一眨(zhǎ),不守纪律的学生就会立刻守纪律了。自习课上,如果老师用一双眼睛看后面的同学,用另一双眼睛为同学们在黑板上抄(chāo)题(tí),那该多方…  相似文献   

20.
当老师的,一般都喜欢那些能说会道、表现出色的孩子,班级里那些不声不响、表现平平的孩子,往往就会被老师忽视和冷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