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干部清正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是对中国传统官德的继承和发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为官清正是众多士大夫的毕生追求,强调为官者要做到政治清醒、为政清廉、处事公正、一身正气。1.为官清醒,以民为本把握社会发展规律,解决社会矛盾,保持政治上的清醒,是历朝历代当政者的第一要务。有"春秋第一相"之誉的管仲,正是因为对天下大势有着清醒的认识,因势制宜,对内政外交政策进行全面的改  相似文献   

2.
政治文化在民主政治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民主缺失的封建政治文化。"性善论"作为传统儒家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哲学基础,其对宗法伦理思想的强化、道德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的无限夸大以及对社会成员的个体义务片面强调,是造成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民主缺失的重要原因。逐步消除这些因素的负面影响,对于我国民主政治的快速发展,实现政治文明新的跨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政治清醒、为政清廉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处事公正、一身正气是广大干部的从政之基。干部清正,是新时期对干部从政道德的高度概括,是对广大干部在政治、思想、作风和人格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只有准确把握干部清正的内涵,才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内得于己、外得于人。1.政治清醒这是对干部政治方面的要求。政治上清醒,是对干部第一位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王韬是中国近代社会第一位走向世界的历史学家,他既了解西方的文化,又自幼饱读中国古代经典;既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又清醒地认识到现实变革的势在必行。研究王韬历史变易观的形成,既要考察近代西学的影响,也不能忽视中国文化的作用;既要考虑其置身的积弱积贫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也不能无视中国文化传统的潜在激励。这两对看似矛盾、冲突的对立双方,实际上存在着可以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5.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从历史和传统中寻找文化力量,才能形成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文化合力。整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的相关内容,吸收中国近代文化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大学生对当今中国文化发展走向认识上出现的偏差,促使大学生以开放的视角对待自己的传统文化。这不仅是文化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诉求。  相似文献   

6.
正政治清醒、为政清廉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处事公正、一身正气是广大干部的从政之基。干部清正,是新时期对干部从政道德的高度概括,是对广大干部在政治、思想、作风和人格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只有准确把握干部清正的内涵,才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内得于己、外得于人。1.政治清醒这是对干部政治方面的要求。政治上清醒,是对干部第一位的要求。干部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渊源,而且对现代中国社会乃至世界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分别从传统文化是增强民族自信心的基石,是构建良好民族心理的基础,是提升中国综合实力的精神资源,是建设现代文明的基本条件,是促进世界走向大融合的思想源泉等五个方面研究了对现实社会的积极影响,并就传统文化中"尊官贵长"的权威主义对现代社会民主、"人治传统"对现代法治、"重农抑商"对现代商品经济、因循守旧对现代革新创造精神等四个方面的负面影响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郑炳凯 《天中学刊》2011,26(1):95-97
辛亥革命是中国走出传统社会的一种方式,它促使中国政治文化的发展出现了转型:从"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从"人治"到"法治",从"地域型"和"依附型"到"参与型",从"集权专制"到"民主共和"。  相似文献   

9.
教育的价值是一种文化价值,教育的主体性决定着教育文化应当具有对现实的超越性。中国传统教育文化中的"读书做官论"、建国后的"教育为政治服务论"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盛行的"教育适应论",本质上都是工具主义教育文化观的体现。面对现代化和后工业社会的到来,新的教育文化应赋予独立性、民主性和内在性的内涵,为培育公民社会做好准备,为个体的自由发展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0.
实践育人是高校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方法,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高校"实践育人"理念是对中国传统"劳动教育观"、"知行统一"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渊源。分析这些传统文化渊源,对高校实践育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文化是五千年礼乐文化,传统文化精神只能用"尚礼"精神来概括。礼既是现实关系,又是原理、行为规范和价值标准。周公与孔子是中国礼文化的代表人物。尚礼精神对现代文化发展,特别是对解决人类社会目前存在的三大危机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文化的首要特点是政治至上,具体表现为政治在社会生活中占绝对主导地位、轻视经济、轻视科学技术及其对社会发展进步的推动作用、宗教作用有限等。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首要特点有利于准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从而为中国传统文化向中国现代文化的转换做理论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13.
中国提倡"和谐"的政治文化,"宽容"是实现"和谐"的应有之意,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丰富的"宽容"精神。"宽容"精神与西方多元主义民主价值是相通的,然而,中国的"宽容"文化提倡的是"和谐",西方民主政治充满"对立"、"斗争"的因素,还包含"非和谐"的文化取向,这一差异表明,中国不能照搬西方民主模式,而是要立足自身政治文化实际,走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之路。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体系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发展演变的因素中,除了社会结构、经济和意识形态等因素外,还包括政治文化主体构成、发展演变历史以及地域文化等因素,由此形成了极为丰富的政治亚文化。各种政治亚文化相互组合,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体系。各种亚文化之间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15.
中华游子文化取得巨大的发展 ,它对世界经济、政治、科技和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华游子文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有四点启示 :一是文化开放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新世纪发展复兴的客观要求 ;二是文化开放是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得以赢得社会主义文化优势的迫切需要 ;三是文化开放是应对对外开放后出现的文化挑战的理性选择 ;四是文化开放是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内容博大精深,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是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是达到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本民族的土壤,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只有重视传统文化,批判的继承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与时代特征交融,才能确保传统文化的蓬勃生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周磊 《文教资料》2011,(26):53-54
许多人认为日本是受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家文化影响最深的国度,但是中国儒家传统文化传入日本之后,并没有被日本人全盘接受,而是受到日本的社会和人文条件的影响,产生了很大的变异。本文通过中日儒学传统文化中"忠"、"孝"地位的对比分析,阐释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出现的变异现象。  相似文献   

18.
廉洁文化是随着私有制的产生和腐败现象的出现应运而生的,是腐朽文化的对立面和批判者。为政以德、以民为本、知耻而后勇、治国先治吏等是中国传统廉洁文化的思想精华。传统廉洁文化在中国社会发展中产生了积极影响,但同时也有着明显的历史局限性。清醒地认识传统廉洁文化的双重性,批判地继承和创新传统廉洁文化,大力加强社会主义廉洁文化建设,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利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以下作用:弘扬爱国主义传统,树立远大理想;继承传统诚信观,诚信立人;批判继承传统孝文化,增强家庭观念;挖掘传统君子文化内涵,自强不息;汲取万物和谐、天人合一的思想。但是,应注意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诸如崇古保守、"中庸"歧义、重情轻理等。  相似文献   

20.
"传统文化"就是世代相传、具有特点的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为内核,还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