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随着学生生活经验圈的逐步扩大,鄂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将引领学生由学校生活经验圈步人家乡与祖国生活经验圈。《走进树林》单元是在四年级校园生态认识的基础上,把探究的范围扩大到校园外森林群落的认识,以林中树木、菌类、鸟类等为观察对象,引领学生进一步感知生命世界的丰富多彩和无穷奥秘。探究动植物与环境之间、动物与植物之间、人与动植物之间的密切关系,让学生通过探究,意识到自然界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树立生态和谐意识。  相似文献   

2.
“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为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生物》(上册)第2单元第3章第二节内容。在教学时,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内容做了一定的处理,强调学生的参与活动,促进自主学习,目的是给学生一个广阔的空间,去实践,去创造;通过探究活动建构“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动植物细胞的区别”的核心概念,为以后学习“动植物体的结构和功能”打下良好的基础。怎样在观察性实验活动中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探究学习?怎样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更好地掌握基本概念,促进生物学基本知识的学习,建立“结构与功能统一”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杨梅 《科学课》2009,(1):40-41
《寻访校园里的动植物》单元共分五个内容:《校园里有哪些动植物》、《观察一棵树》、《小动物的家》、《观察蚂蚁》、《更多的小动物》。从内容上可以看出,本单元的学习对象是学生非常熟悉的校园里的动植物,并以寻访、调查、观察、比较、分类、画分布图等活动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4.
自然实验教学要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就要破除课堂教学的局限性 ,根据学生的兴趣 ,拟定程序和方法进行探究活动。1 课前组织开放性探索 获取感性知识  组织学生进行课前开放性探究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上《植物的种子》这课前 ,教师先布置学生收集各种种子标本 ,把一些种子泡软等探索活动 ,并通过这些活动 ,增加学生对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不同点的初步认识。课堂教学中再指导学生做种子发芽的实验 ,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 ,并进行观察记录。学生发现先长出来的“芽”生长成植物的根 ,而真正的芽在两片豆瓣 (子叶 )里面 ,这…  相似文献   

5.
《小学自然教学》2012,(4):42-43
《小动物的家》与《校园里有哪些动植物》《观察一棵树》《观察蚂蚁》《更多的小动物》共同组成了《寻访校园里的动植物》单元。《小动物的家》是本单元的第3课,本课旨在引导学生将观察环境中的动物和动物生活的环境结合起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让学生真正走进大自然去发现、去探索,从而领悟、意识到爱护小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我爱美丽的生命》教学设计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天,是万物萌动、草长莺飞的季节。为此,我特意把《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我爱美丽的生命”提到三月中旬进行。这一单元包括了三个活动主题:即“让我走近你——可爱的动物,有趣的植物;美丽的生命—一可爱的生命,种子发芽了;我能做什么——我的承诺”这三个活动主题紧密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叉都是与春天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这一单元教材旨在引导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动植物是有生命的,他们需要人类的关心和爱护。让学生从小爱护动植物,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保护动植物,从而形成初步的生态意识。为了把本单元搞活,我充分利用生活的魅力去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以实践活动充实我们的品德课堂为理念,结合训练目标设计了一组实践活动,尝试着在每课的教学中都得以展示,让学生真正享受品德学科带给他们的无穷乐趣。  相似文献   

7.
《新的生命》选自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在学习三年级上册的《植物》《动物》单元(对一些动植物外部特征进行观察)和三年级下册《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对动植物的生命周期进行观察)的基础上延伸的学习内容,也意在为学习五年级上册《生物与环境》和六年级下册《生物多样性》作知识铺垫。因此,这一内容在小学科学课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了提高本单元的教学质量,我静下心来,认真研读教材内容,分析课标要求、单元的知识结构、编写意图和编写体例。  相似文献   

8.
一、教材分析《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是教科版四年级下册新的生命单元的第四课。从内容角度来看,本课是在认识了花、果实和种子的成长之后,关于植物生长进程中种子散播的介绍,其目标主要使学生认识种子散播的目的与方式,建立植物果实和种子的结构  相似文献   

9.
教学分析 大象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们怎样呼吸》由《我们在呼吸》《有趣的呼吸器官》、《还我清新空气》三个主题探究活动组成。《我们在呼吸》是本单元第一个主题。为了能引导学生深刻认识空气对生命的重要意义,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教材先通过游戏“我能坚持多久”来引入主题。  相似文献   

10.
基于单元教学思想,优化整合2019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单元内的插图资源,运用观察讲授法、类比插图法、板图归纳法、插图和模型结合法、实验探究法及练习巩固法等插图教学策略,创设问题情境、开展探究学习活动及单元学习评价等,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发展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1.
《养蚕》、《种凤仙花》等照料单元是传统《自然》教材和不同版本小学《科学》教材共有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采用简单讲解的方式,以求让学生知晓动植物的生长周期.这在很大程度上窄化了这类活动的教育价值.对此,教师应充分挖掘该类活动的教育意蕴,以期能让科学教育的人文价值得以更充分的彰显.  相似文献   

12.
鲁朝军 《贵州教育》2005,(17):38-39
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水平的不同,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以下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及主要功能;明确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的异同:明确单、双子叶植物的概念,掌握菜豆、玉米种子的异同点。2.能力目标:通过对不同类型种子的解剖、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通过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讲述种子的结构和功能给学生进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和“生命是物质的”观点教育;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科学探究所需的…  相似文献   

13.
教学分析 《我像谁》一课是学生在初步认识了青少年生长发育主要特点及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的基础上,对生命延续内容进一步的探究活动。学生通过研究自己的身体特征与家人有哪些相似和差异,并对部分动植物进行观察研究,知道生物的很多特征是可以遗传的,认识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李洁 《生物学教学》2005,30(10):38-39
“种子的结构”一课是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的开篇。学生透彻认知种子的结构以及萌发时种子形态结构变化,可以为以后学习“种子的营养成分”、“种子萌发的条件”打好基础,有利于学生动态地理解绿色植物的生活历程。教材设计了两个观察性实验活动。怎样让活动更有效地进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时不断地分析思考?怎样在观察性实验活动中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探究学习?怎样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更好地掌握基本概念,使探究性活动促进生物学基本知识的学习?对此我做了一些尝试,与学生共同完成这一课的学习。1教…  相似文献   

15.
《谁吃谁》是《走进树林》单元中的一课。本单元是引领学生经历一些有目的的调查、考察活动后意识到自然界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从而树立生态意识。本课是在研究了植物、动物生存与环境的关系后,重点研究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进一步感知生命世界的丰富多彩和无穷奥妙。  相似文献   

16.
《谁吃谁》是《走进树林》单元中的一课。本单元是引领学生经历一些有目的的调查、考察活动后意识到自然界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从而树立生态意识。本课是在研究了植物、动物生存与环境的关系后,重点研究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进一步感知生命世界的丰富多彩和无穷奥妙。  相似文献   

17.
李瑞芹 《科学课》2010,(2):38-39
教学分析 《寻找微生物》是大象版《科学》教材《形形色色的微生物》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属综合探究活动单元,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旨在通过“食物品尝会”这一活动的导入,引起学生对餐桌上常见到的食物的观察与思考,从而发现问题,进行大胆猜想与假设,再通过对搜集的资料进行阅读、整理、筛选,来验证猜想。  相似文献   

18.
李延忠 《生物学教学》2005,30(10):38-39
“种子的结构”一课是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的开篇。学生透彻认知种子的结构以及萌发时种子形态结构变化,可以为以后学习“种子的营养成分”、“种子萌发的条件”打好基础,有利于学生动态地理解绿色植物的生活历程。教材设计了两个观察性实验活动。怎样让活动更有效地进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时不断地分析思考?怎样在观察性实验活动中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探究学习?怎样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更好地掌握基本概念,使探究性活动促进生物学基本知识的学习?对此我做了一些尝试,与学生共同完成这一课的学习。  相似文献   

19.
教学分析 《寻找微生物》是大象版《科学》教材《形形色色的微生物》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属综合探究活动单元,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旨在通过“食物品尝会”这一活动的导入,引起学生对餐桌上常见到的食物的观察与思考,从而发现问题,进行大胆猜想与假设,再通过对搜集的资料进行阅读、整理、筛选,来验证猜想。  相似文献   

20.
【教材简析】《我心中的春天》是苏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春姐姐的脚步》里的第八课。本单元以儿童在春天里的活动为主线,安排了一系列有趣而有意义的活动,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季节的变化,亲近自然,感受自然,并学会观察、探究和发现。【教学目标】1.情感与态度:通过引导观察、感受,交流、赞美各自"心中的春天"。2.行为与习惯:通过引导学生对自然的观察、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合作学习的行为和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