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永清 《青海体育科技》2005,35(2):54-54,49
目前女子拳击运动发展迅速,引起了国际拳击界的充分关注,1994年11月24日在北京举行的国际业余拳击协会代表大会上,代表们一致通过了自1996年起,女子拳击将正式列入比赛项目的决议,从此,一直被视为禁区的女子拳击运动终于得到拳协的认可,女子拳击被正式承认为合理的体育项目,使女子拳击项目堂堂正正地进入到比赛行列中,由于女子拳击与男子拳击有一定区别,所以在女子拳击的训练和比赛中,存在着许多有待于深入研究和反复实践的运动规律。需要拳击爱好者,特别是女子拳击爱好者,教练员进行艰辛的努力,由于女子拳击运动员性别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女子拳击运动是一项对抗性极强的运动。为了保护女子运动员的身心健康,根据女子生理特征和拳击运动项 目的特点,对所选材料进行力学测试,经过对女子拳击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的调查后,设计研制出女子拳击护具,现已被 全国比赛采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女子拳击运动被列入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世界各国都给予高度重视,不仅加大了对女子拳击运动的关注和投入力度,也增加了对其训练方法和手段的创新,使女子拳击运动员的技术突飞猛进,因此,奥运金牌的争夺也愈加激烈。在新设立的3个级别中,我国女子拳击运动员在51 kg级和75kg级上颇具夺金实力。为做到知己知彼,本文以英格兰优秀女子拳击运动员尼古拉·亚当斯为研究对象(表1),选取其  相似文献   

4.
我国女子拳击运动后备人才缺乏、社会关注程度较低、选材不够科学、经费缺乏等是制约我国女子拳击水平提高的不利因素。但我国女子运动员所具有的吃苦耐劳品质 ,有利于我国女子拳击运动水平的提高。加强科学训练、加强教练员队伍的建设、加强对运动员的医务监督和运动损伤的预防、增加女子拳击后备人才的储备等是提高中国女子拳击运动水平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拳击比赛对抗激烈,运动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度及耐高乳酸负荷能力。随着拳击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运动员间的技术水平十分接近,比赛的攻防节奏越来越快,运动员要想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必须具备良好的无氧供能能力。低住高练(living low-exercise high,简写为LoHi)是让运动员以常氧训练为主、低氧运动为辅的一种低氧训练方法。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水平女子拳击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及恢复特点。方法:对24名女子拳击运动员在安静、递增负荷和运动后恢复期三种状态下进行测试。结果:运动员运动水平越高,VO2max越大,说明女子拳击项目要求运动员具备较强的有氧代谢能力;递增负荷过程中各指标的变化具有规律性,表明女子拳击运动员随着运动水平的提高和训练时间的延长,中、低水平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具有较大提升空间;运动后,中、高水平运动员的BLa恢复速度快于低水平运动员,说明其有氧代谢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7.
蔡睿 《精武》2012,(23):8-9
本研究采用文献法、实验法,运用各种生理指标测试仪器采集运动受安静及运动中的各种形态生理指标。研究优秀女子拳击动员的基本身体形态和生理机能指标,通过对研究结果的深入分析与探讨,总结出女子拳击队员的选材标准和供能特点。研究表明,女子拳击运动员的基本形态机能具有明显的专项特点,该研究可为其他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为我国女子拳击运动员的选材提供一定的标准和依据,以遮到提高女子拳击运动员竞技水平目的。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根据女子拳击世锦赛的比赛成绩,揭示出当今世界女子拳击的发展格局:金牌、奖牌日趋分散;亚洲逐渐崛起;欧洲国家依然是世界女子拳坛的主流;区域发展和项目发展不平衡.并根据中国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以及中国女子拳击在世界拳坛中的定位,提出我国女子拳击运动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提高技战术打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把握拳击项目制胜规律以及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训练方法和理论体系;注重后备人才和培养.  相似文献   

9.
孙建峰 《精武》2012,(31):81-82
拳击作为一项对抗性较强的体育运动,历来被视为是男子的专利。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女子拳击运动逐渐发展起来。我国的女子拳击运动始于1997年,涌现出来大量的优秀拳击选手,但是同时也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令女子拳击运动的发展较为缓慢。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女子拳击运动的发展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拳击运动是对抗最为激風的项目之一,且运动员双方是以击倒对方为目的,所以即便是在训练的过程中,也会有很大的概率出现运动损伤。所以为了避免拳击运动损伤的出现,需要针对拳击运动的特点来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恢复措施,从而有效提升拳击运动比赛和训练中的妥全性,为运动员的正常训练和比赛提供良好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拳击属于典型的智能类速度性项目.我国优秀拳击运动员邹市明在北京奥运会上荣获冠军,成为站在奥运冠军领奖台上的首位中国男子拳击运动员.当前,中国选手与世界顶级拳击运动员比赛的机会越来越多,比赛中表现出的竞技水平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小级别.通过国际比赛发现,我国优秀运动员与国外优秀运动员在身体素质方面还有一定差距.此外,就技战术的运用而言,我国只有个别运动员比较突出.运动员是训练主体,其运动水平和竞技水平直接反映训练效果.本文通过对邹市明的日常训练进行研究,旨为广大拳击运动员的训练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于鉥冈 《新体育》2023,(2):45-47
随着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运用,现代拳击运动对运动员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女子拳击运动在现代技术背景下,其训练方式与运动技能等方面如何适应新的环境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尼古拉·亚当斯作为英格兰的一名优秀女子拳击运动员,从12岁开始进行拳击训练,并在一年后第一次参加拳击比赛。截止到目前亚当斯已经参加了世界女子拳击锦标赛、欧洲女子拳击锦标赛等国际大赛,曾多次在世界大赛上获得了优异成绩。  相似文献   

14.
女子拳击运动员月经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女子拳击运动起始于 2 0世纪 80年代初期 ,到目前虽然还不是奥运会的竞赛项目 ,但收受报酬进行比赛已有很长时间的历史。由于美国和国际拳击组织的大力支持 ,女子拳击运动的广泛开展将是大势所趋。在美国女子拳击运动的推动下 ,世界上许多国家也相继加入到这一行列中 ,我国的女子拳击也开始发展起来。1987年 ,北京、上海、哈尔滨、沈阳等地就开始了女子拳击。 1995年 7月 ,在沈阳举行了第一届女子拳击邀请赛 ,使我国女子拳击运动开始走向正轨。 1994年 11月 2 4日在北京举行的国际业余拳击协会代表大会上 ,代表们一致通过了自 1996年起女子…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现场观察法、分析比较法等方法,对参加第4届世界女子拳击锦标赛的运动员情况、技战术特点、比赛中存在问题,以及世界女子拳击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探讨世界女子拳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拳击运动的飞跃发展,运动员能达到高水平的运动成绩,不仅需要具有良好的技战术水平、还要具备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拳击比赛中,双方运动员水平越高,比赛就越激烈。在双方运动员技战术水平伯仲难分的时候,往往心理素质就成了决定胜负的关键。因此,心理素质是拳击训练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相似文献   

17.
运用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对2012年5月在中国秦皇岛举办的第7届世界女子拳击锦标赛暨伦敦奥运会资格赛决赛阶段运动员的防守技术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格挡、后撤步、躲闪以及后仰4种防守技术在比赛中具有极为重要的防守作用和防守价值;不同战术类型运动员比赛时使用躲闪、后仰、后撤步、格挡等4种防守技术的效果存在着较大差异。建议我国女子拳击教练员与运动员针对不同战术类型运动员的4种防守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并进行有目的的强化训练,提高我国女子拳击运动员在比赛对抗中防守技术使用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浅谈拳击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拳击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发展,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培养越来越引起高度重视。拳击是重竞技项目中对抗激烈的运动,要想在赛场上取得优异成绩,不仅要有充沛的体能、精湛的技术、合理的战术运用,还要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同时良好的心理品质又是体能和技战术的保证。人的心理素质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个性特征的外在表现,运动员的个性特征,不仅同他所从事的项目有关,而且也影响他在比赛中的正常发挥。  相似文献   

19.
拳击运动中的假动作就是指进攻运动员为隐蔽本人真实意图,用身体、眼睛、进攻节奏、移动速度与位置变换等来迷惑对方,当对手上当后迅速发起进攻,实现进攻目的的一切行为。在现代拳击比赛中,假动作是一项重要的制胜技术,掌握与使用水平高低,尤其在势均力敌的比赛中,是能否取胜夺标的关键参考指标之一。为从整体上了解我国目前男子拳击运动员在这一指标上的水平,专门对2006年全国拳击精英赛及第15届亚运会拳击运动员选拔赛部分场次录像进行了详细统计,并对运动员使用假动作的特点、效果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剖析。结合现代拳击运动发展趋势,也提出了些许建议,以期对广大同行具体执教工作中有所帮助,尽快提升我国男子拳击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与成绩。[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亚高原训练对优秀拳击运动员专项运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海拔1 600 m的亚高原训练是否会对拳击运动员的体能和机能产生影响,以进一步挖掘我国拳击运动员的内在潜能及更有针对性地解决拳击运动员的体能问题.方法:以国家集训队16名优秀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在海拔1 250 m(贵州清镇)、1 600 m(内蒙古武川)的亚高原及下平原(河南郑州)后的训练过程中,对运动员专项运动能力、身体机能等指标进行系统检测和比较分析.结果:1)亚高原训练对部分运动员心血管系统及无氧乳酸供能能力改善有帮助;2)1 600 m的海拔高度更有利于调动拳击运动员的无氧糖酵解供能能力,提高拳击运动员的速度耐力和力量耐力;3)在亚高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对提高拳击运动员的有氧能力有帮助.结论:1)亚高原训练对拳击运动员的专项运动能力及体能和机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并存在着一定的个体差异;2)有针对性的亚高原训练可以作为提高拳击运动员专项运动能力的选择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