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课堂教学正发生着实质性的变化.课堂是开放的,教学是生成的,教学过程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实施"的过程,生成不是对预设的否定,而是对预设的挑战——精彩的生成源于高质量的预设.只有把"预设"与"生成"融为一体,让预设与生成实现"零距离"的和谐共舞,我们才会步入理想课堂境界.  相似文献   

2.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因此,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参与教学活动,学习和掌握最基本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课堂上学生学习是学生与教师、同伴"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合"的"动态"过程,会有许多意外与惊喜.在这一过程中,预设成功与动态生成是相互联系的.离开了预设,生成也就无从谈起,没有了生成,预设亦即变成教条.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比预设更有意义和价值.因为,精彩往往缘自生成!  相似文献   

3.
从"弹性预设与动态生成的结合"、"精心预设与精彩生成的结合"、"调节甚至放弃预设与创造生成的结合"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将"预设"和"生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有效发挥,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4.
"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一线老师们十分关注并争论最多的问题之一。既然"以学生为主体",语文课堂教学就必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断"生成"的过程。既如此,如何应对"生成",教学是否还需要"预设",如何"预设",怎样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才可使课堂教学最有效,就是我们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本期的两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研讨,希望引起大家更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主题活动是幼儿园重要课程形式之一。在设计与实施幼儿园主题活动中,内容的预设与生成日益引起关注。文章聚焦儿童视角,以重阳节“我给爷爷奶奶拍张照”主题活动为例,阐释了幼儿园主题活动中预设与生成相互交融的三点思考,即摸清已有经验,探寻预设与生成的出发点;围绕经验提升,关注预设与生成的交汇点;提炼经验发展线,积淀预设与生成的着力点,从而使主题活动的开展过程成为幼儿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都知道,生成固然重要.但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源于高质量的"预设".如果没有预设,课堂教学将变成信马由缰式的活动,如果预设时不留有空间,又何谈生成.  相似文献   

7.
"舞场起舞"的教学观念寓意在于:教师在实施课程教学时,要引导幼儿主动学习,教学中教师的预设课程和幼儿的生成活动要相互结合。如何实现主题课程预设活动与生成活动的统一与有机整合呢?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阐述:关注幼儿的兴趣,给幼儿开展活动以支持和帮助;合理控制生成活动的广度和深度;遵循幼儿的需要和发展的步伐,鼓励幼儿独立自主地"起舞"。  相似文献   

8.
在整合教育观的指导下,我们开展的一系列活动都以主题的形式展开。而在主题活动中主要是以教师预设的活动与幼儿自己生成活动相结合,幼儿自发生成的活动与教师的预设活动是不可分割的,两是相互交融,有效渗透的。幼儿生成的主题经过教师的支持、提升,可以以教师预设的活动形式进行展开,而在教师精心预设的活动中,幼儿受到材料、  相似文献   

9.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教师要正确认识和灵活处理"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预设"常因教师的精心备课和授课习惯而处于强势地位,而"生成"则似乎是"节外生枝",但只要运用得当,却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事实证明,预设"是必须的,但可以因"生成"而调整,因"生成"而变得更加丰富和精彩.  相似文献   

10.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倡导"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新理念,用"精彩"的预设预约课堂教学中"辉煌"的生成。教学起于预设,课前精心预设,可以预约课堂生成的"美丽";在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境中,善于捕捉和利用各种"生成"资源,及时地调整预设,创造课堂"精彩"的生成;课后反思、完善预设,为"平行班"的教学创造再一次生成的"辉煌"。  相似文献   

11.
肖生莉 《家教世界》2013,(10):82-83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预设"和"生成"这对相互对立的概念已不断的融入到我们的教学实践。本文通过对教学目标的预设与生成以及两者之间关系的阐述,引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预设与生成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预设与生成"已成为探讨热点.而且大家的认识也日趋于一致,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3.
预设与生成具有统一性,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两者具有互补性。课堂教学的预设和生成,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课堂教学不能没有预设,但课堂教学也需要有生成,以持续显现不断发展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4.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预设”和“生成”这两个相互对立的概念融人到了教学实践中。虽然很多教师总觉得它们是一对矛盾体,犹如一副跷跷板:主观预设多了,动态生成就少了;动态生成的多了,主观预设的就没用了。在实践中能够深刻感受到幼儿自发生成的活动与教师的预设活动是不可分割的,两者是相互交融,有效渗透的。“生成”需要“预设”来引导,“预设”是“生成”的前提条件。“预设”和“生成”对幼儿发展来说具有同等重要的价值,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具有在教育过程下可以转化的特点。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展开,我们对如何把握预设和生成的关系,通过实践有一点自己的体会和想法,在此与大家分享。[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有的教师苦于自己的教学不够精彩,有的教师面对意外教学情景不知所措。其实,教育活动既不能完全预设,也不可能完全生成。预设和生成作为相对矛盾的两个方面并存于教学系统中。辩证唯物主义矛盾相互转化规律的观点告诉我们——预设和生成是完全可以相互转化的。  相似文献   

16.
叶澜教授说过,课堂应是向未来挺进的路程,是随时都可能发生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愿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我想这句话中"意外"的意思应该是意料之外或课堂预设之外所发生的一些事或情景.诚然,预设很有必要,但再好的预设,也抵挡不住生成的"诱惑"!在心理课堂上,意料不到的事情更是经常发生,这是因为心理课不同于一般的学科课程,是一种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心与心交融的, 思想与思想碰撞的,富有"生成灵性"的课.内心的触碰总会生成一些深层次的感悟,很多东西是无法预设的,你永远不可能完全知道下面将会发生什么.  相似文献   

17.
一、对"预设"与"生成"的基本理解 "预设"与"生成"是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普遍关心的话题和孜孜以求的境界,以致有人认为,没有"预设"的课是不负责任的课,没有"生成"的课是不精彩的课.在"预计"与"生成"俱佳的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思维与教学文本不断碰撞,学习的新信息、新需求持续涌动,通过讨论、辩论、争论,学生的质疑不断产生、知识不断拓展、认识不断提高、体验不断加深、情感不断升华,课堂教学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18.
赵丽 《语文天地》2015,(8):34-35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关注课堂的预设与生成,用预设来组织课堂,又善于借助课堂的"变化"因素来构建灵动的课堂,已是一种趋势。预设是预测与设计,是课前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设想与安排;生成是形成和建构,是课堂教学本身的进行状态而产生的动态形成的活动过程。预设是生成的前提,生成是预设的目的,预设应为生成服务,二者相辅相成。一、预设要考虑全面1.问题设计要巧妙生成性的问题预设,应注重学生群体的最  相似文献   

19.
孙群辉 《考试周刊》2008,(13):52-53
课堂教学中存在教师执行教案,学生按教案设想回答问题.即使出现生成性资源,教师也不能正确把握的现象.本文就如何从"预设"走向"生成"作了四点探讨:精心预设,更关注生成;关注生成.创设有效的学习环境;及时调整预设,给生成腾出空间;关注生成,适时引导.  相似文献   

20.
预设与生成具有统一的一面.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关系。教学既要重视知识学习的逻辑和效率.又要注重生命体验的过程和质量。从实践的层面来看,生成往往是基于预设.以预设为基础.是对预设的丰富、拓展或调节、重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