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IP地址动态管理与访问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信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大促进了互联网网络的建设的规模和速度,互联网拥有的网络资源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需要的IP地址数量也越来越多,经常的网络调整变动更增加了IP地址管理上的复杂性。而每台主机只有在Internet上分配唯一的IP地址才能够与Internet连通,才能够共享Int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际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国际互联网用户与日俱增。面临的主要问题是IP地址即将耗尽,而NAT是解决目前IP地址资源紧缺的主要技术。本文着重简述利用Windows2003操作系统来配置NAT。  相似文献   

3.
王运军 《科教文汇》2008,(1):193-194
随着Internet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加入到互联网的使用中。现在互联网仍广泛采用IPv4技术,IP地址即将耗尽。在IPV6尚未实施时,解决IP地址资源的最有效的过渡办法就是采用NAT(网络地址转换)技术。虽然NAT技术暂时缓解了IP地址短缺问题,但经过IP转换,因更改了IP包报头,网络互联出现较多问题,部分情况下无法满足供电企业实际应用系统直通互联需求。笔者在网络管理实践中,通过对NAT技术的改进,采用公私IP地址混用技术,即解决了IP地址短缺问题,又解决了与上级公司直通互联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前,合法用户主要通过代理服务器和VPN技术从校园网外远程访问电子资源,这类技术以现有的学术资源校园网IP认证模式为基础,将校园网外用户的IP转变为校内IP来实现访问,具有技术成熟、应用广泛的特点,但是存在使用、管理和性能上的问题。以Athens和shibboleth为代表的第二类技术的出现,改变了现有的IP认证模式,校园网外的用户可直接访问商业性学术资源。本文主要介绍和分析第二类校园网外远程访问技术。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共享经济这种新的经济发展形式使得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但是当前我国更多的是将注意力放在具体物质的共享上,而忽视了一些非实体资源的共享,比如个人技能。因此,本文使用面向对象方法和UML建模语言分析设计了一个服务于当代大学生及企业的个人技能交易平台系统,以方便用户进行技能交易,在帮助大学生提升自身专业技能的同时有助于企业更加便利地进行人才挖掘。  相似文献   

6.
信息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计算机应用的日益普及和深入,信息资源的共享、流通、利用在日常公务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信息传递、共享为核心的电子政务正得到广泛应用和迅速推进。档案部门既是众多电子政务系统上的一个信息资源库,同时又是其它各部门信息资源的汇集地,因此其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正>人们在互联网上的行为越来越普遍和频繁,大量的行为日志等数据被记录下来,尽管互联网信息存量巨大,但是却难以被有效利用,出现了信息过载等情况。推荐系统目的是通过利用用户与产品的交互行为数据对用户的行为特征进行分析,帮助用户筛选可能感兴趣的产品信息。其中NETFLIX,80%以上的电影观看来源于推荐系统。  相似文献   

8.
张铁君 《现代情报》2006,26(9):154-156
VoIP(Voice over IP)是电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结合的产物,是未来语音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相对于传统的PSTN网络,VoIP使用TCP/IP作为传输协议,利用现有的网络技术将语音集中到IP网络上来。所以VoIP最大的优势是能广泛地利用现有的Internet资源,为企业用户提供更多、更廉价的服务。  相似文献   

9.
徐黎耘 《科技风》2013,(11):179-181
随着电子政务的不断发展,地区政府信息资源的共享需求越来越多。本文从地区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应用的范围、内容、技术平台、管理手段几方面就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可行性进行了描述。特别针对地区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应用平台的建设模式、建设要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一帆 《百科知识》2007,(6X):17-17
说到VoIP,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它是什么意思,但说到网络电话,大家就不陌生了。网络电话也称VoIP,是把语音分解成数据,通过互联网进行传输的新一代IP电话业务。普通电话要求用户使用一个专用的线路,而网络电话利用的是开放的互联网空间,因此它大大降低了通讯的成本。  相似文献   

11.
未来的网络     
网络的产生与发展,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工作模式以及生活理念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冲击。以E-mail为主要应用的第一代互联网把遍布于世界各地的计算机用TCP/IP协议连接在一起;第二代互联网则通过Web信息浏览及电子商务应用等信息服务,实现了全球网页的连通;第三代互联网试图实现互联网上所有资源的全面连通,包括计算资源、存储资源、  相似文献   

12.
随着网格应用的发展,用户对资源共享的需求不断增加,而网格环境中资源的特点却制约着资源共享的实现。本文主要探讨构建一个基于用户特性的资源共享环境的基本问题。以用户为中心,根据共享资源的需求与消费,利用资源调度者协调供求关系,使资源消费者与供应者之间形成激励机制,最终达到供求平衡,可以有效地促进用户共享自身可用资源,最大范围地扩展网格的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虚拟社区已成为大众知识共享的主要渠道,识别与分析互联网环境下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的关键影响因素,对科学评价虚拟社区知识共享效果,促进网络用户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通过文献研究法,构建了基于在线用户、知识属性、虚拟社区平台、知识共享情境4个维度下虚拟社区知识共享影响的指标体系;在专家打分的基础上,运用DEMEATEL方法分析因素间的因果关系,根据影响因素的中心度和原因度构建并分析因素关系网络图;最后,利用DANP方法确定各指标因素的权重。[结果/结论]识别出知识效用、用户共享意愿、知识质量、信任与认知距离、共享氛围是影响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科技风》2021,(18)
目的: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成熟软件技术实现互联网+护理服务,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更加专业、便捷、优质的护理服务,同时也能最大化利用有限的护理资源,缓解医疗机构的压力。方法:充分调研用户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需求,同时充分利用医院现有的医疗信息系统,开发互联网+护理服务系统。结果:可实现患者与护士在线实时沟通交流,患者可在线预约护理服务,护士可进行签到、查询、录入护理记录等操作。结论:该系统的应用,惠及广大患者和家属,不仅提高了患者及护士双方的满意度,而且拓宽护理工作的服务范围,为实现护士多点执业提供新思路,但因时间有限,该系统还可进一步优化改进。  相似文献   

15.
联想集团总裁杨元庆日前指出,始于2001年的COM泡沫的破灭,使得互联网迅速跌到谷底。其深层原因是:互联网本身遇到了用户价值的挑战,互联网提供的貌似强大的各种工具并不能很好地解决用户的实际需求。因此,如何构筑新型的应用模式以及基于此的关键应用,已成为互联网发展的关键。未来的网络应用模式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杨元庆预测,它将以主动的方式,无缝地整合网络有效的资源,为用户提供高效、贴切的服务。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新兴的互联网经济必将开启一个崭新的应用阶段。具体来说,未来互联网的应用应当提供以下…  相似文献   

16.
国防科技情报互联网信息资源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问卷调研方法,对国防科技情报科研单位进行详细调研,并对调研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用户背景、用户使用互联网信息的行为习惯,以及对互联网信息资源的价值、贡献度方面的评价,总结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用户对互联网信息资源的期望。  相似文献   

17.
域名服务是运行域名系统的Internet工具,域名系统为Internet上的主机分配域名地址和IP地址。当用户使用域名地址时,该系统就会自动把域名地址转为IP地址。本文介绍的故障是由DNS异常无法进行域名解析从而导致服务器不能正常登录互联网,它说明了局域网中DNS配置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作为局域网设计规划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终端的普及带来了IP化通信,也催生了VOIP应用的新一轮热潮。2004年,VoIP呈现了自它诞生以来,在企业级应用上的第一次跳跃式发展:据咨询机构In—Stat/MDR的研究报告,VoIP在美国企业用户市场的普及率已从2003年的3%急剧上升到2004年的8%,而到2005年年底,在中型企业中的普及率更有望达到34%。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互联网在人们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IP文化产业的发展也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而茁壮成长,宁波市在近几年的发展中,IP文化产业的发展不可忽略,甚至逐渐成为该市经济成长和城市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本文在分析IP文化产业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就宁波市的历史和现代因素分析了其发展和创新IP文化产业的可挖掘资源,提出了新阶段宁波市发展IP文化产业所需做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20.
为了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越来越多的企业寻求通过知识共享来快速有效的获取自身发展所需的知识资源,提升核心竞争力。但知识共享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知识的稀缺性及决策过程中有限理性的存在,使得在知识共享决策过程中存在"囚徒困境"及逆向选择问题。因此,博弈论在知识共享决策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