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CBA优秀前锋队员技术结构特征与综合能力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描述性统计和多元分析法对CBA优秀前锋运动员的技术水平进行分析并给出总体评价,进而得出前锋队员各项技术在CBA各单项技术前22名中的比例和影响前锋运动员比赛技术水平主要受地面进攻或获得进攻机会因子和控制空中优势能力因子综合作用,用因子分析法得出综合能力得分和排名,结果是排在前几名的球员大多来于冠、亚军广东队和八一队,其中第一名是杜锋(当年MVP奖获得者),这与他们的实力和表现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2.
以天津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的男子篮球队员24名(其中前锋、中锋、后卫队员各8名)为研究对象,通过跑台测试、因子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不同位置篮球运动员的跑节省化、无氧阈和最大摄氧量进行评价研究分析。结果显示:篮球运动员的前锋队员跑节省化在第一公因子中载荷最大,中锋队员跑节省化的相对值因子载荷最大,后卫队员的第二公因子跑节省化处于相对重要的位置;跑节省化、无氧阈和最大摄氧量三指标在评价不同位置篮球运动员,跑节省化指标优势明显,提示我们可以采用跑节省化对不同位置篮球运动员进行评价,以便更好地指导今后的训练。  相似文献   

3.
不同位置篮球运动员及优秀投手感知觉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心理实验测量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61名不同位置篮球运动员的12项感知觉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同时探讨了优秀投手的感知觉特征。结果表明:不同位置篮球运动员的12项感知觉指标中,前锋比后卫的节奏感要强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前锋、后卫均比中锋有较精确的深度视觉,且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后卫较之中锋有更强的稳定性,且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优秀投手与投篮水平有关的感知觉能力并非全部高度发展,存在相互补偿的作用。优秀投手中存在不同感知觉特征的两类群体,一类群体表现为皮肤两点辨别阈占优势,具有高度发达的触觉知觉;另一类为触觉能力相对较弱。提示:不同位置篮球运动员在训练时有必要加强较弱感知觉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对第30届伦敦奥运会30名前锋球员的攻防能力进行了综合分析,剖析其攻防能力因子特征。通过分析找出中国男篮与欧美球队在前锋位置上运动员存在的差距,旨在为中国男篮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中国女足为研究对象,利用SIMI°Scout分析系统对奥运备战过程中系列比赛运动员的跑动能力进行测量与评价,主要目的就是总结出我国优秀女足运动员比赛跑动特征,并建立相应的评价标准,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依据和借鉴。主要结论有:中国女足运动员总体比赛跑动特征为,总跑动距离平均值为8 838m,其中冲刺跑175 m(2%),高速跑458 m(5%),中速跑1 558 m(18%),低速跑2 184 m(25%),慢跑2 067 m(23%),慢跑以下级别为2 396 m(27%)。不同位置运动员的比赛跑动特征为,总跑动距离上,前卫队员最多,前锋队员次之,后卫队员最小。冲刺跑上,前锋队员最多,前卫队员次之,后卫队员最少。利用百分位数法建立了我国优秀女足运动员比赛跑动能力评价标准,分为总体评价标准和不同位置运动员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6.
对第18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64场比赛的147个进球特征进行统计,结果表明,每场平均进球仅为2.30个,进球主要区域仍然是在罚球区内,进球方式是以脚射为主,其中抢点直接脚射进球所占比例较高。定位球发动进攻成为进球主要形式,各位置进球数最多的是前锋运动员,后卫和中场球员的进球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更好了解我国优秀男子篮球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生情况,为篮球运动损伤的防治提供合理化理论依据。方法:以参加全国篮球比赛的144名优秀男子篮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其运动创伤发生的组织、性质、原因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运动损伤总人数的43%为前锋位置运动员,113人次受伤案例中部位发生情况有所不同,60名受伤运动员中29名运动员发生于专项训练、26名运动员发生于比赛,60名受伤运动员中28名运动员表现出明显好转的特点,104名运动员在训练时佩戴运动护具(佩戴护具比例达到72.22%)。结论:运动损伤防护应特别注意专项训练和比赛时期,并要求运动员佩戴运动护具是防治运动损伤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内蒙古高校体育专业男子篮球运动员的体格特征,对内蒙古某高校体育专业95名男子篮球专项运动员的身高、体重、肱三头肌皮褶和肩胛下皮褶进行测量,计算体质指数、克托莱指数,并采用长岭公式计算身体成分.结果显示:内蒙古高校体育专业男子篮球运动员体格强壮,肌肉发达,身体充实度较好,优于普通大学生,但与高水平男子篮球运动员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按运动员在赛场上的不同比赛位置分组比较发现,中锋在身高、体重、瘦体重、身体充实度方面有较大优势,前锋和后卫各体格指标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临场测试统计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参加全国集训的U18男篮运动员的身体形态、体能和技术状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青年男篮中锋队员身高、体重和身臂高度均高于前锋和后卫,前锋高于后卫,优秀后备男篮队员在弹跳、快速奔跑和上肢力量方面与总体水平相比有一定优势,但是同位置之间比较不存在差距,优秀后备男篮的技术水平与总体水平相比不存在明显优势,优秀后备中锋技术水平较比同位置中锋存在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以2015年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八强队伍中不同位置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特征为研究对象.结果为:中国队三个位置上的运动员具有明显的年龄与身高优势;在进攻能力方面,韩国的中锋、中国与黎巴嫩的前锋,日本、卡塔尔、菲律宾的后卫分别代表三个位置上较强的得分能力;在防守能力方面,韩国与印度的中锋、黎巴嫩与中国的前锋防守篮板较强,卡塔尔与菲律宾的后卫抢断能力最好;在代表综合能力效率值较高的50名队员中,韩国队与伊朗队分别占有9名与8名,位居第一、二位,而且每个位置球员数量分布较合理,中国虽有8名,但主要集中在前锋位置,后卫与中锋偏少.提出了加强中国队中锋与后卫位置球员攻、防能力的锻炼与培养、提高中国队各个位置运动员拼抢意识、重点关注韩国与伊朗队伍发展的建议,为中国篮球持续树立亚洲的霸主地位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高校女子足球队的组建,应多渠道挑选队员,并善于发现和把握女子足球队员的性格特点;在管理上,教练员要起表率作用,保持队内的竞争,处理好主力队员与替补队员的关系,发挥球队队长的作用,重视教练与队员的沟通和交流,且讲究方式方法;进行技术训练时结合女足队员的心理,生理特点进行。  相似文献   

12.
运用录像分析与统计方法,通过对第五届女足世界杯赛中中国女足与世界强队防守能力的比较,发现中国国家女足在防守的各项综合指标上与世界强队有一定的差距,这也是中国女足在世界杯上没有取得理想成绩的一个很重要因素,应进一步去总结和提高。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中日女子足球的发展历史、运行机制和发展环境进行了比较,结论认为:日本拥有以足球俱乐部训练中心为核心的高效的信息交流网络;日本女子足球训练的人理因素、事理因素和物理因素有机结合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日本女子足球的体教结合模式、"特别球员和海外球员指定"制度和长效反馈机制有效地促进了日本女足持续地发展等。这些是我国女足所欠缺的,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我国女足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临场统计和观察法对中国青年女子足球队参加2001年全国女子超级联赛所有主场的比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青年女子足球队主场比赛时主要采用的是防守反击的快速打法;主场防守的主要问题是后场队员的个人对抗能力不强、防守补位和协防的意识差;在主场比赛中技战术水平能够得到正常甚至超水平的发挥,主要在于队员的心态比较稳定,能够摆正自己的位置。旨在为中国青年女子足球队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战术训练、提高训练和比赛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运用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参加2010年春训的全国12支青少年女子足球队130名优秀运动员进行运动损伤调查。结果表明:青少年女子足球运动损伤发生率为132.8%,其中急性损伤占50.8%,慢性损伤占49.2%。损伤中膝关节、踝关节和腰部最为多见,其发生率分别为41%、34.4%和19.7%。对其病因、病程、损伤种类及治疗方法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查分析,根据损伤调查结果提出了防治运动损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参加2003-2004年度全国U-18青年女子足球队冬训的12支重点地区队伍的176名运动员十项技能测试的成绩进行研究,分析了我国青年女足技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我国青年女足的训练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第4届女足世界杯后中国女足运动发展道路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周驰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2):1720-1722
采用文献资料、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第4届女足世界杯后世界女足的格局及女足运动的发展趋势.同时,针对中国女足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中国女足的发展道路及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世界高水平女子足球比赛防守技术运用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统计法、比较分析法 ,对世界高水平女子足球运动防守技术运用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为我国女子足球防守技术的训练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第九届全运会女子足球运动员若干比赛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临场统计、观察和比较等方法对第九届全运会子足球比赛决赛阶段足球运动员的若干比赛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路进攻获得的射门以及进球率仍居首位,个人运球突破获得的射门及进球率有较大幅度提高;传接球失误仍是进攻失败的主要原因,而盯人不紧仍是造成射门和失球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准备期训练是球队获得良好比赛成绩的重要时期。大负荷训练课是准备期训练的重中之重。合理安排不同负荷训练课,尤其是大负荷训练课,努力提高准备期的训练质量是球队取得佳绩的必由之路。以江苏南通市青年女子足球队运动员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球队的准备期训练计划,采用文献资料、专家咨询、调查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运用生理学和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对备战六城会准备期大负荷训练课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对运动员心率、不同训练阶段血红蛋白值的记录、测试与分析,判断训练课的科学性、合理性,以期提高准备期训练质量和竞技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