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科学认为德谟克利特的原子即终极粒子。这里通过逻辑推论终极粒子必须存在意识的本性和引力子磁子一样具有物理真空态。只有具有意识物质才有原动力和第一推动力,宇宙才能演化出秩序,大自然才有智能,才能解释世界所有的难解之谜。本文根据我们人类意识特性建立意识的标志,用标志来检验微观粒子是否具有意识行为。并且阐明了意识不为人知的规则,只有这个规则才能给物质粒子和宏观物体带来物质结构的稳定。本发现物质先是活的,活的要走向宏观表达必须是僵死的,所以能够解释所有亚微观的神秘,又能符合宏观的经典规则。  相似文献   

2.
纳米粒子(又称胶体粒子、超微粒子)的大小范围在1nm到1μm之间,因此,过去所谓的“溶解态”(传统上区分“溶解态”和“颗粒态”是以能否通过0.45μm孔径的滤膜为标准)实际上包括了真正的溶解态部分和胶体部分。  相似文献   

3.
腾讯科学讯(Everett/编译)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认为可能发现了宇宙中暗物质粒子的痕迹,并将其名为“冒烟的枪”,是由于暗物质粒子穿过太阳系的某种未知的通道时所留下的痕迹。这项发现有助于我们增加查明暗物质粒子之谜的希望,该粒子被认为构成了宇宙中大约80%的质量。来自银河系中央附近区域的暗物质粒子探测研究显示,可能该粒子的形态并不类似于固体,  相似文献   

4.
《金秋科苑》2013,(15):11-13
2012年7月4日,欧洲原子中心(CERN)今天宣布发现新亚原子粒子,疑似上帝粒子。上帝粒子是当前物质理论中最后一个未被发现的粒子。它的发现,将彻底改变现有的物理学理论体系,并进而揭开充斥在宇宙中的暗物质的神秘本质。霍金曾押过100美元赌注,赌“上帝粒子”无法找到。  相似文献   

5.
罗辑 《今日科苑》2014,(3):94-95
正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担心重子对撞机实验可产生微型黑洞和奇异物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重子对撞机将获得进一步的升级,专家认为升级计划需要一个风险评估,重子对撞机之所以要升级是因为科学家试图通过更高的能量来进行粒子对撞实验,目的是生成夸克-胶子等离子体,但有研究人员认为高能粒子的对撞过程可形成一些奇异粒子,比如一些亚原子粒子,甚至是微型黑洞。英国皇家天文学家Martin Rees警告称对撞机产生的奇异粒子可能把地球变成一个高度致密的球体。  相似文献   

6.
希格斯粒子是科学家彼得·希格斯设想中的一种亚原子,这种宇宙大爆炸时产生的粒子与宇宙中的普通物质相互作用,才导致了这些物质有了质量,形成了宇宙中的万物。但是,我不太赞成这一个观点。我认为,物质是由希格斯粒子吸收了能量而产生的:在宇宙诞生的那个大爆炸当中产生了极其巨大的能量,同时也诞生了大量的希格斯粒子,而希格斯粒子不断吸收大爆炸产生的能量从而转化为有质量的物质,导致了宇宙中的万物诞生;而宇宙中的能量在通过希格斯粒子转化为物质后,能量开始不断减少,宇宙的温度也在不断下降,直至降至现在的宇宙微波辐射温度2.7k。照此…  相似文献   

7.
日本文部科学省的高能加速器研究机构(KEK)宣布,他们成功地直接观测到了电荷宇称失衡(GP对称失衡)的现象。科学家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可能涉及到“小林-益川”理论以外的新粒子。现代物理理论认为,在100多亿年前宇宙大爆炸时应同时产生同质量的粒子及反粒子,两者相遇便会湮灭,同时释放出能量。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现在科学家并未在宇宙中找到与大量物质等量的反物质。1964年,美国科学家克罗宁和菲奇在研究K介子时发现了电荷宇称不守恒现象,于是引起对反物质的研究。有科学家认为宇宙中应存在反物质世界,应有反…  相似文献   

8.
冯越 《百科知识》2011,(12):15-16
大型强子对撞机目前的主要工作就是寻找"上帝粒子"。它是由英国人彼得?希格斯等物理学家在上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基本粒子,在粒子物理学界被称为"希格斯粒子",因为它被认为是物质的质量之源,所以被称为"上帝粒子”。寻找“上帝粒子”目前已成为整个物理学界研究的中心。科学家为什么要一直寻找它?它的发现对人类有何意义?  相似文献   

9.
利用高分辨率卫星资料,详细分析了2003年4月双眼台风"鲸鱼"眼墙置换过程中水粒子的分布状况。分析表明:(1)鲸鱼台风眼墙置换的发生发展与水粒子的三维分布密切相关。(2)4种水粒子(云中水粒子、云中冰粒子、可降水粒子和可降冰粒子)以可降水和可降冰粒子的垂直分布对眼墙置换的影响最为重要。(3)云中冰和云中水、可降冰和可降水随着时间的变化呈现出正相关关系,而随着高度变化呈现出负相关的关系。(4)双眼台风在加强和衰亡期间并不是简单的循环过程。(5)眼墙置换过程中内眼墙的水粒子相变远较于外眼墙活跃。  相似文献   

10.
粒子加速器是人类探索物质本源最重娶,最有力的工具.它在物理学的发展进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直以来,科学家使用的粒子加速器都是用微波来加速粒子的,但是现在这种粒子加速方法已经接近了技术和经济上的双重极限。或许在不久之后,人们将会使用等离子体来加速粒子。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获得更大的能量.而且还能极大地减小设备占用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夸克的奥秘     
20世纪前50年.人们一直把中子、质子当作不可再分割的基本粒子。但这个时期一些敏锐的物理学家逐渐注意到它们都还可以再分割成更小的结掏,1964年,美国物理学家盖尔曼首先提出夸克模型.认为中子和质子都是由夸克掏成的,他因此获1969年物理奖。由此,人们开始发现物质更深层次的结构,  相似文献   

12.
《科技新时代》2001,(5):66-70
我们探知的宇宙是一个巨大而古老的火杂烩,其中充斥着形形色色的粒子、不同波长的光波和其它奇异的物质。但宇宙学家们认为它并不是一直就是这样。火约140亿年前.当宇宙刚刚诞生几微秒的时刻,宇宙是由叫做夸克(Quark)-质子构成块的亚原子粒子组成的温度极高的一锅“过热汤”,其均匀程度之高使现代法国厨师也自愧不如  相似文献   

13.
反氢原子由反质子(绿)和绕反质子作轨道运动的正电子(红)构成。图中所示为反氢原子在形成后离开其诞生地,撞上周围的容器壁,并与容器壁中的正粒子发生湮灭反应而释放出高能粒子。  相似文献   

14.
最早的原始粒子具有意识与探不到质量的真空态本性,(请参阅《简论终板粒子的两个物理特性溺,这种物质本性为灵魂的物理真实提供了基础。物质是先有亚微观意识活力粒子形成宏观僵死无生机的物质,因此,意识活力粒子无法直接进行宏观表现,只能编织一个宏观躯体作为宏观表现平台,这样就必须存在非质量结构意识活力与质量结构无意识活力两个部分,即灵魂与躯体。躯体与神经系统是意识活力粒子聚合体的宏观表现工具与器官。而真实上原始意识粒子的意识活力永远不会死,所以宇宙无真死。而同样是意识活力的粒子集群的灵魂同样不会死。因此,灵魂没有人的主意识。检验灵魂只能从力的角度进行,睡梦中床上的机械振抖,就是内部力对躯体的碰撞。  相似文献   

15.
1996年,《发现》杂志刊出了一则愚人节消息,声称一种叫做“巨子”(bigon)的巨型基本粒子的存在是所有无法解释的现象的原因。现在,作为一个从艺术到现实的事例,一些物理学家提出,宇宙中神秘的暗物质是由非常大的粒子组成,其尺度有数光年之巨甚至更大。在这些巨大粒子碰撞的包围中,普通物质就像尖鼠在恐龙的巨足间上窜下跳那样竭力维持自身的存在。  相似文献   

16.
纳米材料义称超微细粉材,其粒子一般尺寸在1nm~10nm。在性能上与微米晶粒材料有着非常显著的差异。纳米材料粒子具有壳层结构。由于粒子表面层占很大比例,而且表面原子既无长程序,又无短程序的非品层,可认为粒子表面层的实际状态更接近于气态,而且粒子的心部存在结晶完好、周期排布的原子,纳米粒子的这种特殊结构导致了它的特殊性质。  相似文献   

17.
虽然反电子之类的反粒子很早就被发现了,但要获得更重的反粒子,比如由2个反质子和2个反中子组成的反α粒子(或称氦核),人们就必须制造出大量的反质子和反中子,同时这些反粒子还要具有很高的能量.  相似文献   

18.
《科学中国》2007,(12):1-1
夸克 20世纪30年代物理学家们已经知道,所有的物质都由三种粒子组成:电子、中子和质子。然而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其他粒子却开始出现,例如:中微子、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3):341-342
多位中国科学家参加的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RHIC—STAR国际合作组探测到氦核的反物质粒子——反氦核。这种新型粒子又名反阿尔法粒子,是迄今为止所能探测到的最重的反物质原子核。位于纽约长岛的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RHIC)利用两束接近于光速的金核对撞来模拟宇宙大爆炸,产生类似于早期宇宙的物质形态。 碰撞产生大约等量的夸克和反夸克物质,其中一部分稳定的反物质可以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的《易经》把世界的形成归结为“阴阳”,认为阴阳二气演化并操纵着世间万物。这个远古的理论当然只是我们祖先的想像,不过却和当今的粒子物理研究有一点契合,如果我们把组成我们的物质看作“阳”的话,那么反物质就可以称作“阴”了。1928年,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提出了一个电子运动的相对论性量子力学方程,即狄拉克方程。根据这个方程,狄拉克从理论上预言,宇宙里应该存在带正电的电子,也就是所谓的正电子。四年之后,美国科学家安德森竟然真的在实验室中发现了这种特殊的粒子。与司空见惯的电子相比,这种粒子的质量和带电量没有什么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