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为国家发展培养复合型人才是各大高校研究的重点。工科院校发展文科,可能面临缺乏学术渊源、师资不足、与综合性大学或文科院校相比缺乏竞争力等困难和挑战。文章以江苏科技大学为例,分析金融工程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提出面向新文科建设的工科院校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将金融工程专业与该校的船舶、海洋、蚕桑等专业特色相结合,打造“国内有特色、省内有亮点”的“江科大模式”。  相似文献   

2.
产教融合是职业院校培养符合企业发展需求人才的有效途径。在产教融合视域下,从金融资源配置、金融岗位升级、金融技术创新三个方面归纳了新时代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总结得出当前金融与科技相结合的金融人才十分紧缺。根据新时代金融行业人才培养的新方向,提出重塑课程结构、革新教学模式、建设实践平台等金融人才培养的优化建议,为我国培养高素质金融人才探索可行的路径和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在科技与金融日渐融合的时代,现代金融业对金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一批具有扎实金融学和交叉学科理论知识、熟练掌握业务技能、胜任金融产品设计定价的应用型、创新型金融人才成为应用型高校的迫切任务。当前科技金融背景下应用型高校的金融教学存在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课程设置不科学、与市场需求脱节、实践教学比重较小、金融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等诸多问题,要从人才培养定位、课程体系设置、实践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推进金融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4.
廖旗平 《职教通讯》2012,(19):66-69
人力资本理论为高职金融人才培养提供了理论依据。根据金融人才的特点和形成过程以及金融人才职业成长路径,结合高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分析复利模型与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共同特征,提出高职金融专业复利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科技金融人才的培养关系到“创新湖北”建设的成败,目前湖北省科技金融人才的培养与现实需要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因此,需要结合当前人才培养的不足进行创新,充分发挥各种社会力量来促进科技金融人才培养的改进与提升,打造湖北科技金融人才培养的品牌,从而推动湖北省科技金融的发展,推动“创新湖北”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在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金融科技领域的人才需求及规模剧增,同时也推动着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从人才培养定位、重构课程体系、建设跨界融合型师资队伍以及实践实训建设等方面进行研究,探索金融科技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路径,并为该模式的推广与应用制定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创新型金融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我国金融业正处于一个改革和快速发展阶段,对金融人才的需求将会持续增长,金融人才的用人高潮即将到来,金融人才的培养模式急需做出调整与改革。因此,在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过程中广泛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培养出一大批创新型金融人才就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自互联网金融发展以来,平台跑路、产品违规、忽视风险等事件频繁发生,相关人才的缺乏是其根源性因素。从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状入手,总结当前发展所存在与人才相关的问题,分析互联网金融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最后提出了企业培训、学院培养等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对新时代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打造高等教育“质量中国”具有战略意义,受到教育界的广泛重视。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推动新金融发展,新金融发展呼唤新金融科技人才,基于金融科技的交叉融合学科特性,提出以突显拔尖人才属性、体现学科发展方向、实现综合能力培养为目的的课程体系建设思路。为达成三个导向目标,探索构建分阶段、层次性、渐进式的课程体系,为培养理论基础扎实、科研基础稳固、国际化视野开阔、新兴前沿技术丰富的金融科技拔尖人才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0.
金融科技是技术推动的金融创新。从发展的视角看,金融与科技的融合将成为金融创新的主要动力源,科技不断改变金融形态、金融模式和金融效率,一些传统经济金融理论已经难以解释现代金融现象,推动金融理论创新和复合型金融科技人才培养非常必要。本文分析金融科技的实践进程与国内外金融科技学科专业的发展,归纳总结学科内涵、学科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以期推动中国金融科技专业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信息化高速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管理中的广泛应用,社会上各用人单位对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能要求也发生了颠覆性变化,要求财会人员不仅能正确做账,还要善于进行深入的财务分析,进而相应要求高职院校应该从培养"财务服务"人才向培养"管理财务"人才转变.基于CMA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针对我国高职院校财务类专...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家和社会对创新创业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和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必须适时调整相应的培养模式和课程教学体系,从而使培养的学生在基础理论素养、工程实践训练、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更充分的熏陶和锻炼,实现与智能技术发展相结合的创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财经新闻专业人才的培养在课程设置、师资结构、实践教学以及专业定位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集中表现在"财经"与"新闻"简单相加实则脱节的"财经+新闻"培养模式方面。要解决这个矛盾,就必须形成全新的财经新闻人才培养模式。首先要通过"财经新闻概论"等财经新闻专业最核心课程的开设,使财经知识与新闻规律紧密结合。同时,适当加大财经类课程的比重,开设"财经评论"、"财经新闻采访与写作"等针对财经新闻方向的新闻类专业课,加强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14.
为了适应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养新需求,按照我国新工科建设内涵,在深入调研所在区域大数据产业发展带来的巨大人才缺口的前提下,分析新经济环境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以吉林大学珠海学院阿里云大数据应用学院为例,研究新工科背景下,基于校企联合办学的应用型大数据人才培养特点、目标与方法。实践结果表明,该培养模式既适应了企业需求,又保证了人才培养层次与质量,为培养适应地区经济发展需求的大数据人才提供了一条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培养的一些专业人才不能很好地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要.惠州市对金融人才的需求很大,但是惠州学院培养的相关金融人才并不能很好地与这种需求匹配.本文以惠州学院为例,探讨了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问题,提出了在着重人才应用型能力培养的同时,还必须注重一定程度的创新性培养.  相似文献   

16.
地方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培养目标缺乏明确性、缺乏对市场需求信息的了解、专业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等主要问题,以此确立了就业能力培养在地方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目标定位,构建一个“双主体、双师型、双教育、双体系、双业制”五位一体的协同创新培养模式,以此来推进地方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17.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互联网+"跨界融合为特质的新商业深刻影响着会计及其相关行业,对财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新的挑战,高职会计专业群应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培养规律,依托职教集团,着力打造行企校共商、共建、共享的职教共同体,通过整合产教资源,积极拓展适合会计职业人才的校企合作方式,以创新"财会金融+数智技术"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为抓手,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从而提高会计职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的高速发展,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对自身发展及要求越来越高。为保证生物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质量,结合"互联网+"的最新技术和理念,通过加强师资建设、构建"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专业+复合课程体系、创建"立体化培养与个性化拓展"人才培养方向等方式,对生物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探究,不断提升师生的专业素养和潜能,提高专业人才创新潜力,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复合型生物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9.
施红 《科教导刊》2020,(2):69-70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对新技术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能制造和材料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材料科学的发展为制造科学带来了新的内容,另一方面制造业的装备和技术也为新材料的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在这样的背景下,院校对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就显得至关重要,源于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制造业和相关产业链的变革必然是学科交叉的协同创新,对人才培养方案也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对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必须从技术技能型向知识技能型进行转变,在文章的阐述中,主要围绕职业教育中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进行分析和研究,旨在促进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得到快速的提升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