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自2003年7月16日《国立大学法人法》正式实行,揭开了日本国立大学发展的新篇章。2004年4月,日本87所国立大学全部实行国立大学法人化。2010年,法人化改革"第一轮中期计划"结束后,日本文部科学省对于国立大学的行政管理明显减少,大学权责第一次向校长集中。在校长的领导下国立大学在诸多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自主权,然而日本国立大学法人作为"新生儿",对国立大学发展与运营也同样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在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的日本第三次高等教育改革中,"国立大学法人化"也许是最为值得关注的。"法人化的实施,使日本国立大学迎来了其130余年历史发展上最大的变革期。"2004年开始的"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所建立的国立大学法人制度已经8年,根据六年一个计划周期的制度设计,各国立大学法人已经开始了第二个六年计划周期。法人化给日本国立大学带来了国立大学与政府之间关系的改变、国立大学内部管理体制的变化、国立大学经费来源的多样化三个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法人化与日本国立大学治理:变革、效果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人化以来,在国立大学法人化的理念与目标下,国立大学在决策、经费支配与人事任免以及教育服务等方面的治理结构上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当然,国立大学法人化对于国立大学而言是非常艰巨的任务,目前,国立大学法人化以来国立大学在治理与运营中仍然面临诸多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前,拥有附属医院的国立大学通过向财政融资资金借款来筹措附属医院发展过程中所需的部分经费。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后,日本政府成立了国立大学财务经营中心,负责对国立大学借贷资金的筹措、贷与及管理。向该中心借款且金额较大的大学主要是旧帝国大学、有附属医院的综合大学及医科大学这三类国立大学。日本国立大学的组织规模和声威与其获得借贷的能力成正相关。在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的第一个六年"中期阶段计划"期间,日本国立大学借贷融资主要是通过国立大学财务经营中心来获得的,但也出现了向金融机构进行长期贷款的借贷方式。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国立大学法人化的实现,日本的国立大学从国家的行政组织体系中分离出来,作为一个独立的存在在法律上得到了认可。与法人化以前,国立大学只不过是文部科学省的一个地方组织相比,这是一个大的进步。但是,法人化以来的事实证明,日本国立大学无论是在治理结构上,还是在实际的运营管理之中,都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问题。在国立大学法人的制度设计中,强化校长的权力、加强国立大学财政方面的战略能力等事项的进展并不顺利。  相似文献   

6.
国民政府成立初期,国立清华大学和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出现教育收费风潮。在教育收费风潮中,政府、学校、教授和学生角色各异;国立大学教育收费风潮促使国立大学形成统一的教育收费制度,促使国民政府普及教育理念在高校具体化,促进高校就学援助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日本国立大学的学费不论文科和理科都一样。现在大藏省提出国立大学的学费应拉开文理科间的差距。对此,国立大学协会会长东大校长吉川弘之破例提出声明,带头表示反对。文部省及国立大学有关人士抵触情绪也很大,他们认为如果理科院系的学费高于文科,离开  相似文献   

8.
韩国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历程曲折,阻力颇多,备受争议.但韩国政府从未间断政策层面的努力,从全斗焕政府开始就推动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本研究将系统梳理韩国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的政策发展过程,全面阐释韩国首个国立大学法人—蔚山科学技术大学的法人化改革过程,深入分析法人化改革政策——《国立大学法人蔚山科学技术大学法》的特点,并基于PDCA循环对《国立大学法人蔚山科技大学法》进行批判性反思.  相似文献   

9.
日本文部科学大臣谈国立大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6月23日,日本文部科学大臣远山敦子在日本国立大学校长会议上,就日本大学的改革,特别是国立大学的改革谈了五个问题。现摘译如下,供参考。一、关于国立大学法人化的问题在众多国立大学人员的参与下,今年3月,“国立大学法人化调查研讨会”就这一问题公布了最终报告。该报告发表后,我们立刻召集各位校长开会,就国立大学法人化问题,向大家阐明了我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0.
再论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走过了5年发展历程的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制度进行了反思.国立大学法人制度被认为是以独立行政法人制度为原型,根据大学特点进行修正而成的.但政府正在通过资源分配和评价加强对国立大学法人的控制.目前的国立大学法人制度依然存在诸多缺陷,亟待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程斯辉教授所著《中国近代大学校长研究》一书进行评析。认为该书将中国近代大学校长作为一个总体,结合所处社会背景和教育体制,进行群体性、全景式研究,凸显以下主要特色:个案考察与群体分析相结合,开辟中国近代大学校长研究的新视野、新领域、新范式、新境界;文献研究和计量分析相结合,还原中国近代大学校长制度及其治校办学的历史真实;个体研究与类型研究相结合,揭示中国近代大学校长成功与失败、模范与平庸的经验与教训;历史研究与现实观照相结合,为当代大学校长管理专业化和造就当代教育家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2.
为了响应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提出的“高等院校应该更多地参与国际公共政策和事务”倡议,纽约地区5所高校发起成立了大学校长全球峰会。首届峰会于2005年1月18日至19日在哥伦比亚大学举行,全球著名研究型大学的40多位校长和学者参加了会议,并于6月27日发表了《学术自由宣言》,倡议全球大学校长联合签名,共同创建自己认同的学术自由氛围和环境。  相似文献   

13.
大学校长要有大智慧--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建立与发展经验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芝加哥大学自成立后迅速跻身一流大学的行列,其两位校长——哈珀和赫钦斯——功不可没。他们具有大智慧,能够洞察美国社会对大学的期望,引领大学适应社会的发展,同时又能捍卫大学的基本职能,守望社会精神文明。他们都对大学的本质特征有深刻的认识,站在哲学的高度上为芝加哥大学制定长远的目标,营造独特的学术文化传统。他们捍卫学者探索的自由,构建学者参与的民主管理制度和大学的基础结构。他们敢于打破传统,坚定地推进改革。校长的大智慧是建设一流大学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The Iowa Association of Community College Trustees, the Iowa Association of Community College Presidents, and Iowa State University Higher Education Program created a partnership to develop women and minorities for leadership roles in community colleges. The Leadership Institute for a New Century (LINC) program, which is in its eleventh year, uses a combination of national and state community college leaders, community leaders, trustees, and university faculty members to offer 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ctivities for participants. University credit that may be used as part of an academic degree program and for state licensure purposes is granted. Participants are nominated by their college; participate in monthly seminars; and complete projects related to local, state, and national issues. Nearly 70% of participants reported receiving a leadership promotion or advancement during or since their acceptance into the LINC program. The majority indicated that the program was very influential in their advancement. With the predicted impending administrator shortage, more cooperative leadership development programs need to be developed. The future of our community college system depends on the development of leadership opportunities and an infusion of leadership.  相似文献   

15.
五四运动的爆发激起东南士绅名流倡导成立国立东南大学。在短短的几年中,东南大学的经费主要由地方担负,虽然江苏地方政府从教育经费中专门划出“国库”一项,但“国款办国学”的目标并未完全实现。经费困扰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东南大学依托地方社会的管理模式,以江苏教育会为核心的校董会掌握了校长的任免及学校其他管理决策大权。校董会虽然在筹集款项和联系社会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但与教授会、评议会产生了深刻矛盾。在校内反对派与校外国民党力量的联合作用下,1925年东南大学发生易长风潮,学校从此处于长期动荡之中,其国立化进程严重受阻。  相似文献   

16.
Universities operate in local, regional,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contexts and need to acknowledge political realities, community expectations, and their own espoused values. This article is writte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Vice-Chancellor and looks at the University of New England in Australia as a case study. It is also informed by the author's position as Presid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Presidents and argues for living our values in a regional and international context.  相似文献   

17.
建设国家开放大学的十大关键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办好开放大学,是国家教育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稳步推进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是"十二五"期间乃至今后一段时期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首要任务。关于开放大学的建设,目前已有不少理论探索和一些初步实践。本文根据国内外教育改革与发展走势,立足我国广播电视大学30余年的办学基础,围绕国家开放大学的建设意旨,论述了未来国家开放大学建设的理想图景和行动路径。文章认为,建设国家开放大学必须从学理和实践的角度把握十大关键词,即背景、理念、自主、整合、内涵、资源、平台、模式、平衡和管理。  相似文献   

18.
以物理学科为例,基于ESI数据库最新统计资料并结合2012年全国一级学科评估结果,详细阐述了物理等基础学科的发展现状,并就我校建设一流基础学科存在的优势和亟需解决的问题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坚定不移的反对腐败,加强廉政文化建设。高校作为引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走向、培育先进文化建设者的主阵地,承担着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法律素质和廉洁修身教育的重任,高校的廉洁文化建设就被置于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上。从高校的制度、监管和教育等方面,对廉洁文化建设的路径进行一些探析。  相似文献   

20.
This case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in Baghdad, Iraq, illustrates how from its foundation in 1975, this new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has adjusted its work to national needs as expressed in National Development Plans. The basic engineering course has a two-plus-two structure with the possibility of students becoming technicians after the first two years, thus meeting a particular national shortage. The course lays particular emphasis upon practical applications and upon close involvement with industry. As industry in Iraq has broadened its scope the curriculum in the university has widened. The non-technical subjects within the course have become more significant in response to a perceived national need. The authors offer this case-study for consideration by those who are concerned with the interaction of universities with socie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