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云南教育》2009,(2):35-35
近年来,给学生“减负”一直是社会的热门话题。而对于“减负”的利与弊,却众说纷纭。作为一名六年级学生的家长,我想谈谈对于“减负”的看法和感受。  相似文献   

2.
国家教育部发出“减负”通知后,时间已过半年多,家长们都在想些什么?家庭和社会应该为孩子们做些什么?本刊记者带着这一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采访了家庭教育知名专家关鸿羽教授。记者:在教育部发出“减负”通知以前,不少家长抱怨学生学习时间太长、作业太多、书包太重。教育部发出“减负”通知以后,不少家长又反其道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学生学业负担过重问题越来越突出地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成为制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瓶颈”。浙江省教育厅出台了“减负27条铁律”,具体详细规定减轻中小学学生过重学业负担的措施,“减负”行动声势之广、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但是,在传统教育弊端积重难返的今天,这一行动使人们,包括教师、家长或抵触或怀疑,提出各种各样的看法:学生没有一定的压力和负担能保证教学质量吗?有的家长相心如果自己孩子减了“负”,别人依旧,自己孩子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吃亏吗?于是,便有学校“减负”,家长“加负”;或由于家长的压力,学校明“减”暗不“减”。本文试从教师视角探讨如何辨证科学地看“减负”,应采取哪些策略来实现“减负”目标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给学生减负如今减出一个不尴不尬的局面:学生家长成了减负的最大阻碍!对于素质教育关乎学生前途命运的重大意义,学生少不经事,教师毕竟又隔一层,学生家长应是最热切、最理智的呼唤者,然而怎么竟“堕落”成素质教育的障碍?是家长的“素质”问题,还是素质教育自身的问题,抑或整个社会管理的问题? 学生家长是个十分庞杂的群体,来自社会的各个层面,说他们不约而同地在这一问题上犯傻似乎没有充足的理由,一定还有其它更为深层的决定性因素。 首先,我们目前正在试行的素质教育令家长们放心不下 素质教育的本质意义是受教育者人格、…  相似文献   

5.
李兵 《教书育人》2001,(15):14-15
“减负”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加强多方面的管理,抓好每一个具体的环节。“减负”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对实践中多方面的问题加以认真研究解决,这样才能促进“减负”的真正落实,才能达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目的。笔者认为,在“减负”的过程中应当研究解决好四个具体问题。一、学生家庭作业问题“减负”之后还应不应该布置家庭作业,布置什么样的家庭作业,布置多长时间的家庭作业,对此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和社会都有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这首先应该弄清楚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减负”不是不布置家庭…  相似文献   

6.
王玉芝 《天津教育》2014,(17):72-73
“减负”是目前教育的热点议题,不管社会如何反应,家长如何对待,学生如何接受,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明确的是减负减的不是教学质量,减轻的是不合理、不必要的课业负担、心理负担、经济负担。要真正实现减负不减质,减量不减绩,减压不减效,这实际上是对教师、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7.
对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学生、家长、学校、教师、社会等各方面会有一定的忧虑。我们不妨把这种暂时的现象叫做“减负增忧”,针对这一点,笔认为学校至少可以从以下两个方向进行探索和努力:一个是“减负增效”,一个是“减负增容”。前是就教师的教学而言,要通过改革,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后是就学校的整体教育而言,要丰富教育内容,增加学生认知的数量,提高其认知层次,培养他们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通过“增效”和“增容”,达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新千年伊始,一个陌生的社会名词快速、高频率地普及开来,成为街头巷尾人们议论的中心——“减负”! “学校‘减负’了!”这一迅速波及开来的话题使得教育再一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对此,学生欢欣鼓舞,家长、教育工作者却喜忧参半。  相似文献   

9.
随着“减负”攻坚战的不断推进,“减负”质量效益问题愈来愈为人们所关注,“减负”实效性研究也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学生过重负担的形成并非 一日之寒,“减负”工作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更不可能奢 望教育行政部门以一 纸命令就可以药到病 除。只有动员教育行 政部门、学校、教师、 家长及社会各有关部 门同心协力,齐抓共 管,从宏观、中观、 微观各个层面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进行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才能奏效,具体而言, 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科学界定“减负”的内涵与外 延,为“减负”扫清认识上的障碍…  相似文献   

10.
陈纳 《教育发展研究》2006,26(23):81-83
说到“中小学生减负”,人们经常把中外(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学生负担的情况进行比较。相比之下,外国学生课量少、假期长、负担轻。由此,我们的减负也有了某种依据。其实,这后面往往隐藏着误解。前不久读到一篇关于减负的报道,说是“现在学校没有功课也没有了考试,孩子回到家就是看电视。频频在电视机前逗留让孩子的眼睛也出现了问题。这样的减负对于我们家长来说实在忧心忡忡……”究竟有多少学校真的减负减到“没有功课也没有了考试”的程度?还不得而知。不过,这则报道反映了减负过程中的一种倾向,就是将“学生减负”简单地等同于一刀切的…  相似文献   

11.
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是一个社会普遍关注却又颇有争议的问题。尽管国家有关领导、有关部门曾多次强令学校“减负”,但效果总是小尽人意。影响学校“减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家庭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本文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从家长、学生及家庭教育的角度来分析学校“减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举国上下一片“减负”呼声,有老师和家长担心:“减负”会不会减了质量?“减负”腾出的时间学生做啥?从语文学科的角度看,“减负”之后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观察与思考,这对于开拓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都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3.
家长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减负”离不开学生家长的理解,配合与支持。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家长。本研究探讨了学生家长在“减负”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了学生家长的思想状况,提出了加强宣传教育,转变教育观念,发挥家长在“减负”中的重要作用等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学生学业负担过重问题越来越突出地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成为制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瓶颈”。浙江省教育厅出台了“减负27条铁律”,具体详细规定减轻中小学学生过重学业负担的措施“,减负”行动声势之广、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但是,在传统教育弊端积重难返的今天,这一行动使人们,包括教师、家长或抵触或怀疑,提出各种各样的看法:学生没有一定的压力和负担能保证教学质量吗?有的家长担心如果自己孩子减了“负”,别人依旧,自己孩子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吃亏吗?于是,便有学校“减负”,家长“加负”;或由于家长的压力,学…  相似文献   

15.
“减负”的呼声已经喊了多年,学生的书包却越来越重,学生的作业也越来越多,学生的学习时间也越来越长,这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基础教育的一大积弊。虽然上级“减负”的文件发了一批又一批,上级“减负”的检查做了一次又一次,但是,在当前升学、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的社会大环境下,家长们却丝毫也不敢去为孩子减轻负担,放松要求,唯恐自己的孩子掉了队,于是“辅导班”、“特长班”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看着负担繁重的孩子,其实家长和老师们的心里都是沉重的、不忍的。然而,  相似文献   

16.
伴着春天的脚步,云南省的8条“减负”措施终于进入了我们的学校。这一政令的颁布,让千百万鏖战于应试教育的师生心中升起了明灯,燃起了希望。现在的教师是清贫、辛苦的,这个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特别是这些顶着巨大压力的教师,却经常成为家长、学生、社会指责与棒喝的对象。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负担过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治理。一、齐抓共管,力争“减负”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不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也阻碍了素质教育的落袄。“减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号角,也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的动员令。目前“减负”环境仍不宽松。例如,小学课程多,学生自习时间少,体育锻炼和课外活动时间少;教材内容多,难度大,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减负”缺少应有的社会环境,校外教育场所少,家长对“减负”认识不足、因此,“减负”…  相似文献   

18.
“减负”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一项艰巨、复杂、系统的工程,但是缺乏统一的概念解读.“减负”从理论上讲就是要减轻中小学生的“课标学习压力”和“绝对作业压力”,同时关注“心理压力”和“相对作业压力”,这需要政府、学校、教师、家长和社会共同努力,使基础教育真正做到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初“,减负”之风席卷全国,而后的几年里,又似乎有所懈怠,后又轰轰烈烈的重提。而我们紫薇小学从减负之日起,就没再停留过,我们认认真真地减负,切切实实地减负,大张旗鼓地减负,将减负进行到底“。减负”工作究竟如何做“?减负”后学生活动如何指导?这是我们一直以来一直思考,并努力实践着的问题。说实话,不论是家长还是教师,几乎没有人不认为现在的学生负担太重,但也几乎没有人相信在当前条件下能做到真正减负,于是减负在大多数人的心中就成了美丽的“神话”。许多人把症结归之于考试制度、教育体制甚至就业压力。但我们紫薇小学在深入…  相似文献   

20.
学生“减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涉及社会、家庭和学校。学校和教师正确认识学生“减负”,是做好“减负”工作的关键。“减负”不是放松质量。“减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减负”也是提高质量的需要,使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学习,轻负担,高效益。有少数教师认为,现在强调学生“减负”,质量可以放松了。这是对“减负”的片面认识,是一种通过加重学生负担来提高质量的不健康的教育思想,是一种误解。我们要注意到,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着眼点在“过重”二字上。学生负担要有,但不能过重,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