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学习过程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性的利用教材,给学生提供开放的、自主的、趣味性强的、参与度高的探索背景,让数学的课堂活起来。那么,如何让数学课堂活起来呢?  相似文献   

2.
数学学习过程应是一个生动活泼、主 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数学课堂教学 中,教师应当创造性地利用教材、活用教 材,多给学生提供开放的、自主的、趣味 性强、参与度高的探索背景,让每一个不 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融入数学,乐于探索, 展示自我,使数学课堂“活”起来。 如何才能使数学课堂“活”起来?  相似文献   

3.
数学学习过程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性地利用教材,给学生提供开放的、自主的、趣味性强的、参与度高的探索情境.让数学的课堂活起来。  相似文献   

4.
数学学习过程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性的利用教材,给学生提供开放的、自主的、趣味性强的、参与度高的探索氛围,让数学的课堂活起来.  相似文献   

5.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巧妙地创设教学情景,是数学教学活动产生和维持的基本依托;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引领学生用一种积极向上、轻松愉悦、富于激情和趣味的学习,让数学课堂"活"起来.关注学生个性的差异,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张扬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的智慧与才华.  相似文献   

6.
王巧珍 《师道》2004,(10):32-32
数学学习过程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性地利用教材,给学生提供开放的、自主的、趣味性强的、参与度高的探索背景,让数学课堂活起来。新的课程理念将不再强调是否向学生提供了系统的数学知识,而是更为关注是否向学生提供了具有现实背景的数学,包括他们生活中的数学,他们感受兴趣的数学和有利于他们学习  相似文献   

7.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  相似文献   

8.
数学学习过程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性地利用教材,给学生提供开放的、自主的、趣味性强的、参与度高的教学素材,让学生动起来,数学课堂活起来.这就要求我们要建立新型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形成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  相似文献   

9.
张玉春 《考试周刊》2013,(46):75-75
<正>小学数学教师怎样做才能构建精彩的数学课堂,使课堂充满生气和活力呢?数学学习过程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必须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全过程,让学生自觉地投入学习活动中,着力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的发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创造性地利用教材,给学生提供开放的、自主的、趣味性强的、参与度高的学习素材,让学生动起来,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相似文献   

10.
路中学 《新疆教育》2012,(20):201-201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活"起来.新课程条件下的生态课堂提出要"建构式生态课堂",要求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重  相似文献   

12.
数学学习过程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性的利用教材,给学生提供开放的、自主的、趣味性强的、参与度高的教学素材,让学生动起来,数学课堂活起来。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出生命的活力。那么,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学习过程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教师应当结合时代特色,课堂教学贯彻"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为学生构建一个开放性、自主性、趣味性的教学课堂。因此,数学教师应当深度研读教材,提炼课本中有价值的教学信息,让课堂"活"起来,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让学生"动"起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  相似文献   

15.
王小姣 《考试周刊》2011,(45):60-61
所谓个性,是指一个人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让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  相似文献   

16.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展现生命活力的平台,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本文主要阐述更新理念,让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运用多种途径与方法,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数学课堂需要我们为学生提供他们感兴趣的、基于他们学习和生活经验的鲜活的数学素材.让课堂气氛活起来,让学生思维活起来。那如何创造“活”的数学课堂呢?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4,(A2):66-67
课程基本理念强调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学习的过程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多要求,必须让数学课堂活起来。如何让数学课堂活起来呢?作者从四个方面作了尝试且小有收获。  相似文献   

19.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都感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够、课堂气氛不活跃、教学效果不理想.为了改变这些教学现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教学过程设计、学习方式、教学手段的选择上要"活",从而让课堂教学"活"起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数学课堂中要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让每个学生有机会成为课堂的主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