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敏 《武当》2023,(10):70-72
高校公共体育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环节是课程思政的价值体系与实践体系的构建,将高校公共体育教育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与之密切相关的思政内容深度融合,将马克思主义原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高校公共体育教育中去,将高校公共体育教育课程思政理念融入整个高校育人的全过程。本人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武术为例对高校公共体育教育课程思政的体系构建进行了研究。首先回顾“课程思政”的背景、“课程思政”理念的产生、课程思政的发展阶段;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国内外研究基本概况;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研究存在的问题;高校开展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的必要性;高校公共体育教育课程思政的体系构建研究,包括价值体系和实践体系构建,结合武术专业的特点,为高校公共体育教育课程思政在实践操作中积极探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与互联网教学深度融合关乎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体系的改革与创新,在提升教学质量与育人效果上具有显著成效。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分析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与互联网教学深度融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探索并凝练其深度融合的目标导向,得出了其深度融合的内容构建:一是要推进隐性体育课程思政内容进网络;二是要注重体育课程思政互联网平台选择;三是要积极建立体育课程思政教育资料库;四是要构建起体育课程思政网络教育社区。本研究全方位、多层次地对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与互联网教学深度融合进行了全面考虑与系统分析,希望促进形成互联网+体育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合力,以此不断提升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质量与水平。  相似文献   

3.
张荣 《体育风尚》2023,(1):107-109
高校以红色体育课程推动思政课程建设,就是充分挖掘体育课程中的红色资源,完成其体育教育功能和思政教育功能,以及“体+智”的协同功能。然后在实践路径摸索过程中,把握其主体方向,即以“红色”主题开展体育课程思政教育模式,并做到活动多元化、模式标准化、教育融合化,以此为引导,开发红色体育体验课程,创建红色体育情境课程,拓展红色体育主题课程,打造红色体育团队课程,完成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4.
该文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双高”院校体育课程的功能“、双高”院校的主要任务进行分析。“双高”院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要利用学校各种资源。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将体育课程与思政育人有机融合在一起,对学生进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培育,从而使他们得到全方位的发展。体育课程作为“双高”院校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与思政教育融合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对“双高”院校专业群、人才培养有着特殊的意义。要想在“双高”院校实现思政教育与体育课程的有机融合,就要在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上传播思政理念、在教学内容上体现思政要求、在教学评价上定好思政标准。  相似文献   

5.
在"大思政"教育背景下,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相互融合,协同育人。体育课程中蕴含丰富思政教育元素,充分挖掘体育课程的思政元素对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对高职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相互融合路径进行分析:结合当前时政需求进行思政教育;提升体育教师思政素养水平;把体育文化融入高职体育课程内容进行思政教育。  相似文献   

6.
高等院校体育课程作为“五育”之一,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素质教育全面发展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我们更应高度重视体育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由此,深入挖掘高等院校体育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为更好地推进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坚实保证。通过着重对体育课程思政教育必要性,体育课程思政内涵,体育课程思政元素挖掘路径等方面进行研究,更好地剖析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为什么”“是什么”和“怎么做”,为进一步完善和实现体育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同向、同行发展提供了理论思路和框架。  相似文献   

7.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的共同提高;建设方向是保证学生在体育课程习得的体育素养的同时能够习得道德素养;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动力就是在体育课程中促进学生德育和智育的共同发展,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总的教育目标。学校可以通过构建基于体验式项目活动的协同育人模式,从顶层设计来促进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等方法,基于师范类专业认证视角对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与现实问题进行研究。认为: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是跨学科整合式的教学改革,要实现“术道融合”育人的目标,并需专业教师、专业课程与课堂教学三方联动。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尚存课程思政目标达成性不足,思政育人价值彰显不充分;课堂教学思政融入生本性乏力,思政融入与育人方式亟待改善;专业教师思政育人支撑性不够,课程思政实施效果有待提升;课程思政评价生成性缺失,思政效果评价机制尚待完善等现实困境。提出:遵循“产出导向”理念,构建可达成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思政目标体系;秉承“学生中心”理念,优化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与方法;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增强体育教育专业教师思政育人意识与能力;倡导“持续改进”理念,不断完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思政评价环节等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思政教育融入实践课程,是当前体育专业类课程改革发展的导向。通过文献资料法、德尔菲法、教学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大学体育篮球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价值、意义与理论基础进行深入剖析,从技术、战术、理论、课程评价等方面的教学设计进行案例分析,提出:大学体育与健康篮球课程思政主要从培养学生品德、道德、作风、自信心方面进行研究,包括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谦让精神、尊重对手、遵守规则的行为作风、坚韧不拔、积极进取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等诸多方面,大学体育篮球课程思政内容与课程内容需多层剖析,不断更新;思政内容与课程设计需多元组合,深入挖掘;思政内容与教学实践需多点融合,紧密衔接。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校武术教学具有较强的“育人”属性,同时也蕴含着较为丰富的“思政”元素。如何将“学思融合”的育人属性与新时代的“课程思政”内容进行融合发展成为现代高校武术教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基于“学思融合”和“课程思政”的指导思想,尝试对高校武术教学课程开展重构设计,具体体现为:(1)拓学创思,描绘高校武术教学故事情景、生活展现情景和音乐渲染情景;(2)研精致思,实施差异化教学和“线上”与“线下”教学的综合运用;(3)好学深思,引入“吾尔多”和“攻防对抗”方法的科学性;(4)群学辩思,构建现代化高校武术教学评价体系。“学思融合”与“课程思政”相融合发展的方式有助于共同构建我国高校体育课程高质量发展的主轴线。  相似文献   

11.
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课程融入思政教育是落实“三全”育人的重要体现,全员、全面、全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符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本文分析课程思政在应用型本科院校排球课程中融入的必要性及重要性,排球课程思政元素渗透与融合从思政教育大背景出发,凸显排球课程思政教育的作用,转变课程思政与排球教学观念,落实思政元素渗透与融合的有效途径,实现体育价值引领、体育知识传授、体育能力培养“三位一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应用型本科院校排球课程的开展与实施围绕排球运动的特点,以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专有特征为根据,让学生掌握排球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强身健体、塑造良好品质、培养高尚品德,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12.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要求,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效的有效路径,是促进时代新人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新时代体育课程思政的内涵、难点及优化路径进行深入剖析。研究表明:新时代课程思政内涵在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显隐融合三个维度方面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元素、育人情怀和科学方法。但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仍面临着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度欠佳、体育教师课程思政能力薄弱、评价机制与保障措施尚未完善等难点问题。推进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应有机融入思政教育,完善体育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提升教师综合素养,打造高水平师资团队;完善多方评价形式,多措并施建立健全体育课程思政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前,学校体育中对体育课程思政的重视度普遍较低,难以践行体育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生作为受教育的主体,在体育课堂上频繁出现如“身体锻炼与思政教育脱节”以及“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统筹联动错率低”等问题,且日趋白热化。体育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是如何进行自身定位,如何与体育学科建设同向同行,如何与学校体育保障机制形成联系,如何与体育思政课程方骖并路。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文从体育知识功能间进行多维转化,彰显出体育思政育人的民族精神;从体育育人主体间加强协作创新,凸显体育思政育人的竞争意识;从体育教育风向标引领开展强国思想,体现体育思政育人的爱国主义。分层有序的引导学生通过体育来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张开臂膀”且“脚踏实地”向社会主义建设砥砺前行。  相似文献   

14.
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融合思政内容是新时代发展形势的需要,是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增强大学生综合素质及职场竞争力,是提升体育课程教学内涵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着眼于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融合思政内容的重要性展开探讨,针对目前高职体育教学融合思政教育存在问题,提出了加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融合思政内容实施措施,包括理念认识、素质提升、课程创新及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等等。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等方法,对新时代体育课程思政的内涵、难点及对策进行深入剖析。新时代,体育课程思政内涵在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育人、显隐融合等4个维度蕴含着丰富的育人特质、价值契合、德育元素和科学方法。但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仍面临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失衡、体育教师思政能力薄弱、校园体育文化育人乏力、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保障机制不完善等难点问题。推进新时代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应系统融入思政教育,完善体育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大力提升教师思政素养,打造高素质的体育师资队伍;积极营造校园体育文化环境,提升育人成效;多措并举建立健全体育课程思政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6.
该研究旨在深化体教融合的理论研究、探索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推动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的改革与创新。基于此目的,该文首先阐述了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其次,提出了体教融合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理论与实践的教学设计;最后,强调了校级部门协同创新在课程思政融入大学体育课程中的重要性。期望为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中更好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提供一些浅薄借鉴。  相似文献   

17.
该文以大学体育田径专项课课程改革和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教学实验法、逻辑分析法、课堂观察法等研究方法,从挖掘思政元素,编制和运用思政教案等方面进行研究。研究显示,教学改革示范课课程与思政示范课课程是互补的,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的有效结合,才是育体育人的保证。同时,田径运动项目训练过程中存在的并经过挖掘的大量的课程思政元素,需要一个便于不断积累、不断整理、不断完善、不断修改的平台;需要一个得心应手,既能准确抓住各种“思想疙瘩”,又能有效解开各种“思想疙瘩”的武器,而这个平台与武器就是田径课程思政教案。这是大学公共体育田径专项课实现思政教育目标的途径,也是重构公共体育田径专项课思政教学内容,创新公共体育田径专项课思政教学的开展形式。  相似文献   

18.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给全国教育系统带来了冲击和变革,后疫情时代中学体育课程也应顺应发展,抓住机遇,勇于变革。本文对后疫情时代中学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进行研究,揭示中学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重要性及挑战性,并结合多年的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经验给出相应的策略,为我国在后疫情时代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发展和研究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近10年体育课程思政研究的热点趋势,以期为我国体育课程思政研究的发展提供借鉴。方法 运用可视化知识图谱对体育课程思政文献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 体育课程思政正处于学术生命周期的细化阶段,届时发文量将呈现递增趋势;核心期刊载文量百分比较低,其中发文量排名较高的有吴向宁、赵富学、董翠香等作者,该领域未形成核心作者群,作者及机构间合作有待加强;热点主题检索结果为“中国”“课堂教学”“教学评价”等词语;研究者紧扣“立德树人”视角,探索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问题,包括其育人功能、实施措施、干扰路径等。该研究领域大都属于逻辑推衍式的理论探讨,缺乏实地调查、教学实验和实证分析;教师是体育课程思政开展的“主力军”,关于教师思政知识的培养、教学内容的调研、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评价的构建是亟需发展的重要板块。  相似文献   

20.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教育“大思政”理念的具体实践与深化。然而客观分析当前“课程思政”视域下高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课程思政内容有效性不强、课程思政督导落地性不强、课程思政输出检验性不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缺乏完整的教学组织体系、缺乏严谨的教学监督体系、缺乏振奋的教学评价体系。对此教师应认真分析研究体育教学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政元素”和体育对学生价值塑造方面的积极作用,更好地找出原因,解决问题,将“思政元素”融入体育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