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基于共生理论的职业体育联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共生现象不仅存在于生物界,而且广泛地存在于社会体系和经济体系中.运用共生理论从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共生环境、共生界面对职业体育联盟进行分析.指出:均衡发展是职业体育联盟共生单元的稳定之源;互惠共生是职业体育联盟共生模式的最优选择;依法规范是职业体育联盟共生环境的应然要求;市场导向是职业体育联盟共生界面的合理机制.  相似文献   

2.
仝伟 《四川体育科学》2014,(3):141-143,149
共生现象不仅存在于生物界,而且广泛地存在于社会系统.基于共生理论的视角,分别从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共生环境等方面对我国高校体育残健融合生系统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我国高校体育残健融合还处于偏利共生模式阶段,互惠共生是我国高校体育残健融合的理想共生模式.需从弱化场域边界,增强共生单元关联度;树立共同理念,建立互惠共生关系:健全残健融合共生体制,优化共生环境;构建多元共生界面等方面促进我国高校体育残健融合共生系统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运用共生理论对职业体育这一文化形态进行审视,研究认为,我国职业体育的发展困境在于各职业体育俱乐部的长效经营机制未形成;俱乐部间的“共赢”理念缺失;职业体育运营中的官办不分;政策缺位、职业体育市场形同虚设等方面。应对策略:从内在上优化共生单元;从结构上优化共生模式;从内容优化共生环境;从实质上优化共生界面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归纳和演绎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共生理论为指导,以农村社区体育共生发展模式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农村社区体育共生发展系统的3个要素:共生单元是农村社区体育共生发展的基础;共生模式是农村社区体育共生发展的交互方式;共生环境是影响农村社区体育共生发展的外部因素.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农村社区体育共生发展的目标和共生发展的4个机制:体育与健康需求培养机制、体育资源共享机制、体育运动意识培养机制、体育组织建设机制,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高校体育社团联盟是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的必然,目前我国高校的体育社团都是以独立的形式存在并发展,文章通过文献资料研究国内外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现状,运用共生理论从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共生环境、共生界面四因素构建高校体育社团联盟并提出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6.
民俗体育具有自身独特的文化特征,民俗体育与旅游产业的多元利益主体逐渐形成,文旅融合为其发展提供了时代契机。以共生理论为基础,运用文献资料、实际调研、逻辑推理等方法,明晰民俗体育与旅游产业共生发展的城市价值、现实逻辑及发展问题。民俗体育与旅游产业主体存在:共生单元人才薄弱,缺乏行业全面需求;共生界面形式单一,偏利共生现象普遍;共生模式开发不足,尚未形成特色品牌。建议以体旅融合为点,促进共生单元的人才生成;以旅游资源为线,树立多元界面共生产业链;以文化内核为面,打造互惠共生的模式品牌。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基于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分析中小学校课后体育服务开展困境,并提出调适策略。困境:政策体系建设滞缓,执行标准模糊;执行主体联动不畅,执行监督不力;目标群体趋向私利,执行态度偏离;执行环境基础薄弱,资源保障不足。调适策略:加快政策体系构建,细化政策执行标准;加强执行主体联动,提高政策监管力度;增强目标群体观念,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优化政策实施环境,拓宽执行资源渠道。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个案研究等研究方法,以共生理论为理论基础,辩证分析了八婺民俗体育与区域文化的共生关系和两者的融合发展路径。研究发现:八婺地区民俗体育与区域文化存在较好的共生关系。民俗体育与区域文化融合发展的路径为:促进共生单元的能量生成与供给;生成运行高效的共生机制;构筑连续共生、互惠共生的理想模式;培育融合发展的优良环境。  相似文献   

9.
区域体育产业发展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焦点。以共生理论为基础,对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的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共生环境等系统要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区域体育产业共生机制进行探讨。研究认为,目标机制是区域体育产业共生发展方向,市场机制是区域体育产业共生发展的资源配置方式,管理机制是区域体育产业共生发展的制度保障,监控机制是区域体育产业共生发展的调节方式。最后,提出提高区域体育产业共生单元质参量关联度、塑造和谐共荣的共生环境、消除区域体育产业共生阻力、建立科学的区域体育产业共生发展评价体系等区域体育产业共生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0.
通过聚焦“中小学课后延时体育服务”,厘清“双减”视域下良好教育生态和深化体教融合所创造的发展契机,并分析课后体育服务存在的制约因素,包括体育教育价值认知偏差、体育教育资源供给不足、体育教育工作绩效保障欠缺、体育教育管理机制有待健全。研究认为,中小学应树立正确体育教育价值,充分发挥体育综合育人功能;积极吸纳社会力量参与,拓宽体育教育资源供给渠道;完善工作绩效保障体系,强化体育教师主体责任意识;健全监督管理评价机制,全面提升课后体育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1.
采用半结构化深度访谈和扎根理论方法提炼中小学体育课后服务的相关因素,运用解释结构模型剖析各因素对中小学体育课后服务有效开展的影响程度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利益相关者、社会环境、直接条件、课程服务4个主范畴是关键影响因素。其中,社会环境、直接条件以及家长需求直接影响体育课后服务的有效开展,对教师与学生需求的深层因素具有推动和保障作用。服务管理规章、制度、服务内容、服务形式及服务方法等因素的改进及优化对服务有效开展产生正向影响。研究认为,营造中小学体育课后服务的开展氛围,拓宽中小学体育课后服务的外部支持,优化中小学体育课后服务课程建设,“以人为本”丰富体育课后服务内容质量,健全中小学体育课后服务质量评价与监管机制,是促进中小学体育课后服务开展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2.
城市社会体育组织参与体育公共服务的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社会体育组织是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主体之一,是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组织基础及提高服务效率的重要推动力。城市社会体育组织参与体育公共服务存在体制不顺、机制不畅、组织自身服务能力不足等现实困境。提出:构建社会体育组织参与体育公共服务的功能对接发展模式,按照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具体服务功能,社会体育组织分类承接;建立面向居民基层体育服务需求的三级服务网络;强化社会体育组织专业化能力建设,提升体育公共服务水平;政府为社会体育组织参与体育公共服务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相似文献   

13.
基于共生理念下为发展中国篮球运动、提升青少年身体素质、培养优秀篮球运动员,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举例论证等方法对小篮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发现小篮球运动在可持续发展中,共生单元间联系不够紧密,共生环境复杂受影响,共生模式在开展过程中不具体,共生界面有效性低。需要密切联系共生单元、主动创设共生环境、发展计划共生模式、有效发挥界面功能价值,为小篮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帮助。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新加坡社区型体育服务综合体及对我国的启示。OTH是新加坡社区型体育服务综合体的典型代表,其价值在于增强场馆生存和发展能力、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成功运营的经验:融合协同性原则统筹规划,多方面提供人性化服务,体育空间融入政府部门,成功运用绿色循环体系。对我国建设体育服务综合体的启示:创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政府引领,协调多元主体参与;绿色发展理念与高新技术结合;鼓励社区型体育服务综合体建设;提供全民健身产品,完善服务功能和内容;注重空间灵活性,重视业态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究我国公共体育信息服务高质量发展逻辑、困境,并提出发展路径。逻辑:以人民为中心为价值导向,以一主多元为主体结构,以供需均衡为功能效果,以数字技术为驱动过程,以高品质为目标结果。困境:制度保障支撑薄弱,服务模式变革不足,服务机制亟待完善,资源不足布局不均,标准建设亟须健全。发展路径:统筹规划,强化制度保障;迎合趋势,推动模式转型;夯实根基,完善服务机制;深入调研,优化资源布局;质量引领,健全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析“双减”政策下中小学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价值、困境,并提出保障策略。价值:助推政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助力体育锻炼与文化学习协调发展,促进学校内外体育资源开放共享,推动数字技术赋能学校体育治理。困境:组织效能发挥受限,协同机制尚未形成;制度规则约束力弱,工作机制尚不健全;资源供给内容有限,运行机制动力不足;数字技术支持不足,治理机制尚不完善。策略:以多主体协同为核心,为广泛参与提供组织保障;以政策制定为举措,为长效开展提供制度保障;以多形式供给为基础,为高效服务提供资源保障;以数字赋能为支撑,为高效治理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选取上海市社区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建设主体、人力资源、资金保障、基础设施和绩效评估的建设现状进行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分析目前上海市社区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建议:建立公民需求表达和公众参与机制,加强公共体育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公共体育资金投入机制,完善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发展机制,构建公共体育服务评估与监督体系等。期望通过相关制度建立起长效的公共体育服务机制,以保障公民体育权利的根本落实。  相似文献   

18.
采用实地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构建闽台体育产业经济区问题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闽台具有建立体育产业经济区的区位、人文、产业、政策等优势条件。闽台育产业经济区可以根据区域体育发展的实际现状,进行区域梯次战略布局:共建体育用品产业基地,共办海峡西岸体育会展,共建体育竞赛联动市场,联合开发体育旅游市场。研究认为,建立和完善制度环境是经济区实施的保障;培育大型企业,组建体育产业集团是经济区实施的有效途径;建立完善的体育产业人才培养机制是经济区实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地方高校体育院系应积极参与社区体育文化建设,该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得出有关研究结果:地方高校体育院系服务社区体育文化建设符合国家政策方针导向;与地方高校发展战略相一致;可满足社区体育文化建设多样化需要;全方位促进学生成人成才。但由于办学特色不鲜明,服务理念缺失;师生教学、课业负担重,服务时间冲突;缺乏激励政策等,影响服务质量。对此,该研究提出建立沟通合作机制,加强宣传与引导;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服务保障制度和激励手段;建立多层级的服务成效考核评价体系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以共生理论为指导,运用文献研究和理论分析法对全民健身与体育产业协同发展进行研究,旨在选择合适的实践路径。研究认为,全民健身与体育产业存在共生关系,体育消费市场是二者的共生介质和纽带,它们通过在共生界面产生能量转化,达到优化和提升整体增值。以体育消费市场为支撑,以供需为切入点,在宏观层面制定政策,释放政策利好,激励协同发展;在中观层面建立机制,做好制度顶层设计,加快制度创新,有效规范协同发展过程中主客体的行为;在微观层面创新模式,制定体育消费市场供需对接的保障措施,是全民健身与体育产业协同发展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