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年群体在对偶像崇拜中形成固有圈层并衍生出的一种青年亚文化,是当今流行文化和互联网文化的重要组成.青年群体的追星行为从零散化往组织化发展,经历了"追星族""粉丝文化""饭圈"形成、"粉丝经济"四个阶段,是时代与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对偶像崇拜方式和媒介的变化.粉丝经济的形成,是以商业资本运作为主导,通过网络技术赋能,实现粉丝与偶像的良性互动,吸引青年群体自发参与.随着偶像、明星的影响力扩大,也凸显其存在的瑕疵与不足,并衍生如拜金主义、过度消费、盲目崇拜等不良价值观念,对青年群体的成长带来消极影响.对青年群体的思想引导,需要从价值观、消费观、是非观三方面加强,在保持多元文化的同时,引导青年亚文化往积极健康的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粉丝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亚文化,也是大众文化中最个性鲜明、活力十足的,在新媒体时代的推动下,正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文章立足现实,在探讨粉丝文化盛行成因的基础上,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粉丝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并提出与当代大学生特点相适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时代“,饭圈文化”也逐渐大众化,呈现出更强的粉丝参与性、更高的圈层壁垒、一致的情感认同等显著特点。“饭圈文化”在给青少年价值观带来榜样激励作用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如盲目崇拜是非不分、非理性消费以及引发网络暴力等消极影响。青少年价值观处于尚未稳定阶段。因此,国家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管,积极引导;网络平台要实事求是,公正客观;学校教育要尊重发展,创新教学;父母要根据身心发展特点,引起重视;明星艺人要遵纪守法,承担责任。各方通力合作,共同引导“饭圈文化”背景下青少年价值观往正确健康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正处于学习、发展的关键阶段。盲目追星不仅不利于青少年学生的成长,更不利于整个国家、社会、民族的进步。当下,青少年学生盲目追星出现的种种问题从本质上折射出其个人价值观的偏差。因此,解决学生盲目追星问题的根本在于立德,在于加强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有着长远且正向的影响。班主任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根本点,不断丰富学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场景和体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引导学生正确追星。  相似文献   

5.
在网络追星时代,大学生粉丝将会面临多样的语言、价值观念。不可避免的是青年易于迷失在多元文化浪潮中,价值观取向呈多样化走势。对大学生追星群体的核心价值观培养,必须综合其网络粉丝的群体特点来开辟新方式。因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需要经历"个体接受"、"群体认同"以及"自觉实践"这三个环节,所以可以从"社会实践"、"群体认同"、"以人为本"这三方面开创核心价值观教育在互联网中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刘娜 《教育探索》2021,(11):67-70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的追星模式逐渐发生了改变,形成了名为"饭圈"的"粉丝"群体.他们耗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来为自己的偶像应援,逐步形成了"饭图文化".而担负未来社会发展重任的青少年俨然成为饭圈的主力.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建立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这种风气的不良影响,如价值观的扭曲、对网络暴力行为的潜在助长以及对学校校风及班风的负面引导.要想因势利导,发挥"饭圈文化"对青少年的积极作用,就需要政府加强监督管理、媒体优化宣传内容、学校开设相关课程、教师发挥示范作用、家长注重沟通交流并给予感情空间,社会、家庭与学校等三个方面形成合力,有的放矢地对青少年进行引导.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试图对比沉湎-成瘾型偶像崇拜和认同-模仿型偶像崇拜的特征。沉湎-成瘾型偶像崇拜从娱乐/社交发展到对偶像的个人化和迷恋,而认同-模仿型偶像崇拜在对偶像或其衍生品的认同、依恋、浪漫化、理想化和消费方面展开。研究以1,310名香港中学生和大学生为样本,验证了由5个一级认同-模仿型偶像崇拜因素和3个一级沉湎-成瘾型偶像崇拜因素组成的原始因子模型,后者更容易被粉丝俱乐部成员身份所预测。由此,偶像可以是认同、依恋、浪漫化、理想化和消费的对象,其中认同-模仿型偶像崇拜对粉丝俱乐部成员身份依赖较小,也不会导致追星中的过度娱乐化、商业化和痴迷化现象,所以它相较于沉湎-成瘾型偶像崇拜更能解释青少年追星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极端追星具有诱导青少年逐渐偏离主流意识形态、影响理想信念塑造等社会风险,已然成为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极端追星是以青少年为主体的特殊风险行为,与一般追星行为有本质区别。青少年极端追星主要表现为圈层化的组织形式、非理性的消费模式、泛娱乐化的价值态度。从资本逻辑、心理机制、监管治理方面深入剖析极端追星的形成动因及防范路径,以引导和规范青少年的追星行为。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及休闲娱乐方式都发生了巨大改变。社交网络的普及在明星和普通人之间搭起了桥梁,使明星的工作生活不再遥不可及,于是追星的粉丝群体也越来越多。追星是在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已经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难以忽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柳州师专学报》2019,(6):32-36
粉丝基于对偶像的热爱产生消费意愿,由此带来的系列购买行为不断得到扩散和延伸,并形成一种新兴经济趋势——粉丝经济。在新媒体时代,粉丝经济不再是文娱产业衍生的小规模经济,而是互联网经济的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国内偶像市场中的粉丝经济在创造出巨大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其发展模式也正在逐渐发生转变。粉丝经济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应对消极方面进行引导和管控,以营造良好的文化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11.
“饭圈文化”是由明星艺人的粉丝所创生的一种圈层文化,具有情感表达极端化、集体行为组织化、粉丝群体低龄化等特点。当前“饭圈文化”在青年群体中广为流行,给我国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带来了风险挑战。对此,必须理性看待“饭圈文化”,加强正向价值引导;推进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净化网络文化生态;优化宣传内容和形式,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吸引力,推进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  相似文献   

12.
<正>新媒体的传播有利于青少年个性的自由发展和主体意识的培养,但新媒体环境下多元价值观的碰撞也对青少年的道德成长尤其是道德理性的养成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因此,应注重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的道德理性养成教育,以道德认识的引导为源头,明确其道德选择的价值取向,重点培养其道德选择能力,使之能应对不同的道德情境。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中的有益因素,推动新媒体成为青少年道德成长与发展的有效平台和有益载体。  相似文献   

13.
声乐文化不仅反映着人们消费趋向、也反映着人们的审美趋向、也反映着声乐文化对人们生活方式及价值观的影响。研究大学生声乐文化消费不仅可以有助于我们了解大学生文化消费行为、文化消费尺度、文化消费趋势,而也有助于我们了解大学生声乐文化消费审美倾向、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发展的预期。为此,本文对新疆大学生声乐文化审美消费的参与性、审美的倾向性以及消费的合理性进行了调查与研究。  相似文献   

14.
以实证调查作为研究方法,以亚太地区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各国公认的"12个核心价值观和5个工具价值观"为基础,围绕"青少年新媒体使用现状"、"新媒体影响下青少年阅读习惯现状"和"新媒体影响下青少年价值观现状"三个方面进行探查与分析,进一步探讨了新媒体阅读背景下的青少年群体精神成长中的相关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因此,高校管理工作者要深刻认识新媒体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的良好机遇,积极运用新媒体技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建设,努力构建新媒体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6.
当前,追星现象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最近教育部对青春剧《流星花园》的禁播便是对这一问题的警醒。可以说,追星现象而今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问题,一方面,由追星而带来的各种高消费,如购买磁带、影碟和演唱会门票等,加剧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由于追星现象的盲目性、狂热性等非认知和非理性特点往往使很多学生丧失理智,把大量的时间投入到对明星的崇拜和追逐上,在浪费了大好的受教育机会的同时,也妨碍了其个性、自主性和社会性的发展,进而影响了青少年人生观、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道德社会化面临着与传统社会的不同情境.文化多元化、信息多样化的现代社会,新媒体传播介质承担着显著的社会沟通作用.青少年的道德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在新媒体环境下正在从传统的高度统一逐步走向与离散多样并存,在这个过程中虚拟的网络道德行为失范增加并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来.如何在多元文化价值观日益庞杂的新媒体环境下促进青少年顺利实现道德社会化,就必须通过新媒体加强主流价值传播,规范道德认知环境,加强青少年在新媒体环境下的道德主体性建设.  相似文献   

18.
消费文化作为一种社会亚文化构成了青少年成长的宏观环境。作为世俗化、生活化的文化样态,消费文化中既包含着消费主义价值观,也包含着丰富的道德因素,使其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学校德育资源。消费文化所蕴含的消费道德和消费伦理是现代德育内容的重要构成;消费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整合机制不断创生着社会新道德,推动着学校德育体系的更新与发展;消费文化对消费者身份的塑造促进了青少年的道德社会化;消费文化关照日常生活的世俗取向为道德教育的生活化回归提供了路向支持。  相似文献   

19.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因此,高校管理工作者要深刻认识新媒体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的良好机遇,积极运用新媒体技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建设,努力构建新媒体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上海教育》2010,(2):36-37
青少年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随着社会的全方位开放,社会上各种思潮、文化、风气通过多种渠道,对青少年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中,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青少年与社会的多方位接触,给青少年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如何让未成年的孩子明确做人的方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思想抵御力,享受教育带来的福祉,需要教育界与全社会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