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报纸是办给读者看的,必须面向读者,靠近读者。这本是常识性问题,但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较长时期中,在“左”的思想影响下,这个常识性问题却被忽略了。“十年内乱”期间,报纸被单纯当作“阶级斗争工具”,不断地鼓吹“天天斗,月月斗,年年斗”,而根本不管读者是否愿看,结果是报纸与读者的距离愈来愈远。近年新闻改革的实践,使这个常识性问题重新提了出来,并成为新闻改革的探讨课题之一。在这里,我想联系  相似文献   

2.
新闻摄影改革是报纸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要搞好报纸新闻摄影改革,就要研究世界新闻摄影发展的总趋势,研究新闻摄影在报纸中的地位、作用,研究如何发挥新闻摄影的优势。报纸发展的总趋势纵观新闻摄影的发展,图片新闻在报纸上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黑白到彩色的过程。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报纸,是1566年意大利的《威尼斯政府公报》。报纸度过了314年无照片时期,直到1880年3月4日美国纽约的《每日图画》报,才在世界上印出了第一张有照片的报纸。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新闻照片作插图的报纸,在欧美风行起来,到30年代欧美报纸由于采用照片急剧增加,图文并重的  相似文献   

3.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祖国大西南的大小凉山,是一个以彝族为主体民族的自治州。凉山日报是彝、汉两种文版的四开小报。近年来,我们在新闻改革方面作了一些尝试。搞好新闻业务改革,提高报纸质量,是新闻改革的中心问题。在新闻业务改革中,我们着重抓了“四改”: ——改“少”为“多”。增加地方新闻,克服新闻少的情况,加强报纸的新闻性。过去,我们的报纸上,新华社电稿多,地方新闻少;机关会议消息多,基层活动报道少;生产工作简  相似文献   

4.
报纸是新闻纸,新闻应该成为报纸的主体。这个新闻常识性问题早已被新闻界同仁普遍认可和接受。多年来,我们的报纸,特别是各级党委机关报,让消息唱主角,从而成为国内国际重大新闻和当地重要新闻的总汇,成为广大读者及时准确地了解国内外和本地重要新闻的窗口,深受读者喜爱。 近些年来,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一些报纸版面扩大了,特色却日益淡化,读者随便买哪家报纸看,内容都差不多。因此人们说,报纸在质量、品位、特色上竞争逐渐转入到发行手段的竞争,批评某些办报人只注意发行,不下功夫办报,只重视扩版,忽视了报纸质量。特别值得思考的是,有的党  相似文献   

5.
几年来,在新闻业务改革中,党报以外的许多新闻媒体先行了一步,构成了对党报咄咄逼人的攻势。这点很像我国经济改革开始时国有企业改革落后于非国有企业的情况。 当然,我们党报步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必须有自身的模式。我们的“下海”,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把握正确导向,提高报纸质量,促进报业发展。当前,新闻业务改革必须改革新闻,新闻是报纸的基础,改革先走一步的晚报和都市报,它们和传统党报相比,基本的突破也在这里。新闻业务改革的主要任务就是改革新闻,是将宣传式新闻改为新闻式宣传。 拓宽新闻领域 抓好…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的新闻改革,无论在理论探索和新闻实践中,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然而,报纸的通联工作在新闻改革的浪潮中却有所削弱,这实在令人担忧。为此,笔者欲借《新闻前哨》杂志一角,谈谈在新闻改革中应加强报纸通联工作一些肤浅的意见。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和领袖们开创的报纸通联工作,为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是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可以说,报纸离开了通联工作是无法生存的。涉及报纸生存的通联工作,本应在新闻改革中进行重点研究和探索,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但是,在现实生活中,通联工作在报社编辑部成了聋子的耳朵——摆式。报社有些领导也承认通联工作的重要,并把通联工作视为办报的基础,可是,一遇到具体问题,就把通联工作挤掉了,甚至连一个小小的通联机构也不复存在。至于平时研究、部署、检查督促通联工作,主动听取群工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就更少了。 要解决报纸通联工作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报业人员的思想认识。  相似文献   

7.
我们在探索新闻改革过程中,议论了这么一个问题:工厂生产物质产品,要讲经济效益;报纸是精神产品,也应该讲求宣传效益。提高宣传效益,是新闻改革的重要课题。我们报纸探索新闻改革,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开始的。粉碎“四人帮”不久,报纸批判了“四人帮”的“造谣新闻”,开始扭转了“假、大、空”的宣传作风,逐步取得了读者的信任。但是,读者仍然认为报纸“没有看头”,批评报纸“天天都是老三篇”(一个版三篇长报道),“报纸杂志化,新闻文章化”,“新闻无事实,读报读标题”(看了标题就晓得你  相似文献   

8.
党报的新闻改革应向何处使劲,是一个值得引起高度重视的大问题。 笔者认为,党报新闻改革的当务之急是要在最大限度地发布高质量新闻上下功夫,努力打好“新闻”牌。换言之,即加大新闻量,增强新闻性,实现报纸的新闻大扩容。 努力打好“新闻”牌,是报纸的本质属性和核心功能的应有之义。报纸之所以称为新闻纸,就是因为它以刊登新闻为主。新闻性是报纸的本质属性,也是报纸得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报纸的功能虽然有很多,如传播信息功能、宣传教育功能、指导工作功能、认知求知功能、娱乐休闲功能、舆论监督功能等,但其中最基本、最核心…  相似文献   

9.
《关于改进新闻报道若干问题的意见》已经中共中央书记处讨论通过,并以中宣部、中央对外宣传小组和新华通讯社三家的名义,发到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党委的宣传部门和新华分社。这个文件的贯彻落实必将推动我国新闻改革的进程。最近,新华社总编室根据社党组提出的要求,就如何贯彻落实这个文件进行了讨论。在讨论中,同志们讲了许多很好的意见。我把大家的意见归纳了一下,在这里,想着重谈五个问题。原原本本地报道事实增强新闻的可信性原原本本地向国内外读者报道事实,不歪曲,不回避,这好象是一个常识性问题,可是,恰恰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有时不那么自觉,在一些事实面前躲躲闪闪。由于我们常常回避人民群众迫切需要了解的问题,不敢大胆地、原原本本地报道事实,所以人民群众对我们的信任就产生了动摇。他们想了解的情况从报纸、电视和广播里看不到、听不到,他们的疑问从  相似文献   

10.
地市报是报海中的一个特有群落,它属于我国向第三类小报。由于这类报纸的根底浅、实力差、制约多,新闻改革的难度相对来说也就大一些,有许多问题有待我们去探索。本文只就地市报新闻改革的指导思想问题,谈点粗浅看法。近年来,地市报的新闻改革密锣紧鼓,成绩斐然。但总的看来,改革还处在“初级阶段”,与其它新闻媒介比与发达国家比,显得十分滞后。地市报的许多有识之士对此十分焦虑,迫切希望来一个彻底“革命”。真正按新闻规律办事,使报纸成为新闻纸。然而,新闻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社会工程,必须从我国现阶段的国情、民情、社情特别是地市情出发.不可能“跑步进入”,一蹴而至。注重理论先导性  相似文献   

11.
新闻评论文风亟待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敦安 《传媒》2000,(1):19-19,21
改革开放以来,报纸的新闻评论文风虽已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与广大读者的要求相比,与不断深入的市场经济新形势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很大差距。报纸只有在不断推进全方位改革的同时,深化新闻评论文风的改革,才能更好地承担起引导舆论的重任,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目前而言,新闻评论文风有七个方面问题,亟待通过深化改革来加以解决。 一、脱离新闻,不讲时效。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能引人兴味的事实的报道,评论则是及时对报道的重要事实或有新闻价值的当前重大问题、事件的评价和议论。但目前我们报纸中的许多新闻,却没有以新闻报道为依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我国的新闻改革迈出了较大的步伐。但与地方相比,军队报纸尤其是军区军兵种报纸改革的步子还是慢了一点。军队的报纸如何办出自己的特色,怎样借鉴地方新闻改革的成功经验,改进我们的报纸宣传,是军队新闻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  相似文献   

13.
这里所谓的抓好新闻,是指增加新闻的数量,提高新闻的质量,增强新闻的时效,编发好新闻。 抓好新闻势在必行 军队报纸抓好新闻,是由报纸的性质、任务以及当前面临的形势决定的。 报纸是新闻纸。报纸的主要功能是发布新闻,这是报纸区别于其他书刊的主要之点。报纸也发理论文章,也发文学作品,也发百科知识,但这些内容在其他书刊上也可以看到。新闻是报纸的主体,对报纸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只有发布更多更好的新闻,才能发挥好报纸的功能,提高报纸的质量。 现代报纸经历了多次改革,改革是围绕更多、更快、更好地传播新闻进行的。就以大…  相似文献   

14.
去南日报编辑部今年在广泛听取读者意见的基础上,研究了报纸宣传的现状,采取了改进措施,从宣传的内容、形式到版面的安排,都作了调整。重点是改进会议报道,扩大报道面,注意反映群众的要求和呼声,坚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改革过程中,不断得到省委领导同志的支持和鼓励,大家更加坚定了改革报纸宣传的信心。新闻是报纸宣传的主要形式。增加新闻,多登短新闻,多反映各条战线的新人新事,给人以方向、勇气和力量,这是充分发挥报纸舆  相似文献   

15.
樊望德 《记者摇篮》2000,(11):24-24,21
在现代社会里,由于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加之电视及其他传播工具争夺受众不断加剧,读者花在阅读报纸上的时间是愈来愈少。因此,报纸读者要求适合于快读的新闻版面。根据这种情况,我认为改革新闻版面,便于读者快读便是形势所需。阅读时间问题人们每日的生活都十分忙碌,在忙碌的八小时工作时间之外,电视及其他传播工具已侵占了读  相似文献   

16.
新闻改革向哪些方面深化和扩展呢?根据新闻体制和报纸宣传面临的新情况,我觉得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我们重视和探索。第一,对新闻改革的理论依据需要再认识,进一步肃清“左”的思想影响。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都要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为依据,新闻改革也不能例外。新闻改革和报纸宣传要始终坚持以  相似文献   

17.
报纸、广播和电视在新闻改革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与党和人民群众的要求相比,与改革、开放的形势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的新闻改革还有不少问题,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就当前来说,有三个问题是必须注意解决的。  相似文献   

18.
辽宁日报副总编辑谢怀基同志在1987年岁末谈到报纸改革时说,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关于通过各种现代化的新闻和宣传工具,增加对政务和党务活动的报道,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以及提高领导机关活动的开放程度,重大情况让人民知道,重大问题经人民讨论等内容,给新闻改革指明了方向。即:一,报纸的宣传要体现更加开放的精神,凡是能公开的都要公开报道;二,要体现更加民主的精神,允许在报纸上发表不同的意见,以便更好地集思广益,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三,加强舆论监督,和一切不利于四化建设的行为作斗争。这些,应该成为新闻改革的近期目标。至于新闻体制如何改革,新闻政策如何调整,新闻法制如何确立,可作为地方报纸稍远一些时候的改革目标,充分进行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改革信息     
当前,各个新闻单位在为开创新闻工作新局面所进行的改革中,都根据各自的特点,把改革新闻作为突破口,推动整个报纸工作的改革,并且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好的措施,积累了有益的经验。为了进一步促进新闻工作改革,交流经验,本刊今后准备继续刊登这方面的文章,为新闻界提供信息。欢迎大家踊跃来稿。  相似文献   

20.
这几年,在开放的新形势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展开,新闻改革也相应地提上议事日程,成为新老报人思考、议论的主题。从中央报纸到地方报纸,争相进行着种种改革的探索和尝试。尽管进度不同,深浅不一,成效不等,都多多少少从自身的改革中获得了生机和活力,不断有所创新,报纸的面貌正在日益明显地发生变化,变得越来越得人心。现在的问题,是如何不失时机地把改革推向前进,引向深入。经过前一段的实践,我们已有条件也有必要从总体上来考虑这个问题。新闻改革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从总体上来看,应分为这样三个层次:微观上求新,宏观上求准,理论上求真。按照这三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