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傩文化是一种具有音乐特色,美学精神和游戏性,用来聚众祭祀和主仪的历史文化.在分析池州傩戏及其特点的基础上,对池州傩戏旅游开发的可行性、开发的原则进行了初步探讨,试图从政府方面、产品开发方面、市场开拓方面和人才培养方面提出池州市傩残旅游开发的战略性措施,以促进傩戏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傩面具艺术是古代巫术傩祭文化的一种艺术表现形态,也是傩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池州傩面具艺术面临的危机出发,尝试利用现代教育传承和艺术设计等方式,通过加强与池州旅游业的结合,对池州傩面具艺术进行保护、传承与开发,争取创建有池州地方特色的旅游文化资源品牌。  相似文献   

3.
从实地调研与史料研究的角度介绍了有文字记载以来,贵州土家族传统体育的产生与发展,分析了贵州土家族传统体育与傩祭的关系,土家族传统体育与傩面具的关系,土家族传统体育与傩舞的关系,以及土家族传统体育与傩坛音乐的关系。探讨在盛行傩文化的贵州土家族地区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与发展,以期寻求保护和宏扬民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学术史的视角对安徽贵池傩戏傩文化研究的现状、贵池傩的学术价值、理论意义、贵池傩的研究取向等问题进行了整体思考,并对贵池傩的研究方法、调研形式、研究的重难点问题等提出了一些构想.这些思考与构想有助于深入准确地把握和理解贵池傩的学术文化内蕴.  相似文献   

5.
《池州学院学报》为池州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30余年来,为学校学科发展和学术人才培养做出了卓越成就。在专业化期刊及名校大刊林立的大环境中,《池州学院学报》确立了"依托地域文化,凝练特色栏目"的办刊思路。围绕池州及皖江地域文化,《池州学院学报》先后开辟了"九华山佛文化研究"、"贵池傩文化研究"、"青阳腔研究"、"杏花村文化研究"、"皖江历史文化研究"等品牌特色栏目。九华山佛教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不仅有着深远的历史积淀和广泛的文化融合,而且在内容与形式上均表现出明显的个性特征。被称之为戏剧活化石的贵池傩及青阳  相似文献   

6.
伞在池州傩祭砌末道具中的作用可谓十分抢眼,既有愉悦观傩者的审美特征,又有隐含多项傩事的隐秘功能。为了探寻其中的奥秘,文章实地考察并寻访当地傩艺老人,记录表演仪式过程,查阅当地现存史料,对伞的种类做了明确分类,归纳了伞在傩事中强大的引领象征功能。由此可以看出,池州的傩祭中的道具——伞是不可或缺的仪式物品,包含多种寓意与功能,是美化了的崇拜圣物。  相似文献   

7.
, 《池州学院学报》2012,26(5):161
《池州学院学报》为安徽省教育厅主管,池州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培养人才,繁荣学术,服务地方,创新文化,扶持学科建设,推动教学改革,是《池州学院学报》的办刊宗旨。一直以来,《池州学院学报》坚持围绕地方文化资源、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教育教学改革、学术热点、学科发展来凝练特色。以鲜明的九华山佛文化、贵池傩文化、杏花村文化、池州生态与旅游文化、皖南民俗文化等区域文化特色,在我国学报界、学术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近年,先后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对贵池傩舞进行分析研究。认为贵池傩舞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民族性,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却遭遇了民众认识缺乏、无人传承和西方体育文化冲击的困境,指出应该抓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契机,对贵池傩舞进行保护和发展。并从发挥传媒宣传效应、加大政府主导力度、学校体育和旅游相结合、加强赛事交流及深入开展科研工作等角度提出了傩舞保护和传承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汉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兴盛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艺术的繁荣,创作出了极具时代特色的装饰图案。这些装饰图案的造型、布局、工艺制作及想象力都是空前的,装饰内容多以人物、动物为主。时至今日,汉代装饰图案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对社会相关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其中对当代服装设计的影响更为深刻。本文尝试研究汉代装饰图案对当代服装设计的影响,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萨满跳神是滦河流域古老的宗教信仰,是引领北方文明发生、发展的历史逻辑与现象逻辑,开创了滦河原始体育文明,成为仪式体育的符号象征。通过历史发生学、哲学和宗教文化图式理论,对萨满与北方巫傩之间的统摄关系加以简化澄明,并对滦河流域仪式体育宗教祭祀文化哲理进行深层考辨。认为:萨满跳神是北方巫傩文化的分支,可追溯到红山文化时期;从体育“巫术说”角度提出滦河体育文明“萨满说”;巫傩与萨满跳神仪式体育的哲学意义在于用身体现实“在场”与“不在场”实践对原始体育宗教阴阳哲学观的深层逻辑支撑、克服与精神超越;巫傩面具与萨满跳神面具符号充斥着原始二元神论宗教思维,是假面阴阳哲学“能指”与“所指”的本义表达,在巫统与血统构成的关系谱系中确立“天、地、人”三界宇宙空间相通的哲学命题;巫傩向萨满跳神仪式体育推演的文化图式实践着自然宗教向神教、自发宗教向人为宗教、部落宗教向民族宗教变迁的文化程式。  相似文献   

11.
归隐于池州之后,沈辽先前贬谪于永州的悲剧心态才得到了明显的改变,这与池州与永州地域文化的差异关系甚大,可以说沈辽心态由沉郁转向旷达,池州特有的地域文化起到了甚为关键的角色。他以选择隐逸池州为乐,而池州的九华山、秋浦、齐山,以及池州的地域文化带给了他潇洒自得的心态。他又仿效李白、杜牧等人,开凿了池州的左、右二山,不仅为池州的地域文化涂上了浓厚的一笔,而且使它们成为了历史长河中不可抹去的痕迹。  相似文献   

12.
在民族传统体育复兴的背景下,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实地考察、对比分析等方法对湛江傩舞文化的起源、面具、表演、音乐等特点进行深入分析,表明湛江傩舞文化的存在和中原傩舞密不可分,源出中原;面具大都以整块樟木雕刻成,经久耐用、永不变形,色彩以黑、红、黄为主,线条朴实、夸张,色彩鲜明和谐;表演主要目的是祭神驱鬼、避邪驱灾,增加了表演的难度和观赏性;音乐器皿主要有陶鼓、月鼓、高边锣、钢胆、锣、鼓、号角等,表现出中原音乐与湛江音乐相结合的特色。提出了湛江傩舞文化的现代发展:通过挖掘与保护,傩舞的功能由娱神向娱人和健身强体转变,同时应与当地民间文化相结合走有地方特色的文化道路,应走出广东面向世界,为我国古老的民族传统体育的复兴提供有效的例证。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考察法,对徽州武术和徽州傩的共识性进行了分析,认为二者在文化、情感、功法与器械、传承方式、以及保护困境方面存在共识;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创编一种新拳种———武傩舞和建立合理有效的推广模式的构想。  相似文献   

14.
徽州傩文化体育旅游资源丰富,具有极高的开发应用价值。采用文献资料法及田野调查法,分析了徽州傩文化体育旅游资源具有群众基础扎实、形式丰富多彩、健身功能突出等开发有利条件,并深入探讨了加强遗产保护、探索品牌思路、创建科研团队和提升文化内涵等未来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池州学院学报》2020,(1):F0003-F0003
池州学院池州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成立于2018年,该研究中心由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常务理事、安徽省教学名师、池州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池州学院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胡文海教授担任主任,安徽省文化产业研究联合会副会长、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校联盟理事、池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库成员、池州学院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张军占副教授担任常务副主任。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地方传统文化出发,结合池州旅游产业的发展,从文化的物质、制度、观念三个层面分析传统文化在池州旅游形象宣传中的应用.试图从更深的层次去开发池州特色旅游资源优势,提升池州旅游经济的附加值.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对江苏溧阳社渚镇傩舞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作为民俗体育的组成部分,江苏溧阳社渚镇傩舞源远流长,目前傩舞的表现形式分为蒋塘竹马灯、嵩里跳幡神、河口祠山庙会、大田跳五猖、乘马圩冻煞窠、宋村关帝舞、新塘跳观音等.社渚镇傩舞现代传承的动力因素主要有国家政策的支持、乡村精英的带动、民众信仰的认同以及旅游市场的助推等.促进社渚镇傩舞的现代传承,需要进行空间再造,设立社渚傩舞的文化生态保护区;民俗进校,建立傩舞传承推广的合作机制;完善制度,形成傩舞传承保护的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18.
王兆乾先生是国内较早从事傩文化研究的学者,他多年执着于田野调查以挖掘贵池傩戏内涵丰富的田野文本,进而从理论层次、学术层次来探寻贵池傩戏的文化底蕴,改编创作了一系列贵池傩舞傩戏,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推动了贵池傩戏跨出山村,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9.
该文认为"黄金四目"可释为"黄金四面",即铜制的四面神像,是上古民众祭拜华夏祖先兼众巫首领的黄帝的宗教表现,黄金四面多与祭方、祭社的原始宗教仪式密切相联,今安徽祁门、贵池等地傩戏傩文化中多有此类原始意识的遗存.池州市贵池区桃坡乡诸地傩祭中礼神供盘上插刀当系古代副辜祭法之遗意.  相似文献   

20.
地域文化资源和区域文化产业相互之间的关系是区域文化产业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池州地域文化资源丰富,构成文化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深度挖掘与整合文化资源、创新文化资源的开发模式和形成有竞争力的文化产品是实现池州地域文化资源这一"比较优势"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