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影响南京市中学生参与足球运动主要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南京市各中学学生问卷调查与座谈,得出影响我市中学生参与足球锻炼的8项主要因素,分别为:1. 中学体育教育中无系统地足球技战术教学内容;2. 学习任务重;3.学校与社会的足球活动场地缺乏;4. 学校与社会没有广泛的足球业余活动组织或群众性俱乐部;5. 学校班主任不鼓励、家长限制学生参加足球活动;6. 个人足球水平有限;7. 个人经济实力无法承受参与足球运动的消费;8. 对足球没有兴趣。在分析以上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改善目前不太宽松的中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环境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2.
研究不同性别乒乓球运动员的注意能力差异,对乒乓球运动员的选材与训练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主要采用心理测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分别从不同角度对不同性别乒乓球运动员的注意品质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测试对象总体内性别间注意品质不具备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但表现出男子注意广度大于女子,女子注意转移优于男子。男性注意能力在注意的分配、注意广度和注意的稳定性方面的发展速度快于女性;女性新手和专家注意转移能力优于男性,即注意的灵活性好于男性。同一年龄组内的男女乒乓球运动员具有同等水平的注意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乒乓球锻炼后老年人动态平衡指标变化,探讨乒乓球锻炼对老年人动态平衡能力的影响,为乒乓球作为一种提高老年人动态平衡能力的锻炼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抽取11名无乒乓球运动经历老年人受试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乒乓球锻炼12周,每周4次(隔天一次),每次60min,心率保持80~120 bp/min,保证心率在靶心率的持续时间为 15 min左右的乒乓球练习,在实验前,每阶段最后一次运动后次日采用星状伸展平衡测量受试者动态平衡能力。结果:与实验前比较,受试者在各个方向所能达到的最远距离实验后均有不同程度增大,其中在第2阶段末右前方、右内侧、右后方、左后方和左外侧有显著性差异(P<0.05),右外侧和左后外侧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第3阶段末右前方、右内侧、右后内侧、左前方、左外侧和左前外侧有显著性差异(P<0.05),右前内侧、右后方、右前外侧、左前内侧、左后方和左后外侧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与第1阶段末相比,第3阶段仅有右后内侧出现显著性减少(P<0.05)。结论:12周乒乓球锻炼能有效改善老年人的动态平衡能力,对预防跌倒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外籍球员引进与中国职业足球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文献资料与调查访问等方法,对我国足球职业联赛引进外籍球员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外籍球员引进对提高我国职业足球联赛的水平,促进球市发展,引入职业足球运动员素质、球队竞争机制和作风建设等方面都具有积极作用.有效地推动了我国足球职业化、国际化和与世界接轨的进程.同时发现我国引进外籍球员总体水平不高,缺乏名人效应,影响国内球员的锻炼与培养等问题.从而对中国职业足球的持续发展提出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5.
对影响中国足球发展若干因素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采用资料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访问法,主要从影响中国足球发展的竞赛管理体制、国家体育政策、足球文化、经济等一些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力求找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中国足球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问卷调查法、数理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等多种方法,对我们U 15男子足球运动员的非智力因素进行了调查与研究,力图揭示本专项该年龄段非智力因素的现状,总结其特点与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我国U 15男子足球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整体水平不高;多数指标均低于集体项目运动员的平均水平;不同运动水平的U 15男子足球运动员在运动坚持性、注意稳定性、运动好胜心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深入了解父母体育行为对小学生运动参与程度的影响,促进小学生体育运动参与,提高少年儿童体质健康水平。方法:对天津市西青区四、五年级共计800名学生及其父母进行调查,收集数据,结合文献资料法进行分析、数理统计法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1)73%的学生父母的锻炼频次偏低,65%的父母次锻炼时长较短、总体锻炼量偏低,68.6%的父母依靠网络和电视作为主要信息来源。80.4%的学生锻炼频次为3次及以下,74.7%的次活动时长低于30min,将近68%的学生锻炼强度较低,39.6%的学生与父母一起参加体育活动。(2)兴趣爱好和体育意识观念是影响父母体育行为的主要因素;兴趣爱好(7.731分)、教师因素(7.561分)及家长因素(7.111分)是影响小学生运动参与的主要因素。(3)父母体育行为对小学生运动参与行为具有非常显著的正向关系(p<0.01)。结论:小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频率、时长和强度均存在不足;父母参与体育运动的时间越多、参与频率越高、体育兴趣越大、体育动机越积极,小学生运动参与的表现就越良好,对于运动参与的积极性就越高。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足球训练普遍存在大强度练习与实战需要相脱节的现状 ,设计大强度持球的练习方法运用于 U - 2 1组足球队的大负荷训练课。结果表明 :这种方法完全可以达到大强度练习的要求 ,且不影响整个训练课的效果 ,也论证了持球的大强度练习方法符合足球比赛的特点和实战要求。  相似文献   

9.
健身走、跑练习干预大学生社会体格焦虑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85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实验法、问卷测量等方法,研究健身走、跑练习干预大学生的社会体格焦虑水平.结果表明:每周3~4 次,每次30~50 min的中等强度的健身走、跑练习能明显改善大学生的身体形态、体成分,并能有效降低社会体格焦虑水平(且男生比女生明显),但体育课作用不显著;影响实验效果的主要因素是锻炼次数、强度、持续时间、组织方法等.  相似文献   

10.
乒乓球是我国国球,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同时有受众范围广、设备要求低、锻炼效果强等特点,能够培育学生的肢体协调性和反应速度等体育素养。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中,乒乓球教学可以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在实际教学中乒乓球的教学依然存在诸多问题,限制了其作用的充分发挥。文章旨在分析当前高职院校乒乓球教学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以期促进其成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30名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进行为期16周的健步走结合乒乓球运动干预,探讨健步走结合乒乓球运动对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同时对实验干预结束1年后实验组患者后续运动情况进行跟踪调查,以期为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提供一种较为有效、简单且易养成运动习惯的运动项目;方法:定制受试者入选标准,按性别比例1:1选取60名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名,且各组性别比例为1:1),实验组患者进行为期16周的健步走结合乒乓球运动干预,对照组正常生活(无运动干预且期间无其它规律性运动活动),实验干预前后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心理指标、生理指标评定,并在实验干预结束1年后对实验组患者后续运动人数及运动时间进行调查;结果:经过为期16周的运动干预后,实验组患者心理健康、生理健康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而对照组实验前后则无明显变化;实验干预结束1年后实验组80%以上的患者养成了良好运动的习惯,且大部分运动者周平均运动时间在lh~4h之间;结论:16周健步走结合乒乓球运动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命质量,且易使患者养成良好的后续运动习惯,因此,认为健步走结合乒乓球运动是一种行之有效且易实施的运动组合,应予以针对性推广.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实验法研究乒乓球、少儿健身拳及跳绳等不同方式16周中等强度运动前后儿童注意稳定性的变化,发现:乒乓球运动、少儿健身拳均能有效地促进儿童早期注意稳定性的发展,乒乓球运动的作用尤为明显,跳绳对促进儿童早期注意稳定性的发展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3.
乒乓球课持拍徒手练习教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乒乓球教学中,决定教学效果好坏的因素很多,但教师教学的方法、手段及学生练习时间的长短以及对学生对技术掌握的熟练程度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乒乓球教学课中应重视及提倡徒手持拍练习单项技术,并与步法移动相结合,为今后的移动击球打好基础.通过在乒乓课中增加对徒手持拍教学,有助于迅速形成对单项技术的概念,形成正确的技术姿式,合理的动作环节,强化持拍击球规迹对肌肉动作的感觉,对今后技术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应该说合理的技术动作是打好乒乓球的关键,是乒乓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因此如何合理地应用教学手段去让学生掌握好单项技术,既是教学重点,也是学生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运动强度的健身跑对促进女性大学生骨骼健康的效果.方法:选取51名女性大学生,设计不同运动强度的健身跑干预方案,进行为期12个月的运动干预,其中实验1组(较大运动强度组)15人,运动时心率控制在140-160次/min,实验2组(中小运动强度组)16人,运动心率控制在100-120次/min,实验对照组20人,在实验前后分别测试研究对象的骨密度(BMD)、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清骨钙素(BGP).结果:①实验1组的股骨BMD、血清ALP、血清BGP实验前后比较及实验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腰椎BMD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尺桡骨BMD差异不具有显著性;②实验2组的股骨BMD、血清ALP、血清BGP实验前后比较及实验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腰椎BMD、尺桡骨BMD差异不具有显著性.结论:①较大运动强度的健身跑锻炼在促进青年女性骨健康方面效果显著,健骨效果优于中小强度的健身跑;②健身跑运动对人体BMD的影响存在部位特异性.  相似文献   

15.
运用实验法、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分别对健美操、篮球、排球、乒乓球、武术选项课程大学女生的六项体质健康标准变化进行研究,旨在检验五项运动课程对促进大学女生体质健康发展变化的差异,为选项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依据.结果与结论:五项体育课程对促进大学女生爆发力素质具有显著性差异,排球比乒乓球、篮球、武术课程更能发展学生爆发力素质、比乒乓球课程更能发展学生力量素质;健美操、排球课程比武术课程更能发展学生呼吸系统的机能;对其它素质和机能、形态的促进与发展无显著性差异.建议对发展学生体质健康存在显著性差异的项目课程引起注意,并对其差异性原因和内在规律开展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实验教学是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对培养高质量的创新人才 ,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运动生化实验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着眼于 2 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 ,重新认识运动生化实验教学的目标与任务 ,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7.
乒乓球是中国的国球,在中国拥有上亿的乒乓球人口,然而对于乒乓球运动对青春发育突增期学生身体发育的影响却没见报道.通过对北京市海淀区青春发育突增期女生以及北京市从事乒乓球系统训练5年左右的适龄运动员,进行了生理、心理的全方位的测试,从分析乒乓球运动员在身心发育方面与普通学生的差异入手,较全面深刻地了解了长期乒乓球训练对青春发育突增期学生身心的影响,并得出乒乓球运动是有氧运动,对青春发育突增期的学生身心发育具有良好的效果,应作为中小学体育锻炼的重要手段进行更广泛推广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关于高校体育选项课对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分析不同选项班的达标成绩,发现对男大学生而言,田径、足球和篮球选项课对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有积极作用;武术、排球、乒乓球和拳击选项课有助于爆发力、上肢力量和投掷能力的提高;武术选项课还对速度素质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而对于女大学生来说,篮球、排球、乒乓球和艺术体操选项课有助于投掷能力和腰腹力量的发展;篮球、排球和艺术体操选项课对爆发力素质的发展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过度训练及其控制是现代运动训练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乒乓球运动员与非竞技项目运动员相比,面临着更高强度的对抗、更激烈的竞争,因此,也更容易产生过度训练。采用晏宁(2003)编制的《运动员训练状态监测量表》对100名乒乓球俱乐部运动员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对乒乓球运动员过度训练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乒乓球俱乐部运动员已经出现了过度训练的迹象;在应激和恢复的8个因子上不存在性别差异;在应激的4个因子上,未成年组运动员都高于成年组,训练年限"4年以上"组高于"4年及以下"组,"中专及以上"学历组高于"中专以下"组;在恢复的4个因子上,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