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人文精神与奥林匹克运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构成、体育的人文内涵以及现代奥林匹克精神进行了阐述,提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中“以人为本”的和谐精神可以为修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观提供新的价值取向,为完善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模式提供新的思路,为整合奥林匹克运动不同利益主体的冲突提供新的方法。奥林匹克运动需要注入中国传统体育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2.
李娜 《考试周刊》2011,(45):121-122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从思想、文化、教育等角度探讨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与学校体育的关系问题,并指出了两者已从多个方面体现出一定的融合趋势,如奥林匹克思想在现代体育教学中的渗透、奥林匹克文化的体育教材化等。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与学校体育的融合不是一蹴而就、一帆风顺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对学校体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刘泉 《机械职业教育》2009,(1):41-42,44
不同文化间通过相互吸收,相互借鉴,可以达到文化的共同繁荣。体育文化作为校园精神建设的一种途径和形态,构成了校园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教育和奥林匹克运动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传统的学校体育文化应与现代奥林匹克文化相互补充与借鉴。从育人的角度出发,有鉴别地吸收奥林匹克运动的精华,为学校体育的教育目的所用。  相似文献   

4.
奥林匹克运动是人类社会创造的文化成果,体现出丰富的精神内涵,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文章通过剖析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与实质,探究奥林匹克精神与素质教育、人文教育的融合点,旨在丰富体育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与途径,为高职院校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有用人才作贡献。  相似文献   

5.
奥林匹克运动是人类社会创造的文化成果,体现出丰富的精神内涵,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文章通过剖析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与实质,探究奥林匹克精神与素质教育、人文教育的融合点,旨在丰富体育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与途径,为高职院校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有用人才作贡献.  相似文献   

6.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奥林匹克精神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但是,近年来,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文化缺失.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现代奥林匹克精神以及奥林匹克精神的文化缺失进行研究,分析奥林匹克精神文化缺失的成因,提出奥林匹克精神理性回归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近百年来,代表西方体育文化的奥林匹克运动和具有典型东方文化色彩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相互影响和交融。本文通过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查阅奥林匹克运动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相关的文献资料,对奥林匹克文化和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产生背景进行了比较,分析两者文化产生特点及其存在方式,对两种文化进行了比较,指出奥林匹克文化和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未来发展中应该相互依存与补充,这两种文化将给世界人民带来良好感受和健康体验。  相似文献   

8.
奥林匹克运动的诞生发展过程也是奥林匹克文化诞生发展的过程,和平、友谊、公平竞争、和谐、奋进精神是奥林匹克精神的具体体现.人的和谐发展是奥林匹克精神的重要思想之一,它使古代奥林匹克运动实现了千年穿越,它是奥林匹克运动的灵魂,积极地指导着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而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的举行,必将使奥林匹克运动的和谐理念在中国得到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作为整个人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奥林匹克运动,他所体现的精神就是一种人文精神,或更确切地说,是人文精神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精神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既是推动奥林匹克运动蓬勃发展的精神动力,更是促进人类社会进步和人的自身全面发展的动力.选择人文视野作为研究我国高校体育人文教育培养切入点,关键在于人类文化与体育之间本身就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奥林匹克文化是以教育为核心,以体育为载体的文化。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是以人的和谐发展为目的。"人文奥运"理念强调现代体育运动与人文的关系,以人为文化的发展核心。奥林匹克教育与素质教育目标相一致,体育运动必须与教育、文化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文化是奥林匹克运动的灵魂,奥运会是全世界超种族、超文化、超等级、超地域的人类的巨型狂欢节,是当代世界规模最大的主题性国际文化活动,它是世界各民族文化艺术尽情展示、交融互惠的现实平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和谐”的思想,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补充和丰富。文章在分析了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基础上,结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精神,提出了抓住北京举办2008年“人文奥运”契机,在继承和借鉴中构建和谐文化。  相似文献   

12.
根据《奥林匹克宪章》第6条规定,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通过开展没有任何形式的歧视并按照奥林匹克精神——以互相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比赛精神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而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和平与友谊"贯穿于世界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是奥林匹克运动的题中应有之意,也成功的塑造和体现了奥运的精神文化价值、社会学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3.
教育是奥林匹克运动永远不变的内涵,《奥林匹克完章》里明确指出,“奥林匹克主义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均衡发展的一种生活哲学。奥林匹克主义谋求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相融合,创造一种以奋斗为乐,发挥良好榜样教育作用并尊重基本公德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奥林匹克主义的中心思想是人的和谐发展,它将体育运动与教育和文化相结合从而使人实现和谐发展。奥林匹克运动最重要的功能是教育,深入理解和践行奥林匹克教育的主旨精神,对优化高校体育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今天,体育人文精神更加关注人类的生命、生活质量,更加关注人类社会公平、公正、团队、特性等优秀品质塑造,更加关注人、社会、自然、体育之间的和谐.具体而言:首先,体育人文精神是现代体育文化的本质,是区别于其它文化的主要标志.虽然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出现了多样的体育文化体系,以及千差万别的精神内涵特质,但在今天,在全球化、市场化、知识经济时代的共同作用和影响下,它们都形成了一个共同的指向,即促进人类的协调发展.作为主流体育文化的奥林匹克文化在向全球推广其文化特质的同时,也逐渐接受到不同文化体系的作用和整合,进而使其人文精神内涵不断发生着解构和建构.尤其是在中国社会的现实语境中,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刚健有为"、"崇尚和谐"等精神特质逐渐和其紧密结合在一起,进而在体育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奥林匹克运动对中国高等体育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体育史学、体育理论等多种学科原理,结合文献资料、综合分析法等,对本选题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奥林匹克的精髓是教育,从一产生就担负起青年培养的社会教育任务.奥林匹克主义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和平精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世界和平美好;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认识到奥林匹克运动在我国高等体育教育中特殊的教育价值,并努力探索其与奥林匹克运动的融合之路.  相似文献   

16.
奥林匹克运动对大学体育的影响是深远的,本文就大学生中进行奥林匹克教育的必要性、奥林匹克教育对大学生教育的影响,奥林匹克运动对学校体育文化的影响,奥林匹克运动对中国体育发展的影响四个方面阐述了奥林匹克运动对大学体育教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现代奥林匹克教育思想秉承了奥林匹克运动悠久的教育传统,在新的时代,要宣传人文精神、和谐思想、和平主义;同时,奥林匹克教育符合时代精神,催人向上,作为构成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和塑造现代人的重要任务,为构建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社会而不懈努力。奥林匹克教育的侧重点之一就是将北京奥运三大理念与奥林匹克教育相结合。北京奥运把体育文化与东方文化结合起来,以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雄厚积累和独特的魅力丰富奥林匹克教育的思想宝库;中国传统体育将以其充满着个性魅力的价值观念、文化观念、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对奥林匹克的教育价值和教育方式产生深刻影响。在中国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工作必须做到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坚持面向本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发展思路,使奥林匹克教育实实在在地进八人们的生活,真真切切地走入人们的心中。  相似文献   

18.
任洁 《华章》2012,(10)
奥林匹克文化的内涵主要体现一种理想、精神或主义.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体育活动了,它把体育所富有的内涵加以提炼、总结和升华,归纳出“奥林匹克主”“奥林匹克精神”,并在奥林匹克运动中努力加以实践.  相似文献   

19.
人文奥运就是通过坚持以人为本办奥运的过程,达到提高人民文明素质和健康素质,普及奥林匹克精神的目的,人文奥运理念蕴涵了丰富的文化理念和精神价值,人文奥运理念的确立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体现了奥林匹克运动中健康有为的生活方式.北京奥运验证了优秀文化都具有很强的继承性和延续性.继承和宣传传统文化、发展先进文化就会凝魂聚气,中国传统文化就会强基固本.弘扬"人文奥运"精神是中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坚固基石.  相似文献   

20.
学校武术是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体育、传播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在中国武术逐步向国际化发展的趋势中,武术自身也需要改革和调整,在保持民族性的同时加快与奥林匹克文化思想的交流和融合。思索、宏扬和发展学校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奥林匹克文化的结合点,以便更有效地积极开展迎合奥林匹克精神和学校武术教育,是中国学校武术发展的方向和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