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5 毫秒
1.
高中物理关于机械波的衍射,课文是以水波和声波为例,指出:“能够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跟波长相差不多.”关于光的衍射,课文的结论是:“在障碍物的尺寸可以跟光的波长相比甚至比光的波长还要小的时候,衍射现象就十分明显了.”...  相似文献   

2.
高中《物理》第三册(必修加选修)第二十章第二节“光的衍射”中有较多的实验插图,阅读材料还有泊松亮斑的介绍.波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是缝、孔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跟波长相差不多或比波长更小.光也是一种波,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教材上给出单色光通过狭缝和小孔发生衍射的照片,一般学校还可以用2513(GY-1型)激光光学演示仪在课堂上对单缝衍射、三缝衍射、光栅衍射、圆孔衍射和方孔衍射、矩形孔衍射、三角孔衍射等实验进行演示。  相似文献   

3.
一切波都能发生衍射。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而波能够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跟波长相差不多。怎样理解上述条件呢?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由于学生对上述条件领会不够深刻,导致在实际运用中出现误区,现予以指出。  相似文献   

4.
1怎样才能称为“相比”? 高中物理必修教材指出:“在光的波长比障碍物小得多的情况下,衍射现象不明显,光可以看作是直线传播的.在障碍物的尺寸可以跟光的波长相比甚至比光的波长还要小的时候,衍射现象就十分明显了.” 障碍物怎样的尺寸才称得上可跟光的波长相比呢?今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单缝衍射照片提供的数据估算一下. 照片显示的是:用一束平行红光照射0.lmm宽的单缝时,发生了很明显的衍射.红光的波长范围为0. 77μm~0.62 μm,不妨取λ=0.7 μm,缝宽d=0.1 mm,故d-λ=143,即缝宽是波…  相似文献   

5.
史献计 《物理教师》2010,31(4):22-23,25
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在一个人身上的表现有不均衡现象.”这说明人存在个性差异现象.那么,如何对“差异化”的学生实施物理教学来实现全面发展学生物理科学素养的课程目标呢?如何让物理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的学生在物理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大众物理观呢?分层异步教学对解决这些问题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6.
[实验目的]1.了解游标卡尺的原理掌握其使用方法.2.用卡尺观察光的衍射现象.[实验原理]1.练习使用游标卡尺游标卡尺是利用主尺和游标尺上每一最小分隔之差,把不易直接测量的微小量通过“放大”,显示成容易测量的较大量,从而提高测量的精度.2.观察光的衍射现象利用卡尺的两外测脚形成单缝,当单缝宽度与光波波长相近时,就能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  相似文献   

7.
物理知识和规律包罗万象,概念的外显形式抽象且深奥,对于初学物理的初中学生而言理解上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如果处理不好,容易影响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和兴趣.如何提升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类比法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符合物理教学规律.应该从学生熟悉的事物、现象和方法出发,引导学生分析知识之间的相同或相近的方面,或用相同的方法进行科学的推理,从特殊到特殊,再推向一般地进行物理问题的思考.本文从建立概念、科学推理、习题解决三个角度就初中物理教学如何应用“类比法”进行简单的分析.望能有助于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8.
程学军 《物理教师》2000,21(3):19-19
笔者认为,对于“布朗运动”的教学,不仅应要求学生了解这个微观事实的客观存在,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充分理解“布朗运动”的物理实质、研究方法,并从中得到思维能力的培养.1现象 1827年,植物学家布朗用显微镜观察浮在水里的菌类孢子──花粉颗粒时,发现花粉颗粒不断地发生激动,颗粒越小运动就越激烈.布朗开始认为是生命特有的现象,后来他又观察到研磨得十分微细的无机物质微粒也发生同样的现象.这就是“布朗运动”.那么,这种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2 猜想 学生回答:因为花粉颗粒是由分子组成的,由于分子在做无规则的热运…  相似文献   

9.
年复一年的物理教学中,我常听到学生向我说起“一拿物理题目总是无从下手.听老师讲解或一提醒我其实全会”;“物理学会容易但做题难”;“物理题目容易做错”等.原因在什么地方?我想这主要是我们不会审题造成的.那么.何为审题?如何将审题环节做得更好呢?在此也谈谈关于审题方面的几点个人看法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虞剑 《成才之路》2011,(36):93-I0018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物理新课程提出的一个基本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即物理要贴近生活,善于留心生活中的现象,然后经过观察思考,发现其中的物理规律,对生活的感知由表象而转为内在。“从物理走向社会”即物理要联系实际,将物理理论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去,在你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帮你更好地理解物理,让你从书本中解放出来,彻底进入到真正的物理世界——社会。那么初中物理课堂要怎样来体现这个理念呢?  相似文献   

11.
再谈超声速多普勒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蓉娟 《物理教师》2005,26(12):39-40
多普勒效应是一种重要的物理现象,它是指波源和观察者间发生相对运动时观察到的波的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在人教版(2003)高中第二册物理(必修加选修)教材中,以声波为例介绍了多普勒现象.当声源相对于观察者以低于声速的速度运动时,观察者听到的声频变高或变低,这种现象在实际生活中能很容易观察到,所以是被学生所熟知的.但是,当声源运动速度等于或大于声速时,多普勒效应又怎样呢?这是一个奇特而有趣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作进一步的探究.  相似文献   

12.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充分利用物理实验,结合自学与讨论,教师再加以巧妙点拔,不失为一种培养学生“主人”意识、提高学生素质与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有效方法.现以对高中物理教材必修本第二册“双缝干涉”和“薄膜干涉”两节的教材处理为例,将我的做法介绍如下.在备课时,将两节教材合并,讲课时仍用2课时完成.第1课时:教师首先简要介绍历史上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扬用实验成功观察到光的衍射现象的史实;然后布置学生阅读“双缝干涉”一节的内容,要求了解这节教材的基本内容,再将学生分成4人一组,用双缝…  相似文献   

13.
物理教学应该给学生带来什么?这是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颇有“生命力”的问题.从学生发展的角度讲,走出校门的学生对所学过的物理知识大多不再记得,多数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也与物理没有直接关系.那我们如何理解物理教学呢?爱因斯坦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什么是教育?当一个人将在学校里所学的东西全部忘记后,剩下来的就是教育.”同时,〈物理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也提出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或作决定时能尝试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研究方法”,将物理思想方法的教学提到一个新的高度.由此,我们认为:物理教学的不只是传授给学生物理知识,更重要是的将物理思想方法植根于学生的大脑之中,形成所谓“缄默知识”,以让他们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14.
物质的鉴别就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把几种物质区分开,其原则是:用最简单的方法,最少的试剂和最明显的现象进行鉴别,以达到简便、快速的最佳效果.所谓最简单的方法是指能用物理方法鉴别的就不要用化学方法鉴别(标明“用化学方法鉴别”的除外),能一次鉴别的就不用多次.所谓最少试剂,就是能用一种试剂鉴别开的就不要用多种试剂.所谓最明显的现象,就是通过实验使各鉴别物质有明显不同的现象产生.  相似文献   

15.
崔相德 《成才之路》2009,(12):47-47
学生普遍感到物理难懂难学.思想负担较重。怎样才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负担呢?我认为还是要从课堂教学入手.物理课堂教学形式有多种多样,怎样把教学的侧重点由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上来,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呢?笔者认为要抓好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16.
当幼儿面对某些具体的事物或现象时.常常会问一些“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的问题,这种随机产生的对科学的好奇现象我认为是偶发性科学活动信息。如何让幼儿偶发的科学兴趣成为有效的科学探索活动呢?教师的指导是关键。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的基本观点之一就是从物理走向生活,再从生活走向物理.也就是说,要把学到的物理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只有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学有所用,才能变科技为第一生产力.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只要平时注意多观察,多思考,多做实验,就会发现原来在我们实际生活中存在着很多与物理有关的知识,或可以用物理进行解释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改学生作文.时不时见到同学们喜欢用一种“副名结构”的词。这种词可不可以用呢?请让我先谈点对这种“副名结构”现象的了解、看法和认识等。  相似文献   

19.
在解答高考物理题时,常常有一些同学在列出物理方程后,由于解方程方法不妥,耽误了过多时间,从而影响到答题速度.那么能不能用一些特殊方法,快速解出物理方程进而提高答题速度呢?只要仔细观察所列方程组特点,灵活使用解方程组的方法,快速进行消元、降次等数学方法即可.  相似文献   

20.
在胶体电泳实验中,为证明胶粒带电,以及带正电还是带负电,常用有色胶粒向两电极的运动情况来判定.如果电极周围是无色透明溶液,有色胶粒运动到电极周围,颜色会有明显变化,现象会很明显.如何界面鲜明地把这种无色溶液“嫁接”到有色胶体溶液上面去呢?这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关键.为实现这一设想,我设计了一套装置.用滤纸片、玻璃管、胶塞、胶布条、稀食盐水,做成类似液体电极的装置(为便于叙述以后权且称为液体电极).把这个装置用密封法“嫁接”到有色胶体溶液的液面上.之所以密封是克服滤纸片不能阻止液柱下落的缺点.用滤纸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