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后现代主义知识观视野下的新课程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后期在西方社会掀起了一股后现代主义思潮 ,它强烈地冲击着各个领域 ,知识观也不例外地受到了影响 ,产生了后现代主义知识观。后现代主义知识观是对现代主义知识观的批判、反思和超越。知识观既是课程改革的基本内容 ,又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前提。后现代主义知识观为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实践理性是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底。它既是对实践唯物主义理性观的直接继承和发展,又是对理论理性和工具理性的批判鉴借和扬弃。它实质上是科学实证理性与价值审美理性的高度契合,反映和体现着邓小平哲学的实践精神和思维风格,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性具体观,与实用主义、功能操作主义以及经验主义等划清了界限,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现代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西方教学科学化运动。工具理性主导的有效教学观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也导致了人的主体价值的丧失;有效教学向价值理性转向,价值理性的有效教学在实践中也遇到诸多操作难题。摒弃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二元对立的有效教学观,实现两者的统一是有效教学发展的必然之路,以科学的方法实现学生主体性发展是现代有效教学的归宿。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主义的哲学思潮为高校体育教育提供了新的视野,为相关理论研究注入了新的血液.后现代主义注重“批判”与“否定”,强调“多元化”,主张“去中心”,促进“境遇化”,坚持“非理性”,从目的观、课程观、教学观、师生观的维度,对高校体育教学观进行哲学批判,并运用后现代主义哲学观对其重塑,丰富高校体育教育观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人类从原始蒙昧状态发展到今天,知识被视为教育活动的一种核心要素,对知识的正确认识和看法对教学价值取向起着支配性的、决定性的作用。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社会、不同文化背景之下往往呈现出各种不同的知识观,而每一种知识观下的教学价值取向不尽相同。当代社会,我们应当尝试着使教学价值取向走出传统知识观的统摄,从当代知识观的视角出发,以知识与学习者的个体生存意义建构间应有的关系为切入点,重新认识科学的知识观,并以此来引领教学本真价值的回归。  相似文献   

6.
主持人语:按照后现代主义的观点,现代远程教育是一场课程教学活动中的“了不起的笑剧”,它在否定了传统课堂教学的经典性知识叙述模式和价值意义的同时,极大地拓展了远程教学知识叙述模式的可能性与自由度,将原本曾经深不可测的课程知识理性世界,变成了丰富直观的课程知识现象世界,将原本神秘复杂的课程教学先验世界,变成了平凡简单的课程学习经验世界,它使得学习者在一种颠覆了知识叙述主题、拆解了知识叙述语言、消解了知识叙述中心、离散了知识叙述结构、拒绝了知识叙述深度遭遇的媒体教学情境中,体验到游戏化知识学习的快乐。目前,游戏化学习,作为远程开放教育模式中“快乐学习”的代名词,正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人们殷切期望以它为切入点,获得远程教育的新突破。基于此,我们特推出两位青年学者的观点,以飨诸君。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半叶西方社会流行的一种哲学和文化思潮.其影响遍及社会各个领域,它强调反思与批判、承认"差异性"、提倡多元化思维、推崇平等与对话,其理念为解决现代性的教育弊端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新的思维方式,同时也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启示.本文通过比较与分析得出了后现代主义视野下新的德育观、学生观、课程观和师生观.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图通过对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的剖析,充分理解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的深刻内涵,为语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理解与交流、批判与思考和审美与体验,为语文教学改革注入新鲜血液。  相似文献   

9.
在《呼啸山庄》中,"文明"、"理性"隔离了希刺克厉夫与其恋人凯瑟琳,使他们孤立于周围的世界。强烈的孤独感与隔离感使他们充满了绝望,这正是现代主义人际观的写照。艾米莉也试图表现一种人与人及人与自然和谐、沟通的美景,这符合了后现代主义人际观。具体体现在凯瑟琳对呼啸山庄刻骨的眷恋及对希刺克厉夫心灵交融的爱情上。第三代人物哈里顿和小凯瑟琳消除了文化、环境的隔膜,和谐相爱也是后现代主义人际观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英语本科教学在高校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国内高校英语本科教育的不足不仅体现在教材的编写以及教材内容的理解上,而且也体现在专业课程的配置上。专业理论教学基本囿于语言学以及跨文化交际的知识,甚少关注西方文论教学尤其是后现代时期西方文艺理论教学。这既不符合后现代主义的教育目的观,也不符合后现代主义关于课程设置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北京体育大学学生在知识、精神、行为三个层面的道德、法律、文史哲、审美及环保素质。发现体育院校大学生在注重诚信、善于沟通和健康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人文素质较突出,哲学道德素质是短板和软肋,表现为哲学知识差、较高的人生观迷茫比例和较低的共产主义理想认同率。究其原因,是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和缺少马克思主义信仰所致,加强人文教育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化解这场科技与人文危机的唯一出路。建议成立人文素质教育委员会,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选修课制度改革,更新课程教学理念,挖掘体育学科的人文内涵,加强校园人文环境的建设和社会实践环节。  相似文献   

12.
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我国当代道德体系中的核心内容.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传统民族精神重德与知耻思想的演绎,是对以人为本、大一统和整体精神、以及爱国主义和自强不息等民族精神的继承与创新,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爱因斯坦讲"教育的目标始终应当是学生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只是作为一个专家。"育人"并非"制器",知识不等于素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高也不等于素质高。素质教育不只是知识的传授,也不只是知识的简单积累,素质是知识内化为人的品格。素质教育是一种育人观念。素质教育与校风建设相辅相成。素质教育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良好校风必定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相似文献   

14.
创新型教师素质及其培养模式探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创新型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是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较高的创新能力,扎实系统的专业知识、文化基础知识,良好的教育教学实践操作能力,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学生观.在我国高师4+0组织模式短期难以改变的情况下,为培养创新型教师,建立创新型教师的高师培养模式,以其培养模式的工作模式为突破口,对培养模式的各部分、各环节进行优化,进而达到培养模式的整体优化.  相似文献   

15.
大学体育对加强学生协作能力培养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经济时代对人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分工的细化则更呼唤着人的交流合作的精神,而这正是当前大学生所欠缺的,针对这一急需解决的问题,从高校体育教育的角度分析了加强大学生协作精神及协作能力的意义,并提出了在体育活动中培育学生协作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用科学发展观引领金牌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牌文化旨在强调培养人才、夺取金牌、创造一流业绩过程中所应具备的顽强拼搏、勇攀高峰的一种价值理念和精神气质。通过分析科学发展观与金牌文化建设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阐述了金牌文化建设既要坚持以“发展”为主题,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提出了用科学发展观引领金牌文化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定位、实行弹性教学体制、改革课程体系、创新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等一系列问题上.提出新的构思和设想.提出面向21世纪,培养具备创新精神的体育人才的教学模式,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具有“宽基础、厚知识、高素质“的体育教育复合型的通才提供有益思路.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人文教育和体育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的分析,提出体育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扮演知识传授中的中介者、人文精神的熏陶者、创新精神的表率和体育大学生的知音和倾听者等角色。  相似文献   

19.
科学精神与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一样,是构成科学素养不可缺少的要素,也是当前科学教育最缺少而又是人们最需要的素养。文章论述了在物理学科教学中应怎样从求实精神、理性精神、怀疑精神等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已经广泛应用到各个教学领域,在《体育管理学》中,适当使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深化课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实操技能和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