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例:两数之和是2197.8,大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就等于小数,问两数各是多少?解法一:可把问题转换为分数应用题,用解分数应用题的方法求解。大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即大数缩小了十倍。若大数为1,小数是大数的1/10,两数之和可表示为:1 1/10=11/10。问题可转化为:一个数,再加上它的1/10,和为2197.8,问两数各是多少?也可转化为:一个数的11/10是2197.8,问两数各是多少?这时,可按“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这个法则来求解。即:2197.8÷11/10=2197.8×10/11=1998(大数)1998×1/10=199.8(小数)解法二:按比例分配法求解。设…  相似文献   

2.
一、语言生动,激发兴趣数学语言除了它所特有的简洁与准确外,还应该风趣生动。如在教学《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一课中,小结时我是这样说的:“小数点这个活泼的小调皮它左右都可以蹦,它这一蹦啊,可就蹦出大作用来了!”这种拟人化的语言,使学生眼前仿佛出现了蹦蹦跳跳的小数点,学生情绪活跃,积极归纳:小数点向右跳一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向右跳两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倍;向左跳一位,原来的数就会缩小10倍Z向左跳两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0倍……“哎,这个小不点,我们可真不能小瞧它呀!”二、实验…  相似文献   

3.
2月9日晴在奇妙的数学王国里,有许多数字和符号,小数点就是其中最不起眼的一个,但它的作用可不容忽视。它是整数和小数部分的分界记号,可以让数字更加精确。我来说一下它的神奇之处:在一个带小数点的数字里,如果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整个数就比原来缩小10倍,向左移动两位,整个数就比原来缩小100倍。相反,如果这个数字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整个数就比原来扩大10倍,向右移动两位,整个数就比原来扩大100倍。  相似文献   

4.
在今天的数学课上,老师出了这样一道题:有一大一小两个数,已知大、小两数之和是364,并且大数去掉个位数字后,就等于小数,求大数是多少?  相似文献   

5.
换个说法     
问题:甲、乙两数的和是16.5,甲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正好等于乙数,甲、乙两数各是多少?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具体形象思维仍占优势,这样势必使小学生在解答某些较抽象的题目时存在困难。为了变抽象为形象,我们认为配合示意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例1有一个小数,先把它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再向右移动一位,结果()。对于这样一道题,我们就可以配合示意图帮助解答。↑先设原小数0.10.0010.01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现小数→→例2一个正方体棱长之和扩大4倍,它的表面积就扩大()倍,体积就扩大()倍。这道题看似复杂,不过配合示意图也能轻而易举…  相似文献   

7.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基础。其教学难点是小数点位置移动,位数不够用“0”补足时的情况。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教学中,学生较难掌握的是小数点向左移动位数不够时,易忘添零或多添零。在教学中,我采用投影手段,制作复合抽拉式投影片进行教学,有效地突破了这一教学难点。如,先映出图1表示7603,再抽拉图2形成图3,表示76.03,这时把图2向右拉动一位,表示760.3,扩大10倍。再把图2向左拉动一位、两位各表示76.03、7.603,分别缩小10倍、100倍。…  相似文献   

8.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一课的例1,浙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课本是这么排版的:例1把0.005米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一课时,遇到了这样一类题: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先向右移动若干位,再向左移动若干位(位数不同),结果跟原来的小数比怎样?数据小一点儿,学生还能在那里数数,数据一大,学生们便无所适从了  相似文献   

10.
一、求最大公约数 方法导引求最大公约数有辗转相除法和更相减损术两种方法.辗转相除法是当大数被小数除尽时,结束除法运算,较小的数就是最大公约数.更相减损术是当大数减去小数的差等于小数时停止减法,较小的数就是最大公约数.  相似文献   

11.
<正>“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是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和除法”单元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引导学生观察小数乘法算式,根据乘数与积中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发现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并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小数与小数相乘作铺垫。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主要有两个着眼点: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乘法算式中乘数与积的变化,逐步聚焦小数点移动的方向和移动的位数这两个要素,归纳出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二是加深对规律的理解与运用,突出小数点位置移动蕴含的计数单位变化的算理,进一步从数的意义和运算的角度,  相似文献   

12.
最近组织了一次由全镇小学五年级学生参加的数学竞赛,其中有一道题是:“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结果比原来的数增加了221.76,求原来的数。”但很少有人解答出来。其实,解答这类题目并不难,它的理论基础是“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现将有关计算方法揭示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一、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把学生置于恰当的位置,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这就需要留给学生参与学习的时间,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知识。教师应以积极的态度,认真倾听学生发表意见,让学生做到想说、敢说。如教“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一节时,教师为每个学生准备一套数字卡片及一颗钮扣,让学生动手操作,引导观察小数点(钮扣)位置不同,数的大小变化情况,思考并小结规律。如23.45,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后是几?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后是几?如…  相似文献   

14.
案例1.巧妙引入师:同学们,在数学王国里有一个活泼机灵的小天使,你们想认识她吗?生:想。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神奇的小天使吧。(板书课题:神奇的小数点)生:哦,原来是小数点。师:你可别小看她,她的神奇法力可厉害了。只要她稍作移动,就会引起每个小数发生大小不同的变化。2.探究规律师:大家不妨试试,把0.004米的小数点向右分别移动一位、两位、三位,看看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生:好。(学生激烈地讨论起来。)师:哪个小组能汇报一下讨论的结果?生:我们组发现,把0.004米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分别得到了0.04米、0.4米、4米…  相似文献   

15.
我们知道:当披开方数小于1或者大于100时,求其算术平方根不能从《平方根表》中直接查得,而要根据查平方根的“移位法则”,即“被开方数的小数点向右或者向左移动两位,其算术平方根的小数点则相应地向右或者向左移动一位”来求。可是,对于初学者来说,他们在应用“移位法则”时.往往对于向左还是向右移动小数点不能很好把握,所以常常出错。尤其是遇到有些题型(如例2、例3)更容易犯“糊涂”。这里向大家提供一种补充方法,它可以有效地  相似文献   

16.
听两位教师执教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认识小数》一课,讲完“像上面的0.5、0.4、I.2和3.5都是小数。小数中间的点叫做小数点,小数点的左边是整数部分,右边是小数部分”之后,两位教师组织了不同的练习。  相似文献   

17.
[题目]把一个小数扩大100倍,然后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再把小数扩大100倍,最后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得到的数是3.52。请问:原来这个小数是多少?  相似文献   

18.
一、理清知识脉络掌握知识结构可通过下表系统掌握本章所学知识。小数的意义(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大小不变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大小的变化小数大小的比较计数单位、数位读法与写法小数和复名数高一级单位低级单位用进率除(根据进率,小数点向左移)单名数与复名数的改写求近似数用进率乘(根据进率,小数点向右移)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二、抓住知识重点正确理解概念1.正确理解小数意义。对于小数意义的理解,容易出现这样一些理解上的错误:“小数就是有小数点的数”、“小数是比整数小的数”、…  相似文献   

19.
在教学“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内容时,我在讲清小数点移动的变化规律以后,指导孩子们做了一个数学游戏,收封了较好的效果。游戏的方法是:剪好同样大小的硬纸板若干块,分别写上0、1、2、3、4、5、6、7、8、9等数字。0的纸板应适当多几块,另加一块画有小圆点的纸板,用做小数点。游戏开始,按需要,每人拿一块纸板,举上头顶连同小数点,排成一横行,组成一个小数,(当然熟练后也可组成一个整数),让全体同学读出这个数。然后由老师或学生干部发令:“这个数扩大100倍!”(也可以说乘以100),于是拿小数点的同学开始移动,他向右移动两个位子,刚才的数起了变化,全体同学再齐读这个起了变化的小  相似文献   

20.
一、教材简析本节编排了三个例题。例1着重从正、反两方面讲清小数点的位置向右(或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例2着重讲清要把一个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