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使用《自评生活事件量表》《生命意义感量表》和Kesler10量表对323名大学生进行测试,探讨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生命意义感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得分呈显著正相关,生命意义感与负性生活事件、心理健康得分呈显著的负相关;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在负性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代大学生生命失落的心理现状,从什么是生命的意义入手,尝试性地解答了大学生对生命意义之惑,并指出,要大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重点突出生命意义教育,以唤醒生命之爱,引领大学生正确认知生命,使其充分发挥出生命的创造力,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最终实现各自的生命意义。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很多心理问题其实是生命困顿问题,鉴于此,本研究以生命意义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基础,以全新思维按照生命内在需要和成长规律构建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并结合已有的相关研究与经验,对生命意义视野下开展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心理健康教育要从生命意义的视角,关注生命成长,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实现对生命价值的理解、生命意义的追寻。心理健康教育要尊重生命存在的状态及内在规律和特点,直面人的生命活动,促进生命成长。现行的心理健康教育过分重视形式,漠视生命存在,注重“心理和行为”的辅导,忽视对生命体验的培养,简单统一的指导方式、方法,压抑了生命的创造力。同时教育的积弊,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生命的健康成长,造成了生命的异化和扭曲。心理健康教育要唤醒生命意识,珍视生命存在;让学生回到真实的生活中,体验生活,体验生命,找回自我,真正实现生命的自我发展与自我创造。  相似文献   

5.
生命意义视角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关注所有学生生命的长远发展,为不同的生命个体开启不同的发展方向;教师与学生相互激发与和谐共生;倡导大学生自助式心理健康教育,注重生命价值的自我体验;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高校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承受着巨大的社会、生活压力,面对社会变革中出现的一些深层次社会矛盾及现实的冲突与压力,不可避免地产生焦虑、不安和恐惧等心理问题,进而出现““无聊”、“空虚”或“无意义”等精神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做出相关分析,并从积极心理学研究的认知、情感、动机三个视角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本质、引领大学生追寻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激发生命欲望,提升生命的质量,帮助大学生建构正确的积极的生命价值观,拥有幸福健康的人生。  相似文献   

7.
生命意义可以给予个体一定的存在感和方向感,Frankl 认为,人的一生都是在追求自己生命的价值。生命意义感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拥有较高水平生命意义的青少年通常会更快乐,对自己的未来更有信心;反之缺少生命意义的青少年更易感到焦虑,自我概念不清晰。本篇文章将从家庭、人际、学业三个角度出发,分析青少年生命意义缺失的原因,提出相应建议,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高校教育的重点和难点。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研究和应用的重要理论,其在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积极心理学进行概述,进而分析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指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从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路径,以期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效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葛春娱 《文教资料》2009,(20):219-220
本文围绕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从"心理健康的定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心理问题的教育措施"等方面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朱佳隽 《成人教育》2012,(4):106-107
提升个体生命价值,获得幸福感已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议题,帮助大学生关爱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实现个体生命价值,提升生活质量、获得生活满足感和幸福感,最终促进其自身健康和谐发展,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从心理学视角分析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和主观幸福感总体特征,探讨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在培养大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生命价值观的同时,获得对幸福感的感受能力.  相似文献   

11.
This study examined whether religiosity is subsumed under the broader construct of meaning in life as a predictor of psychological symptomology in college students from two ethnic groups. Data from 299 undergraduates indicated that among European-American students, religiosity predicted little variance in psychological symptomology and was subsumed by general meaning in life. Conversely, for African-American students, perceived meaning in life predicted little variance in symptomology and was subsumed by religiosity. The findings demonstrate that the link between religiosity and mental health among college students differs as a function of ethnic group membership and illustrate the perils of neglecting ethnicity when examining predictors of mental health variables.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从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心理健康教育以及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观点来看,都有必要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校园文化作为高校的育人环境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建设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3.
面子在国人的心目中有着典型的社会意义。大学生在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受到面子观的影响;不良面子心理对他们的人际关系、自我发展、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程度的危害,通过完善人格,加强自我意识教育,丰富知识等途径培养大学生正确的面子观。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生命愿景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与生命愿景量表对不同年级28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并用SPSS13.0软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女大学生生命愿景整体水平略低于男生,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消极生命意义的得分显著低于男生;男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没有显著差异;各个年级在焦虑、恐怖和偏执的因子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大学生生命愿景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但消极的生命意义与SCL-90各因子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宗教信仰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各方面都有重要影响,研究从心理学角度探讨了宗教信仰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通过SCL-90和主观幸福感量表调查得知,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良好,但在躯体化、强迫、焦虑、恐惧因子方面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少数民族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总体水平较高,他们在总体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水平较高、消极情感较低;宗教信仰对少数民族大学心理健康和主观幸福感起积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自我同一性理论是当代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观点,其主张人格的发展过程是个体对社会及团体价值的认同,是个体在人生发展的不同阶段对自身生存理念的不断整理与整合。研究该理论有利于从心理学的不同角度思考大学生在人格发展和心理健康方面的突出问题,因此,文章在分析该理论的发展、意义、主要观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对大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在探究生命教育背景、内涵、目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对石家庄市高校生命教育开展现状进行实际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心理压力过大,缺乏对生命价值与意义的深层次认识;高校在生命教育课程设置、心理健康教育与宣传、校园实践活动的开展上都存在不足。高校生命教育的实施途径有:进行课程开发,建立生命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构建三级心理健康工作网络;寻求多样化生命教育形式,开展丰富的校园活动。  相似文献   

18.
陈为 《湘南学院学报》2012,33(6):98-101
依照党的教育方针和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要求,对大学生加强爱情观教育,确保大学生身心健康和学校和谐稳定,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紧迫任务,针对当前大学生在爱情观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探析了加强大学生爱情观教育的重点与途径。  相似文献   

19.

School burnout refers to psychological reactions to academic stress and loads and has been identified as a risk factor contributing to academic failure and subsequent mental health challenges. However, academic motivation, hope, and meaning in life can be potential combating factors against school burnout. This study aimed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academic motivation on school burnout in college students and explore mediator roles of hope and meaning in life. A path analysis was performed with the data collected from 544 Turkish college students to test the 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irect effects from the three academic motivation variables to school burnout variables were larger than the indirect effects. Both mediators played roles in the relations between amotivation and efficacy and 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efficacy. The last finding was that hope played more significant mediator roles than meaning in life. The results were discussed, along with implications for faculty, college counselors, and future studies.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分析与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恋爱和婚姻是人一生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到个人的人生幸福,也关系到社会的安定。而当代大学生是承担着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这一艰巨历史任务中至关重要的一代,加强大学生的婚恋观教育是大学生生理、心理发育的客观要求,是各个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当代大学生的婚恋心理现状,旨在加强对大学生爱情婚恋观的教育和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文明的恋爱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