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凤霞 《现代情报》2005,25(2):221-222
本文尝试总蛄了增长三角产业布局演进的一般规律,并运用此规律,对图们江增长三角产业布局演进的趋势进行了预测,提出演进的模式和演进的动力机制,以及给出调控与优化的对策,以期为促进图们江增长三角地区产业合理布局与发展,提升该地区产业竞争力,加速三角地区一体化进程提供有益的启示,同时也期望能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提供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合理性决定了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针对国家和各省市科学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本文基于产业价值链视角,在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的内涵界定基础上,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指标体系,以系统聚类分析法为核心设计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模型,并对我国航空航天器制造业进行空间布局.本论文研究旨在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工作提供理论方法支持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知识型产业区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铮  孙枫  王瑛  吴慧娟  刘丽 《科研管理》1999,20(3):101-108,33
产业区位是一种主要的地理现象。杜能于1826年提出了农业区位的一般模式,韦伯1909年发展了他的工业区位理论。本文实证研究了知识型产业区位问题,进而讨论了中国知识型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4.
大学科技园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承接载体,做强做优大学科技园,形成区域创新增长极,构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支撑点,意义不言而喻。推动大学科技园高质量发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研究三角园作为全球知名的大学科技园,其成功发展模式颇受关注。本研究以研究三角园4个发展阶段为切入点,系统回顾其65年发展历程,分析其在园区治理、政府投入、大学支持、空间布局、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演进特征与规律,并结合中国大学科技园建设实际,针对性的提出中国大学科技园高质量发展的启示建议。  相似文献   

5.
从产业发展史来看,各时代都有各自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由理论分析可知战略性新兴产业属于战略产业演化过程中的初级阶段,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产业内外因素的推动下逐渐演化为主导产业。结合产业演化理论、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和对英国汽车产业、美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回溯研究发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战略产业的初级阶段,其生命周期因受产业内外不同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而表现出"增长─放缓─增长"、"增长─停滞─增长"或"增长─下滑─增长"的震荡期。研究结果还表明产业外部环境、政府扶持、产业创新、产业平台、风险控制以及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培育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成功演化发展的关键要素,这些要素通过相互协同共同促进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向主导产业的成功演化和升级。  相似文献   

6.
基于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空间布局现状及特点,对大连市高新技术产业的空间布局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评价,其中运用特尔菲法找出了影响产业布局的因子、比较优势及存在问题,进而设计了较为切实可行的空间布局策略,以促进城市内部地域的合理分工及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经过长期的发展,闽东电机、船舶产业集群已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提升了闽东电机、船舶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但是,当前闽东电机、船舶产业集群发展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加快产业集群发展,既要企业自身把握市场机遇,加大改革力度,优化要素空间布局,又要各级政府积极探索促使产业集聚的政策措施,形成一套科学组合政策。  相似文献   

8.
采用比较分析方法,对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近10年得到大力发展的海上风电产业的中外发展形势、政策焦点和异同进行分析。从全球来看,海上风电具有发电能力迅速提升、欧亚地区形成集聚,并伴随着技术创新逐渐向深远海布局的特征;中国自“十二五”时期海上风电产业规模爆发式增长,产业布局加速调整,在沿海地区形成产业集群,机组容量持续提升,项目建设成本逐步降低。从行政管控、发展规划、价格和财税政策、空间布局和科研支撑等方面比较总结中国海上风电产业在宏观调控、技术创新、项目经济性、空间布局、运维保障等方面面临的问题,提出以海洋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为本,以自主创新为动力,持续完善政策措施和管理制度,通过适度补贴、产业融合促进海上风电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汤勇力  李剑敏  李从东  王洪  曾路  王正 《科学学研究》2016,34(12):1777-1788
针对目前面向制造企业价值链升级的产业关键技术识别方法主要以定性分析为主,评估准则模糊以及缺乏初始技术清单分析方法等问题,提出一种结合产业技术路线图、IDEF0以及三角模糊数的产业关键技术系统化识别方法。基于价值链升级理论探索和界定产业关键技术的内涵,从操作层面提出产业关键技术的评估准则;考虑产业价值链特征以及产业技术链的关联性等属性,结合产业技术路线图理论实践和IDEF0方法,提出了产业关键技术初始清单的双链识别方法;为解决产业关键技术评估过程的复杂性与主观性问题,提出结合三角模糊数和熵权法的评估准则权重计算方法;构建产业关键技术的矩阵分析模型,确定最终的产业关键技术。基于广东省LED产业路线图制定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案例研究,对所提方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0.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产业转型对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方向和不同区域增长理论的特点,确定了在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不同阶段应采用的区域增长理论,对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具体实施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构建基于研发模型的知识生产与经济增长路径分析框架,并运用我国31个省份和53家国家级高新区2000—2015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和对比检验了我国非高新区产业和高新区产业的经济增长路径。实证结果表明,我国非高新区产业知识生产不存在显著的规模递增效应,对应的经济增长路径均为稳态收敛型,高新区产业在知识生产方面存在显著的规模递增效应,对应的经济增长路径均为持续加速型,显示出高新区产业的强大发展潜力。研究结论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高新区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产业集群的增长经济学解释   总被引:37,自引:3,他引:37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独特的产业组织形式,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研究产业集群作用于经济增长的机理是经济理论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本文以Solow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结合产业集群形成的内在原因,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从理论上解释了产业集群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制造业创新投入与中国城市经济增长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增长理论强调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质量的积极作用.以《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为数据基础,基于OP方法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全新估计,本文研究了创新活动对中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TFP)的作用机理,探讨了创新投入对中国城市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城市TFP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吻合;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4个直辖市的城市研发总投入相对较高;但是研发投入强度较高的地区并没有在东部地区集中布局.城市TFP的空间布局具有显著的自相关效应.城市制造业研发总投入和研发投入强度显著正向影响城市TFP;而研发投入的泰尔系数对城市TFP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说明研发投入在制造业产业间的多样化更利于城市TFP增长.本研究揭示了在中国现有经济体制环境下,创新投入确实有利于城市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知识产权服务业对提高城市竞争力,加快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首先对知识产权服务业进行产业鉴定;再引入区位商的概念,对上海知识产权服务业的空间布局进行了分析,得出知识产权服务业的近似分布图和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原因;最后运用广义差分回归的方法对上海知识产权服务业和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为探求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道路,本文以西藏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为出发点,对主要的经济增长和发展理论,产业发展模式,以及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西藏主要领导的思路进行了思考。提出了创新西藏经济发展模式的观念,并分析了理由,提出了原则,还结合西藏实际设计了两种实用产业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南宁位于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点,具有沿江、沿海、沿边的地缘优势,是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战略支点的关键城市。在构建战略支点的背景下,优化南宁的工业产业布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南宁的工业产业空间布局仍存在工业园区与生态环境结构不相协调,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发展不明显、功能分区不明晰,工业发展用地布局矛盾突出等问题,根据圈层理论和"点—轴—网"空间布局模式,文章提出了南宁市工业发展"一带两轴三圈"的发展带动格局和"多核多园共建"市域工业产业空间布局战略。  相似文献   

17.
根据安徽亳州中药产业及城市演化发展过程、城市定位与产业定位,运用产业链理论,研究亳州中药产业链空间特征,指出该区域中药产业链条不完整、层次较低、布局有待改善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完整产业链、培育升级产业链等优化策略,以及"集群化"、"一核多点"和"点轴"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18.
进入信息化时代,城市群经济增长与信息技术因素、城市集聚效应、劳动力资本投入、研发资本支出等因素密切相关,构建了基于信息化的城市群经济增长实证模型,对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信息化发展的不均衡导致城市群知识溢出和经济增长存在差异,特别是京津冀城市群电子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减弱。北京市、上海市、深圳市由于战略定位和产业基础不同,在未来城市群发展中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  相似文献   

19.
培育市场是推进产业链延伸和区域产业合作的基础。通过对中国汽车产业链空间布局拓展的梳理及其产业链分工与区域产业合作之间增长关系的探究,发现汽车产业链演进实践契合“分工—市场”循环累积的经典理论,凸显“市场”的中国特色,呈现“政府+市场”双轮驱动特征。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需从成长性、统一性、开放性、竞争性等多个维度培育高水平市场,壮大本土企业,通过产业链布局构建区域产业链、国家产业链,促进区域产业合作。  相似文献   

20.
求伟  郭伟青 《科技通报》2006,22(6):860-865,870
对三角网格压缩进行了研究,扩展了基于小波的多决定分析理论,直接对三角网格进行不规则分析。保持网格连通性和几何性基础上,优化改善了曲面逼近质量,提高在每个决定层的压缩率。算法对3D网格连通性和几何性都提供了有效压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