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文艺界,流派纷呈,思潮迭起,出现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现象。学术界透过现象看本质,在众多的文艺流派背后发现了某种惊人的一致性和相似之处。其特征是:不但否定19世纪以来的批判现实主义,而且还把矛头直指本世纪初以来的现代主义,试图超越或者综合这两者。于是,学者们创造了“后现代主义”一词来指代当代西方文坛的  相似文献   

2.
郑立群 《大观周刊》2012,(10):16-16
当现代主义陶醉在征服自然、利用自然、消费自然的忘乎所以之时,后现代主义就像罗丹的“沉思者”一样,俯临着地狱之门,苦思着西方文化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反省着西方现在主义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是非功过。现代主义艺术史观认为,“艺术的演变和人类历史的演变一样,经历了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纷纭的人类艺术现象之上,也存在一种进化规律,冥冥之中指引艺术向前发展。”而后现代主义艺术史观则“否认艺术进步的概念,否认先锋派一路向前的逻辑。”现代主义艺术向后现代主义艺术的演变,就像一条奔腾的长河,化入微波轻泛的大海,时间化为空间,直线化为平面,一种新的生命力注入艺术的历史长河。  相似文献   

3.
黑色的诱惑     
进入二十世纪以来,现代主义思潮在西方崛起,在绘画领域,各种流派应运而生,各种艺术主张标新立异,竞相提出,其中,后现代主义画家们主张美术创作完全取消文学和感情联想,只剩下色彩本身的对比、和谐、冲突、呼应等纯视觉效果。受后现代主义美学思潮影响,在世界范围内,尤其在新潮美术、摄影、时装设计、广告设计诸领域,黑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广泛应用。在书籍装帧设计领域,与我国有着同样文化背景的东邻日本,对黑色的运用取得了辉煌的  相似文献   

4.
西方学者把社会发展分为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与此相应的主导思潮则为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产生有独特的时代背景。60年代以来,西方不仅步入后工业社会,也迎来了消费时代以及大众文化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5.
现代主义思潮对我国大众传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思潮发源于西方,但随着全球化浪潮风行世界,其影响已经波及我国。本文从阐述后现代主义概念入手,对我国大众传媒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投射和渗透下出现的种种现象加以梳理和分析,对当今大众传媒在文化工业生产中消蚀意义、热衷于制造“追星”群体和消费“热点”等冷峻审视,并对如何走出消费社会消费主义的阴影,重建精神生态的平衡系统作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6.
作为对西方社会现代性文化危机的一种理论反思、批判、解构与颠覆。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文化开始了“后现代转向”,兴起了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和后现代主义哲学。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和文化现象对当代的文学艺术以及人们的生活态度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与任何影响较大的社会  相似文献   

7.
英国现代主义雕刻家Henry Moore(1898—1986)的100多件作品不远千里来到中国,2000年12月在北京展出后移师广州,当地媒体闻风而动,全方位、多视角地报道了这一艺术盛事。广州一家主流媒体刊发了一则题为“最杰出的西方雕刻展在广州”的动态消息。这则占据显著位置的文艺报道同时配发了三张雕刻艺术品的照片,声称Moore的雕刻每件价值数百万英镑。荒唐的是,  相似文献   

8.
王敏 《出版广角》2015,(10):125-126
后现实主义文学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是俄罗斯文学运动中涌现的一个重要流派,至今仍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变.后现实主义文学产生于后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彼此交融、作用的过程中,具有浓厚的后现代主义气息,但并不盲目追随后现代主义的价值取向.本文介绍了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内涵和基本特征,探讨俄罗斯后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风格,以期对当代中国文学发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9.
新闻“女性化”的真相——解读《时代》的“女性封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女性化”是引人注目的后现代主义现象。20世纪70年代以来,包括美国《时代》周刊在内的许多西方主流媒体为扩大媒介市场。逐渐增加与女性相关的报道和文章。表面看这似乎代表着西方社会由男性主导的传媒空间开始朝着所谓“女性化”的方向发展,但通过对《时代》周刊封面故事的具体考察与解读,我们可以看到,西方媒体增加的只是作为生理性别的女性符号,而从社会文化层面看,这种“女性化”的真相实际是女性在媒介中被边缘化和私人化,并在男性视域里遭受到更大的文本贬抑。  相似文献   

10.
王小然 《新闻窗》2010,(3):82-84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后被西方神学家和社会学家开始经常使用的一个词。起初出现于二、三十年代,用于表达有必要意识到思想和行动需超越启蒙时代范畴,用来描述现代主义内部发生的逆动,特别是有一种现代主义纯理性的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11.
后现代美学思潮对博物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到后现代美学 ,首先就要提到当前西方学术界正热烈讨论着的一个名词———“后现代主义”( postmodernism)。后现代主义是二十世纪末西方具有重大影响的文化思潮。尽管这一名词令不少学者感到生涩和怪异 ,但在当代西方社会 ,特别是思想文化领域的确产生了一股在思维方式上有别于传统思维的颇具声势的潮流。不管人们对它持赞同还是否定态度 ,这个潮流是有目共睹的。后现代主义者对普遍、一般和传统的美的原则、美的本质、美的概念保持冷漠 ,但这不能排除后现代主义者拥有自己的美学思想 ,这种美学思想正是时下较为时髦的“反…  相似文献   

12.
石义彬  王勇 《国际新闻界》2006,(5):36-39,52
自产生以来,电视对社会形态及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后现代主义的形成中,电视也“功不可灭:”在一定程度上,正是20世纪中叶以来电视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私人生活空间和社会生活空间,深刻影响了人们的生存体验和思想观念,从而促进了后现代主义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刊登在《人民日报》2001年5月22日12版上的《慎张“排行榜”》一稿,在第12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荣获副刊一等奖,这是一篇文艺评论。所谓文艺评论,是在一定的世界观和文艺观指导下,对各种文艺现象所作的评论。它又可以分为文学评论、戏剧评论、电影评论以及对音乐、美术、舞蹈、电视剧和其它文艺样式的评论。文艺评论的内容广泛,包括对文艺运动、文艺思潮、文艺流派的评论,对作家、艺术家及其创作方法和表演艺术的评论,对具体作品的评论,等等。这篇作品之所以获副刊最高奖,从写作上来说,它有如下三个特色值得学习和借鉴。一是辨正有力,以理服…  相似文献   

14.
笔者曾对编辑学研究过程中出现和存在着的流派现象——“框架流派”和“积累流派”有过初步的探讨。人们可能为这一现象的出现会产生理论的繁荣局面而鼓舞;或许,对“积累流派”的作为更寄以热切的期待。然而无论如何,人们更关注的问题可能不是流派的不同主张,而是哪种理论对编辑实践有更大的指导意  相似文献   

15.
3、开始注意发挥文艺评论的功能,在节目的引导性上有所突破江泽民同志提出思想宣传工作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其中就包含着文艺广播。文艺节目的播出量占全国电台节目播出量的一半以上,它是社会主义广播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社会舆论的重要力量。全国第十次广播工作会议,曾经把电台建立自己的文艺评论作为文艺广播“自己走路”的衡量尺度,但是很可惜,这些年来真正有份量有特色的广播文艺评论还很少见。在某些文艺节目中,谈到演员也称“著名”,说到作品就是“无穷魅力”,媒介机构的严肃性、权威性降低了,也倒了听众的胃口。人们呼唤面对纷纭繁杂的文艺思潮和流派,电台能给予正确的评价,以提高群众的鉴赏能力,不致于随波逐流。以国际台《流行音乐杂志》为代表的节目切合了这种社会需要,结合流行音乐这一反映社会思潮最直接、最浅显的艺术品种夹叙夹议,客观冷静,既有肯定,也有批评,因而受到评委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现代派现代派(又称先锋派或现代主义),是现代西方文学中富有时代特征的重要流派。它是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荒诞派、存在主义、黑色幽默等流派的总  相似文献   

17.
在后现代主义视域中,史学成为一门非常尴尬的学科。后现代派不断解构历史的真实性、客观性,他们宣言历史学与小说没有区别,历史学家的立场犹如小说家的设局。在这样一种背景之下,历史学的意义也受到了质疑。但是,作为后现代主义史学家,美国学者柯文和其他标榜后现代主义并积极致力于“解构”的历史学家不同,他并不急于否  相似文献   

18.
最近,我怀着浓厚的兴趣阅读了面世未久的新书《告别古典主义》,应该说,在目前国内所有研究20世纪文艺发展的理论专著中,这本书有着独特的风格和角度。首先其书名便颇有意味:照现在一般的说法,人们把19世纪与20世纪艺术分别概括为“古典主义”和“现代主义”,但实际上,“现代主义”这个概念相当含混,很难通过它去认识20世纪形形色色的各种艺术潮  相似文献   

19.
三、关于广播剧的假定性艺术源于生活,但又不是照搬生活,而是要经过提炼、概括、典型化诸种艺术手段来表现生活。正是基于这一点,艺术理论家才说:没有假定性便没有艺术。假定性不是虚假。它是艺术的真实,是生活本质的真实。西方某些所谓“现代主义”文艺妄图排斥艺术假定性,实际是艺术虚无主义的一种表现。研究艺术假定性,目的在于认识该艺术品种表现手段之长短,以便于扬长避短,更发挥出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20.
杨文虎 《新闻窗》2011,(2):48-49
后现代主义作为二十世纪后半叶兴起于西方社会的一股哲学思潮,简单来说,是对现代主义的批判和反恩。现代主义崇尚科学和理性,相信科学技术能够征服自然。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法兰克福学派的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率先提出,在启蒙时代初期,理性被分为两类,一类是帮助人们摆脱蒙昧与恐惧的人文理性;另一类是帮助人们了解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