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5 毫秒
1.
在研究环渤海经济圈及其服务业的基础上,对环渤海经济圈各个组成部分的现代服务业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了环渤海经济圈服务业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1、实施大都市圈,分步骤、有重点地推进区域经济整合;2、加快推进环渤海地区基础设施的一体化;3、进一步深化产业和地区分工,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生产与服务体系;4、依托市场机制配置生产要素,促进区域产业和市场整合;5、建立政府与行业间的新型关系;6、建立区域内统一协调的市场法规政策体系;7、统筹决策,促进环渤海一体化。  相似文献   

2.
北京利用奥运优势推动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 环渤海经济圈已经成为继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之后中国经济的第三个增长极,作为该经济圈的龙头,也是奥运第一主办城市的北京,即将成为中国的第三部经济发动机.  相似文献   

3.
浅论天津与周边地区发展的关系叶军在刚刚结束的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环渤海经济圈正式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中,这表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环渤海经济圈的建设将逐步成为有关各级政府的自觉行为。作为一个特定的经济区域,他不仅是一种地哉范围的概念,而且也是该地范围...  相似文献   

4.
京津冀经济发展一体化的本质就在于促进京津冀区域的资源要素得到最大限度的合理配置。本文利用SWOT分析方法对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面临的内外部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知己知彼”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对症下药”,着力解决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寻找并构建合理有效的协调机制,从而更好更快地促进整个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经济增长的非一致性使得区域经济产生趋同或分异的趋势,而这种趋势一定程度上又与区域经济一体化高度相关。对环渤海经济区14城市经济增长的趋同和分异的实证分析表明:环渤海经济区各城市近10年来区域发展以分异为主,行政区划内的城市经济增长同步性较好,基于行政划分的经济一体化水平高于经济区整体水平。因此,应当采取积极措施,促进该区域的经济一体化水平。  相似文献   

6.
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之后,中国最大的工业密集区域———环渤海经济圈正形成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成为拉动北方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中国在2 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环渤海经济圈建设构想。这个经济圈狭义上指以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同时可辐射到山西、辽宁、山东及内蒙古中东部,约占中国陆地国土面积的12 %和人口的2 0 %。目前,这里的经济总量和对外贸易份额占到全国的1/ 4,并已形成了富有特色的高技术产业带,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城市群、工业群、港口群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这个地区的…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2月2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是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北方腹地发展的需要,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来。  相似文献   

8.
产学研合作是提升综合人才培养实力,适应科技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走向。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心在环首都经济圈,而廊坊市位处环京津、环渤海的“双环”区域,通过产学研合作促进新型的人才培养,提升城市科技实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乌鲁木齐城市经济圈与新疆区域经济增长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章对乌鲁木齐城市经济圈的形成及其对新疆区域经济增长机制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由此归纳出乌鲁木齐城市经济圈形成中值得借鉴的经验,提出了充分发挥乌昌党委和“乌鲁木齐城市经济圈协作委员会”的协调功能,不断完善协调机制,进一步加快乌昌经济一体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机制形成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胶东半岛经济圈在国际产业链及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能够得到提升。胶东半岛经济圈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存在劳动力产业分布不合理、不同所有制单位职工平均工资的变异系数未缩小、经济圈各城市社会保障存在差异等问题。胶东半岛5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社会保障体系标准差异、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阻碍区域劳动力市场一体化进程。促进胶东半岛经济圈劳动市场一体化应积极借鉴日本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经验、加强5市间政府协作,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提高人力资本质量,提升经济圈劳动力市场一体化质量,实现要素畅通流动,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相似文献   

11.
环首都经济圈的建设是推动京津冀,乃至环渤海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一个重大举措,可以整合各方资源,带动区域快速发展,还可以缓解首都的人口、交通、生态环境压力。在打造环首都经济圈过程中,应牢牢把住"绿色"两个字,和北京实现共赢,注重环境的保护。本篇论文以环首都经济圈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出发,以相关研究理论为基础和指导,阐述了环首都经济圈的概念界定,并分析了环首都经济圈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后,进一步探讨加强环首都经济圈环境保护的基本思路和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2.
环渤海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其经济一体化程度和发展速度都远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与国外主要城市圈相比也存在一定差距。本文将对环渤海经济圈和国内外经济圈在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方面的差距进行比较,并对导致这些差距的制约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创业问题关系到我国经济建设、社会稳定、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它也是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环渤海经济圈的形成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了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优惠政策等。从分析环渤海经济圈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为逻辑起点,借力于政府、高校、社会,发力于大学生自身,提出针对环渤海经济圈的大学生自主创业可行性对策,发挥经济圈的带动效应。  相似文献   

14.
正京津冀与长三角、珠三角皆为我国重要都市圈和经济带,京津冀在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201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时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是探索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态、为优化开发区域发展提供示范和样板的需要;是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路径、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需要;是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北方腹地发展的需要;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是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成员,是京津唐城市密集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与沿海经济发达省份相比河北省的经济仍比较落后,本文试图在比较全面地剖析河北省城市经济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面向21世纪河北省城市经济发展的设想。  相似文献   

16.
大城市经济圈的形成和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如何降低经济圈内城市间的交易成本,加强城市间的分工协作;如何蝗升大城市经济圈内核心城市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是大城市经济圈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我国以香港、上海、北京为代表的三大城市经济具有不同的特点、优势,也存在各自的发展障碍,三大城市经济圈应该尽量扬长避短,不断降低圈内城市间的交易成本,提升整个城市经济圈的经济实力。  相似文献   

17.
成渝经济圈内职业教育呈现出受区域空间特征的决定作用与自身高质量发展对区域建设的能动影响的双重空间逻辑。当前,区域内职业教育的发展在“点、线、面”型的空间结构中呈现出与区域整体空间特征不匹配的不在场样态,使得经济圈建设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难以形成合力。由此,要明确二者在“点型空间”中彰显的提效促创、在“线型空间”中彰显的联通协同、在“面型空间”中彰显的城乡融合的空间价值耦合关系。从空间特征出发,在实践空间中通过职业教育专业集群建设推进双城产业集群建设发挥空间集聚效应、通过职业院校联动机制赋能区域城市协同发展发挥空间辐射效应、通过城乡职业教育统筹布局服务城乡融合发展发挥空间带动效应,最终实现以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助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环渤海经济圈中心地带,有一片960平方公里的滨海区域,这就是以石油化工著称于世、城乡一体、工农兼有的天津市大港区。大港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就是建立在这样一个亦城亦乡的经济和地域背景中。  相似文献   

19.
推动教师教育协同发展对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具有基础性、支撑性、先导性作用。现阶段,成渝教师教育协同发展面临着发展目标迷失、制度壁垒固化、协同合作浅表化等困境和挑战。以协同学作为理论基础,通过健全工作体系、创新协同机制、解决关键问题,形成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师教育发展的组织层、机制层、实施层“三位一体”协同体系,推动两地教师教育从分工合作到一体发展转型,为区域教师教育协同发展探索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一个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国家.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城乡结构、产业结构以及不同收入群体的变化,最终要落实到区域结构和空间结构.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正面临着战略的确立和政策的选择,借鉴国外尤其是美日经验,可见区域城市经济圈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倍受关注.区域经济理论表明,建设城市经济圈,进而形成区域增长极是我国加快区域经验发展的着力点和客观模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