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仁”是孔子学说和思想体系的核心,正确评价和阐述孔子的“仁学”思想,确认其应有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是恢复孔子本来面貌,实事求是地、科学地研究和评价孔子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仁、义、礼、智、信"是孔子思想体系中的基本范畴。梳理孔子思想的主体内容,发现其可以称得上中国伦理思想史上第一位具有相对完整思想体系的伦理学家。要研究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内涵,就必须首先着眼于孔子的"仁学"思想,因为其本身就蕴含了强烈的人本意味。"仁学"思想是孔子在继承以"周礼"为核心的旧传统的基础上,将道德规范进行整合后,进而创立的以"仁"为核心的"仁"、"礼"结合的思想结构。孔子的"仁学"思想强调"仁"是朴素的内在情感,"礼"是人文的外在表征。着眼于当下,"仁"、"礼"两者的关系在新的形势下虽已有了新的定位,但两者辩证统一的关系,对开创一个有序和谐的社会伦理模式,是有巨大的规范和协调作用的。  相似文献   

3.
仁学是孔子思想体系中的核心内容,“仁”的概念具有独特的涵义.孔子为了达到“克己复礼”而提出仁学,并围绕“爱人”这一核心思想而展开.仁学所主张的“爱人”思想,并不局限于统治阶级内部的爱,是一种跨阶层的广泛的爱.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一种进步之举.仁学的内容,具有不可否定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4.
孔子思想要在“仁学”.“仁”是人化的特质,是人之所以为人,人与动物区别开来的主要所在.仁的内涵一方面包括爱人、爱亲,以及精神、气质等人的内化情志;另一方面又包括融情于礼的外化德范.“仁”是儒家高悬的人道理想和境界,但“仁”自身并不能自成体系.“仁且智”既是孔子仁学体系的终成,亦是儒者修身进学的旨归.  相似文献   

5.
孔子对于中华民族文化发展最重要的贡献莫过于他创立的仁学。“仁”是孔学的最高成就,也是其思想体系的核心,对仁的考察和剖析,是理解孔子思想的关键。在孔子的论述中,仁智是统一的,仁是核心,智是实现仁的前提,由智而仁,仁智高度统一是他的为人之道和理想人格。孔子以“仁”为核心的仁智统一学说的本质是“爱人”与“知人”的统一,人道原则与理性原则的一致,进而包括道德理想与人的知识、智慧的统一以及道德情感、信念、意志的统一。仁智统一学说奠定了儒家主体人格修养论的基础,它对于形成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仅两万字的《论语》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与精华,而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可对于“仁”,孔子却始终没有作出一个确切的解释。虽然后人进行过种种解读,遗憾的是该问题至今仍莫衷一是,没有一个让众人信服的结论。本文欲从《论语》“仁学”提出的背景对“仁”字的含义以及其对孔子思想的统帅作用做一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孔子“仁学”思想与大学生和谐人生环境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亮点,“仁学”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涵。针对当代大学生思想实际、道德实际和成长实际,继承和弘扬孔子“仁”的思想,用仁的境界来规范人生,正确处理自我身心关系、人际关系,对于构建大学生和谐的人生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美学是孔子整个思想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地位的部分,在他许多教育思想中观点中都渗透着他的美学思想。“仁学”是孔子美学思想的基础,而“游于艺”则是“仁学”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9.
仅两万字的《论语》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与精华,而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可对于仁,孔子却始终没有作出一个确切的解释。虽然后人进行过种种解读,遗憾的是该问题至今仍莫衷一是,没有一个让众人信服的结论。本文欲从《论语》仁学提出的背景对仁字的含义以及其对孔子思想的统帅作用做一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仁”是孔子的核心思想之一,而有关孔子仁学的研究也成为了西方儒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哲学家芬格莱特从外在行为特征角度出发来反对西方用“心理主义”视角解释孔子思想,同时突破性提出以“礼”为切入点来阐释“仁”的丰富内涵。而安乐哲则部分承袭了芬格莱特关于孔子仁学思想的研究,进一步提出了“仁”的动态发展过程以及“焦点—场域”等研究理论,使得美国汉学对于孔子仁学的研究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正确理解"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坚持"以人为本",即要坚持平等、民主、尊重差异、积极倾听、适时引导的原则,使大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同时,教育管理者要有人本理念,营造和谐校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载体等观念。  相似文献   

12.
关于《诗经》分类中“雅”之本义及其特点的争论已有二千余年的历史了。其实“雅”本为鸟名,音同“夏”,后又成为一种特殊的乐器名。周人常自称“夏人”,因此将自己的音乐命名为“夏”乐,体现了一种对祖先的景仰。“雅”作为一种乐器与《诗》中的“夏”乐演奏时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大夏"乃古乐名,为示区别,因此改“夏”乐为“雅”乐。《孔子诗论》的出土对于《诗经》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它对于《诗》的分类依次是:讼、大夏、少夏、邦风。这就从客观上证明了“雅”通“夏”,“雅乐”即“夏乐”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13.
从伦理学角度看 ,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 ,在思想感情上并没有脱离人民。从哲学 (认识论 )角度看 ,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动机是建立错误认识基础上的 ,造成了一场大灾难 ,应彻底否定。给我们的启示是一个主观上忠于人民的领导者 ,必须在客观实践中与时俱进地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群众路线和民主、科学决策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中国儒、道、释传统文化都富含和谐思想,在儒家传统中,更有着大量的论述,《论语》尤其论述深刻而详尽,它深深地影响到我们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因此,研究孔子的"和"、"中和"、"中庸"、"仁和"等和谐思想,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孔子的和谐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子的社会和谐思想以“仁”为基础,包括人际和谐和人与社会的和谐两个方面;人与自然和谐包括爱护生命、热爱自然、敬畏自然。孔子的和谐思想对当今和谐社会构建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6.
儒家思想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科学发展思想。孔子的“仁”为以人为本奠定了人本主义思想基础;仁民爱物的传统环境伦理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源采;孟子的“仁政”强调重民,要求“制民之产”,为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资扬弃的执政理念。  相似文献   

17.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儒学的“民贵”思想是人本主义、民本主义的体现,毛泽东根据马克恩主义基本原理,创立的为人民服务的科学理论,解决了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阐述了怎样服务,强调为人民用好权,是中国传统重民思想的必然延续,是对儒学“民贵”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个体人格以“和”为美、人际以“和”为美与天人以“和”为美三个层面阐释了孔子以“和”为美思想的内在意蕴。孔子强调个体人格之“和”是实现天地万物之“和”的根本。孔子以“和”为美的思想为当今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思想宝库。  相似文献   

19.
人是全部人类活动和关系的基础,人需要的全面性决定了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面性。由于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阶段这一现实,因此,必须思考以当前影响和谐社会构建的若干因素入手,本着发展为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以人为本逐步构建和谐社会。本文从构建社会和谐社会的角度,分析了人的本质属性和影响和谐社会的因素,论述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以人为本是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关键、是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它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围绕这个目标,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发挥积极的作用。但是这些年来,人们总觉得思想政治工作效果不大理想,不合人意之处颇多。这与我们长时间以来在思想政治工作实际中的“不真实”有关。“真实”在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带有本源性的意义,讲“真实”是我们做好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