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采用单片机与CAN总线技术设计了基于CAN总线的医疗呼叫系统。系统能够采集病房内呼叫信号,通过CAN总线传输给医护室,实现医护室与病房区的互联通信,设计中解决了远端按键信号传输问题,以及系统的低功耗,具有经济实用的特点。实际使用表明,该系统可靠性高,功耗低,安装方便,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设计了基于DSP和ZigBee技术设计了一种智能、高速,准确、低功耗、实时传输,多点连续采集的无线环境监控模拟平台。该平台可以实现对当前环境中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等一些基本环境参数进行采集和传输。数据的传输采用低成本、低功耗的ZigBee无线通信模块,从而可以实现自由组网较远距离的无线通行功能。在监控主站设计有报警系统,实现温湿度值的超限报警。  相似文献   

3.
文章主要进行基于Msp430FG439超低功耗MCU的便携式心电监护仪及其系统的研究。根据人体心电信号的特征,设计性能优良的心电信号采集变送系统,选用超低功耗的16位单片机msp430FG439为核心,心电信号经过FG439内部三个运放放大以及FG439内部的12位A/D转换,然后通过LCD显示每分钟的心率和通过PC显示心电图。该系统性能可靠,成本低廉,抗干扰能力强、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针对地质勘探中的微弱信号,提出了微弱信号测量系统前通道噪声模型,并设计了一款基于FPGA的12通道微弱振动信号采集系统;该系统以FPGA为主控制单元,以ICP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为前端信号采集单元实现对微弱振动信号的采集,信号经过程控增益放大、信号衰减、模数转换、数据处理、数据传输、上位机显示等流程,实现了对12通道微弱振动信号的实时采集和分析;该系统采集信号的频带范围在0.05kHz~10kHz,采样间隔在0.01ms~8.0ms,输出噪声10uV;该系统满足使用需求,具有精度高,传输速率快,多通道,体积小,功耗低等优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文章设计了一种基于低功耗单片机MSP430F149和二线式电流变送器控制的正弦信号发生器系统。详细介绍了本系统硬件中的信号调理模块、二线式变送模块、系统控制模块、AD9850模块、电源模块和相应的各种控制软件的设计与实现。系统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该装置具有成本低、精度高、可靠性较好、调试简便等优点,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对机械噪声信号的监测,设计了一种基于LabVIEW的机械噪声信号采集与分析系统;该系统以生产者-消费者模式为框架,借助于计算机声卡,通过友好的图形化用户界面及图形编程语言控制运行,可以实现对噪声信号的采集、动态显示、保存、分析及数据回放等功能,为噪声信号采集与分析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其中,使用的生产者-消费者模式和子VI有效地降低了程序编写的复杂度,提高了程序执行的效率。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可以快速、准确地实现噪声信号的采集与处理,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扩展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ARM7与FPGA架构的面阵CCD图像采集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用于铁路、公路等行业移动检测的面阵CCD图像采集系统对于小型化与低功耗的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ARM7与FPGA架构的面阵CCD图像采集系统。本文介绍了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并着重阐述了图像A/D转换单元、图像缓冲单元、图像处理单元等系统主要组成部分的软、硬件设计。本系统利用FPGA控制视频信号的采集、ARM7微控制器作为图像处理单元,并利用μC/OS-II实时操作系统对多任务进行管理,系统扩展灵活,满足小型化与低功耗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对管道泄漏源信号的实时采集,设计了一种基于NI PXI-5105的管道信号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系统以LabVIEW为软件开发平台,事件状态机为程序框架,借助于NI PXI-5105采集板卡,实现了对管道泄漏源信号的多通道采集、动态显示、存储以及系统参数设置等功能。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设置简便,操作简单,界面友好,功能实用,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是多通道数据采集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9.
在对国内外现役飞机电子座舱显示系统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DSP+FPGA结构的数据采集系统。能够采集航空发动机的各项参数,并且可应用于具有数字多功能显示器的新型电子座舱系统。系统有效的实现了各种信号的采集以及对频率信号的滤波。  相似文献   

10.
从电厂的生产实际出发,采用低功耗的STM32为核心处理器。通过信号采集模块、信号处理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完成数据的采集和传输,并结合物联网技术,实现在云平台查询数据,为电厂和环保部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满足故障诊断后期对岸桥进行准确的状态评估的需要,本文设计了基于DSP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选用T1公司生产的TMS320F2812芯片作为核心处理器,具有低功耗、高性能的特点,配合相关的外围电路,完成岸桥多路复杂信号的采集.本文重点在硬件结构设计和软件开发部分进行阐述,该系统具有效率高、体积小、速度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DSP芯片进行了嵌入式系统的设计,主要给出了嵌入式系统的控制单元、软件设计及抗干扰设计,实现了信号的采集、分析与存贮功能。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D S P的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以TI公司的浮点DSP芯片TMS320F28335作为信号采集和处理的核心,用FFT技术对信号进行频谱分析。上位机利用VC6.0软件平台加入TeeChart控件,在该平台上实现信号波形显示与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了由微控制器STM32为主控制核心,利用普通的PCB覆铜板设计和制作低功耗手写绘图输入设备,通过表笔与覆铜板接触进行电压信号采集,然后将采集到的信号经高精度仪表放大器AD620放大调理后再通过24位高精度AD转换器ADS1256转换为单片机能够处理的数字信号,最后在LCD屏上显示对应接触点的坐标位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NI Single-Board RIO技术作为构建系统的硬件平台,通过LabVIEW开发,以LabVIEW作为编程工具实现采集信号的预处理,减少采集信号的误差及干扰信号,提高信号分析的精度,探讨了基于LabVIEW的信号预处理的原理及实现方法,对实例进行了信号直流分量的消除、信号的平滑及幅值修正,从而对飞机结构应变信号的采集与预处理系统的研究与分析。最后该系统在完成了近100个飞行小时的科研试飞后,结果表明该系统的设计效果是满意的,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可行的,在飞机的安全试飞测试中具极为重要的意义,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6.
章晓春 《科技通报》2015,(3):153-155,160
提出一种多路电话录音系统的设计,主要基于ARM+FPGA+DSP平台实现。采用FPGA作为信号采集部分的主控制器。FPGA负责采集音频PCM信号和摘挂机的数字信号并对PCM信号进行铃流识别和预处理,结果发送给ARM处理器。DSP处理器对DTMF信号和忙音信号进行分析处理,结果通过FPGA发送给ARM处理器。本设计系统性能稳定,成本低,性价比高,将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科技风》2020,(11)
本文介绍了多路信号采集显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信号采集与通信控制采用的是单片机AT89C52来实现的,A/D模数转换模块,显示模块,串口接口模块和单片机共同组成了本系统的硬件部分,多路被采集的信号被传感器采集送入A/D模数转换模块,经过A/D模数转换模块由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然后经过AT89C52的处理,再通过RS-232C接口传输到上位机,再由上位机负责信号的接受、处理和显示。并通过RT1602A字符显示模块来显示所采集的结果。用Protel软件来设计硬件部分;用单片机编译软件Keil u Vision2来设计软件部分。  相似文献   

18.
设计嵌入式基阵信号接收系统是构建自动测试系统和自动测试设备的基础。传统的基阵信号接收系统采用LXI总线设计,结合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实现信号采集和接收,由于阵列信号采集的随机性,导致加权均衡控制效果不好。提出一种基于权重均衡控制的嵌入式基阵信号接收系统设计方法。采用ARM嵌入式CPU为核心构成的系统,通过功率放大器将输出信号进行功率放大,进行波束形成算法那设计。采用TI的专用电源芯片实现系统电源供给,基阵信号的数据实时存储模块选择HPE1562E,数据采集模块选择8通道、垂直精度16位的196.608KSa/Sec/Chan数字化仪HP E1433A,通过权重均衡控制满足各分模块之间联系与控制的需求,提高了系统的功率增益,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系统设计包括了算法设计和硬件电路设计两部分。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系统能提高信号传输的鲁棒性,提高了基阵信号的分析和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为实现对叶片不平衡故障的监测、保证风力发电机可靠运行,设计了风力发电机叶片不平衡监测系统。首先设计了同步采集风力发电机的转速、电压和电流信号的装置系统,然后根据所采集的数据采用基于阶比分析的不平衡故障分析方法,在数字信号处理器中对风机的功率、转速和转矩等信号进行重构,并对故障特征进行提取,实现叶片的不平衡故障诊断。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LTC2400的基本特点,并基于其进行了单片机系统的硬件设计,给出了系统总体硬件电路、基准电压源电路和显示电路的电路设计,实现了信号的采集、显示及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