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引言 在2003年考取英国“志备领”奖学金后,我于2004年9月赴英国伦敦大学戈德史密斯学院攻读传媒硕士学位,为期一年。英国报业,举世知名,我借学习之机,对此进行了一次近距离的观察。观察所得源于以下四个方面:其一,学习期间对英美报业史的研究;其二,与英国媒体同行的交流;其三,对伦敦走爆炸案中新旧媒体表现的思考;其四,过去一年在英国进行媒体产品消费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2.
培养什么样的记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宏 《青年记者》2006,(23):17-18
亲身经历 说到新闻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我自己就是中国新闻教育的产物,我的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都是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获得的,后来在英国留学,对英国的新闻教育也有感受,在人民日报工作很多年以后,我来到中国传媒大学从事新闻教育。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个中国艺术家。我应邀参加英国斯托克顿湖畔艺术节的设计工作。这是一次中外艺术相结合的绝好的艺术交流实践活动。当设计方案在英方顺利通过后,我带上三十把剪刀和五十支毛笔,带上我的剪纸和中国画.远渡重洋,来到了英国的斯托克顿——一个美丽而宁静的城市。  相似文献   

4.
今年年初,应英国文化委员会邀请,我随中国新闻代表团赴英进行了为期10天的工作访问,在英国期间,我们拜访了白厅(英国政府内阁办公室),唐宁街10号(首相府),英国文化委员会,英国文化媒体体部等政府机构,对英国政府与传媒之间的关系以及政府如何管理媒体,有了初步的了解,此外,我们还考察了BBC,《泰昭士报》,《卫报》等英国最具影响的媒体,与英国全记者工会,新闻投诉委员会等民间组织,学术机构进行了广泛接触,交流,考虑访问结束之后,我将摄入头脑的大量信息作了一番梳理,感到最值得介绍给同行的是:新闻投诉委员会及《卫报》设立的读者编辑。  相似文献   

5.
许菲 《新闻三昧》2013,(5):76-80
从英国回国工作快一年了,可仍然常常想起那些在英国值得留恋的日子.也许那将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永远都会记得刚刚来到英国的那一天.我踏上了开往英国伦敦希斯罗机场的航班,开始了我的英国留学生活.初到英国,怀揣着快溢出的兴奋和憧憬,审视着这个以绅士和淑女闻名的国家.  相似文献   

6.
多面的英国教授 2001年8月14日 英国人总是戴着面具,让你无法捉摸。上个星期,几个朋友一吆喝,我也跑到MBA听了一节课。课后的晚会上,他们的头认出我不是那个团伙的。我解释说,这里面有几个朋友,他们一招呼我就过来了,我不懂这里的规矩是什么。我连忙道歉。英国妇女说,欢迎,欢迎。未料,今天早上,我的导师问我是否到MBA听了一节课。上帝呀!——那个恶毒的英国胖女人看起来很和蔼可亲,没有想到最毒妇人心,居然会跑到我的导师那边告黑状!我连忙把情况解释了一遍,澄清事实。我不知道,那个女人在背后说了多少我的坏话,但我知道导师以为我在占他们英国人的便宜呢。  相似文献   

7.
程萌 《电子出版》2001,(9):W003-W005
一、参与报道世界时装盛会 每年春秋两季,我都要飞往巴黎、米兰、伦敦等地参加在那里举行的高级时装博览会。以伦敦时装周(LondonFashionWeek)为例,与英伦时装的前卫、新潮、大胆所不同的是,英国时装委员会(BrtishFashionCouncil)的工作件风却相当保守一如英国人的传统。所以,对于从事时装杂志的中国人来说,英国时装节的报道工作始终是一个难以切入的空白点。我作为参与报道代表世界时装顶尖水平的伦敦时装周的第一位中国专业时装摄影师,由于我提交了极具说服力的时装摄影作品,所以。短短…  相似文献   

8.
缅怀李约瑟博士骆萌3月26日晚9点半,我从中央电视台听到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Dr·JosephNeedham)在伦敦剑桥大学的家中溘然去世,享年95岁。噩耗传来,我感到震惊和悲哀。我认识李约瑟博士已有十多年了,近年来我忙于写作,...  相似文献   

9.
就在解放军即将渡江之时,一支英国舰队强行通过解放军的防区,去增援前一天同解放军发生炮战的“紫石英”号。我特纵炮团向英国舰队发出警告。英舰自恃甲坚炮巨,置我警告于不顾,反向我轰击,显示威力。沿江炮兵一齐开火,霎时间,英舰纷纷中弹,冒起滚滚浓烟。“伦敦”号目标最大,中弹最多。发美制105榴弹击中其指挥塔,弹片撕裂梅登中将白净  相似文献   

10.
我国新闻界的前辈、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甘惜分先生,很久不见他了。听说他离而不休,深居简出,每日读书深思,我早想去拜访他。去年4月,我赴英国探亲半年,往返时借在京小憩,曾两次专程去拜访甘老。  相似文献   

11.
英国公共档案馆:公众休闲的好去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今年 5月,我有幸随中国首批档案宣传工作者代表团访问英国。其间,访问了英国公共档案馆、大英图书馆、大英博物馆和苏格兰公共档案馆。所到之处,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在英国,档案馆与图书馆、博物馆一样,都是公众休闲的好去处。  英国公共档案馆在整体布局上就透着“休闲”  当我们迈进英国公共档案馆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宽敞、明亮的大厅,给人以舒适和明快的感觉。在大厅显著的位置上,竖条状、可自动变换画面的大型电子屏幕,以三个不同的画面,不间断地向人们展示着馆藏档案珍品的画面。信步走来,网吧、书店、…  相似文献   

12.
海外兰台存知己交流合作共比翼———西班牙、英国档案工作掠影黄仪李立军未到西班牙,脑子里印象最深的是西班牙斗牛和一首世界著名舞曲《西班牙女郎》;未到英国,记忆中抹不去的是教科书告诉我的雾都和让不列颠人引为自豪,享誉世界的文坛巨匠莎士比亚。十月中旬,当我...  相似文献   

13.
英国的图书馆职业资格体系及其启示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陈风华 《图书馆杂志》2002,21(9):68-69,75
文章通过介绍英国图书馆与信息服务行业的职业资格制度,提出实施职业资格制度是解决现阶段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主要矛盾的有效途径,英国的图书馆与信息服务行业职业资格可以为我所借鉴、改造和利用。  相似文献   

14.
彭兰 《网络传播》2006,(11):90-90
我是一个高度缺乏方向感的人,用我女儿的话说,是“路痴”。 最极端的例子是,在英国的Stirling大学做访问时,整整三个月都在与它的一座内部设计复杂的楼较劲,因为几乎没有一次能从楼里顺利出来。临走的那天,我自以为自己可以在里面穿行自如了,结果发现,我还是迷路了。  相似文献   

15.
几年前我们公司和英国一家钢铁公司有一个合作项目,我作为中方的技术人员到英国去工作了两年,算是打洋工,这段经历增长了我的见识.  相似文献   

16.
维一  小霞 《出版参考》2005,(10):46-47
天下同名的城市不少,可是同名的名城并不多。如果说同名的名城又以同一成就出名,那就更是屈指可数了。如今我能够想得到的,只有康桥,Cambridge,英国的和美国的。  相似文献   

17.
2006年9月,我的朋友王佩(杭州网副总编)被公派去英国诺丁汉读MPA,行前,我向他建议,在英国对名的小报联太阳报》多加考察,回来写一本解密《太阳报》的书。此前,我和他曾经多次谈起杭州的报纸,并对《都市快报》在杭州的成功作了一番分析。结果,有天深夜,他在MSN上和我说“我发现《太阳报》就是另一份《都市快报》。”为什么这么说?王佩解释是说在不遗余力讨好读和吸引读这一点上,这两份报纸几乎如出一辙,都表现出相当努力的样子。而在大多数报纸那里,亲近读都在很大程度上停留于一种姿态,未能真正地“放下身段”。[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我在查资料过程中找到一本《英国图书馆建筑》一书,专门介绍1984—1989年英国新建的图书馆。这批新建的图书馆各具特色,代表了英国现代图书馆的建筑风貌和发展趋势。我挑选了其中三个具有代表性的馆给大家借鉴。霍恩斯洛地区图书馆——集购物、娱乐、交流  相似文献   

19.
1988年12月28日,英国人还沉浸在圣诞节的欢乐气氛中,我的英国朋友,前英国图书馆协会主席、国际图联专业执委会委员麦克思·布鲁姆先生便驱车从伦敦的朋友家赶来迎接我。布鲁姆先生曾于1987年5月率英国图协代表团访华,我当时是他的  相似文献   

20.
谈到英国报纸,我国教材中能够说出来的多是伦敦出版、覆盖全国的那几家闻名的报纸,诸如《泰晤士报》、《卫报》、《每日电讯报》、《每日邮报》、《太阳报》等等.英国有大量的地方报纸,但无人提及.2012年8月,我在英国旅游期间特别关注了一下英国的地方报纸,从南到北,在不同地区购买了四份英国的地方报纸,回来后与我的博士生毛湛文对总计478版的报纸逐版记录和分析,目的是深入了解英国地方报纸的特色,以资我国地方报纸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