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千里跃进大别山》记叙了1947年解放战争开始的第二年,刘邓大军遵照党中央指示,千里跃进大别山的事,赞扬了刘邓大军指战员们智勇双全、不怕牺牲、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大无畏精神。课文中三次出现“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句子,把全文内容串联起来,教学时可围绕这一重点句来展开讲读训练。一、认识“狭路相逢勇者胜”提出的经过及其意义首先简介课文的时代背景,大别山在湖北、河南、安徽三省交界处。解放战争的第二年,党中央指示刘邓大军渡过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根据地,从此揭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的序  相似文献   

2.
1947年夏秋开始,刘邓大军、陈粟大军和陈谢兵团南下重建中原解放区,吹响了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号角.中原解放区是解放战争通向胜利的桥梁;它是南线解放的前哨补给基地和继续南进的战略后方基地;它对敌人的牵制,对华北、西北和东北等解放区起了巨大的支援作用.同时为党的新区政策的制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邓小平作为中共中原中央局书记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一、整体入手,初步感知 1.简介历史背景,揭示课题。1947年,解放军对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全面的反攻,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内。进攻的主要方向是敌人守备空虚的中原地区——大别山。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越陇海线,向大别山挺进,揭开了进攻的序幕。同学们想知道刘邓大军是怎样突破敌人防线,跃进大别山的故事吗?让我们学习新课——揭示课题:《千里跃进大别山》。  相似文献   

4.
中原解放区的税收是当时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方面,为解放区建设和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试就中原解放区税制建立、税收内容及历史经验作初步探讨。一、中原解放区税制的建立中原解放区税制是1947年夏秋人民解放军挺进中原后,在摧毁国民党反动政权、废除旧税制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来的。南下大军远离战略后方,“无经常收入,打土豪、向大商人等筹款,亦难解决大兵团供给”①,所以部队供给十分困难。1947年10月,中共中央中原局要求各地政府一经成立,便着手建立合理的税收制度,使部队逐步实现有秩序的供给。②根据中原…  相似文献   

5.
李Wui  丰际萍 《山东教育》2002,(31):32-34
一、交流预习,以学定教 师:同学们,在三年级我们曾学过一篇课文《千里跃进大别山》,你们还记得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生:这篇课文主要讲了1947年刘邓大军在挺进大别山时遇到了困难,刘伯承司令员果断地下达了“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命令,我军遵照命令胜利挺进了大别山。  相似文献   

6.
新选课文《千里跃进大别山》记叙了1947年8月刘邓大军开始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壮举,经过20多天的急行军,战胜敌人的前堵后追,于8月24日夜里强渡汝河。教学时,要使学生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人民解放军不怕牺牲,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和昂扬斗志。本文应着重第三、六、人自然段的教学。难点突破围绕以下三点进行:(1)先头部队面临的紧急情况是怎样的?课文怎样一句话一句话写清楚的?(2)刘伯承司令员是怎样指  相似文献   

7.
《千里跃进大别山》一课讲的是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遵照党中央的决定,向大别山挺进。刘伯承、邓小平在紧急关头指挥先头部队杀开一条血路,使主力部队顺利跃进大别山。课文感情真挚激越,富有感染力,是一篇向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好材料。在教学时,可借助读的训练,把情感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其教学思路如下:一、初读课文酝酿情感1.上课伊始,教师先指名朗读全文,旨在探明学生通过预习后对教材内蕴情感的了解程度,随即教师饱含深情地向学生介绍时代背景。1946年,为彻底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夺取全国革命胜利,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以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的序幕。刘邓大军从山东西南出发(出示地图),开始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千里跃进大别  相似文献   

8.
一、单元编写意图本单元是以战争为主题组元的。五篇课文,有反映解放战争的《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有反映反法西斯战争的《蜡烛》,有以英法联军侵华战争为背景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有反映抗日战争的《芦花荡》,有反映德国法  相似文献   

9.
《千里跃进大别山》是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文章讲的是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遵照党中央的决定,向大别山挺进。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在紧急关头指挥先头部队杀开一条血路,使主力部队顺利跃进大别山。课文表现了刘邓大军英勇顽强、奋勇杀敌的革命精神。“狭路相逢勇者胜”,就是文章的主旨所在。  相似文献   

10.
《千里跃进大别山》一课的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安徽程晖,刘雅琴一、教材简析《千里跃进大别山》是九年义务教材第六册的新增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先头部队十八旅到这汝河北岸的时候,遇到国民党反动派的军队围追堵截,先头部队的战士们...  相似文献   

11.
<正> 1947年6月30日,我晋冀鲁豫野战军在刘伯承、邓小平率领下强渡黄河,向南实行无后方的千里跃进,跨越了重重障碍,粉碎了敌人的前堵后追,所向披靡,在8月末先后进入大别山区。于此,刘邓大军根据毛泽东“勇敢坚决,多打胜仗”和“争取群众”的指示,迅速实施战略展开,打退了敌人的围攻,发动群众,经过三个多月的艰苦作战,歼敌三万余人,在三十多个县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重新开辟了大别山根  相似文献   

12.
《千里跃进大别山》记叙了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强渡汝河的故事。教学要把握两个重点:一是理解内容的重点,着重理解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强渡汝河时遇到的紧急情况和先头部队是怎样杀出一条血路的。二是阅读训练重点,本组的训练重点是概括段落大意。本课可按以下过程进行教学。 一、揭示课题 1.齐读课题,注意读准“跃”字。 2.设问:“跃进”是什么意思? 3.教师简介对大别山的特殊地理位置及刘邓大  相似文献   

13.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简称)修改定》,标志着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修改工作终于完成,从这次修改的内容看,律师介人刑事诉讼的时间也提前了,关于辩护律师(公诉案件参加刑事诉讼的时间以往一直是理论界、法学界争议的焦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4.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简称《修改决定》),标志着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修改工作终于完成.这是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重要改革和发展,是面向二十一世纪、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法律体系,使刑事法律制度更加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步骤.从这次修改的内容看,律师介入刑事诉讼的时间也提前了.辩护律师公诉案件参加刑事诉讼的时间,以往一直是理论界、法学界争议的焦点.一、关于辩护律师介入刑事诉讼时间的三种主张第一种观点认为:辩护律师应在预审阶段参加诉讼.即犯罪嫌疑人从依法被采取强制措施开始.宜到把案件移送到人民检察院处理或由公安机关撤销案件,作出其他处理为止.允许辩护律师在侦查阶段参加诉讼是非常必要的:第一,可以及时收集犯罪嫌疑人无罪、罪轻的证据.凭无罪、罪轻的证据,对无罪和依法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嫌疑人及早提出辩护意见,这样,既保护了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又避免了司法机关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浪费.第二,预审阶段辩护律师即介入诉讼,有助于全面实现犯罪嫌疑人  相似文献   

15.
陈浩 《考试》2007,(Z1)
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数学》与其配套使用的《教师教学用书》(以下简称新教材与教参),出现了不少漏洞与错误,给学习和教学带来不便,也使教材白玉微瑕,美中不足,现建议作如下修改:建议一、修改教材示意图八年级新教材上册第12页的例2,在再版教材中弥补了"小明家,菜地,玉米地有可能不在同一条直  相似文献   

16.
原来的《生理卫生》课本(指1960年出版的,分上、下两册)经过调查、研究和分析以后,发现其中尚存在一些问题,如教材体系不完善;解剖和生理知识不完备;卫生保健知识中有重复、过浅的内容,也还有应讲而未讲的内容。这次修改,把上述的几个缺点改正了。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名委员会(以下简称"地委会")1977年成立,随后颁布了《外国地名汉字译写通则》(以下简称《通则》).《通则》的精神也适用于外国人名的汉译.据此,本文拟探讨一下外国专名(木文用"专名"概指地名和人名)的汉译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一、说教材《千里跃进大别山》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的是解放战争中的一个战例 :1946年6月 ,国民党反动派背信弃义 ,大举进攻解放区。在蒋匪军的疯狂进攻面前 ,党中央先是采取了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 ,历经一年 ,歼敌一百一十余万 ,基本上遏制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1947年6月 ,党中央决定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遵照党中央和毛主席指示 ,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率领大军渡过黄河 ,千里跃进大别山 ,开辟大别山根据地 ,从而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本文着重讲了1947年8月24日…  相似文献   

19.
问:高中课本《世界历史》下册已经经过修改,将从1983年春季开始在全国范围内供教学使用,请问修订本改动的内容多不多?答:这次修改是试用本课本试用了多年后的一次大修改,所以改动的内容较多,尤其是世界现代史部分的变化更大.这册课本在1978年10月出第一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行过一些修改,于1979年6月出了第二版.这之后到这次修改之前,都没有作过大的改动.在长时间的试用过程中,我们  相似文献   

20.
对元人周德清的《中原音韵》,《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是这样评价的:"《中原音韵》的编制,原来仅仅是为了写作北曲有所准绳,但后来的南曲,也深深受到了它的影响。明、清以来,关于曲韵的著作不下数十种,虽然有些作品也对《中原音韵》提出了相当的异议,可是终没能跳出师原音韵》的窠臼。"①这一既有权威性也有代表性的观点,使人们在认识《中原音韵》时,往往更多地把它当作一部曲韵著作来看。其实,《中原音韵》由曲韵、曲论两个部分组成。十九韵韵谱构成了曲韵部分,而被称之为《正语作词起例》中的《作词十法》即为曲论部分。《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