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好习惯使人终生受益。英语教师要担负起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力的重任,把英语语言的学习真正从学生的兴趣和习惯抓起,让学生把英语作为我们的第二母语,创造母语化的教学环境,使英语学习"母语化"。教学要让学生在母语化的教学环境中,体验英语学习的魅力,培养学习习惯及英语思维。  相似文献   

2.
1.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尽量使用英语,适当利用母语"的教学原则,以减少学生对母语的依赖性和母语对英语教学的负迁移.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尽量不用母语为中介的翻译法,即使使用也应该加强分析对比.  相似文献   

3.
研究表明,母语迁移是影响二话习得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本文根据母语迁移理论,结合汉英思维模式的差异,探讨了大学生学习英语写作过程中母语思维在篇章结构、词汇等方面的负迁移对英语学习的影响,使学生在英语写作中主动适应荚语思维,有意识地避免母语思维的负迁移,不断地提高英语写作能力,保证语言学习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分析高职院校学生在英语习得过程中母语思维如何阻碍英语思维的形成,以及如何在英语学习中摆脱母语的干扰,从汉语语言规律的束缚中解脱出来,避免汉语思维负迁移,最终形成英语思维,用英语逻辑直接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5.
学生学习英语处于母语中文的环境中,所以学习过程必然受母语中文的影响.母语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忽视,适当的将母语应用到英语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对英语知识进行理解和记忆;可以促进学生英语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有利于学生的语法学习,促进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中英两种文化.  相似文献   

6.
何志团 《成才之路》2014,(15):94-94
正外语教学经验证明,母语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有"促进"和"干扰"两个方面的双重作用。一方面,母语对英语教学有积极作用。对于中国国内的初中英语教学而言,没有特定的英语环境,初学者不可避免地受到母语的影响,特别是英语和母语互译现象非常普遍。另一方面,母语对英语的教学方面又有消极作用。学生在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上,过分地、习惯性地依赖母语去学习英语,这是很大的弊端。因此,我们应"一分为二"地看待这个问题,找到一个平衡点,让学生正确恰当地利用母语,发挥它的"促进"作用。一、利用英汉差异对比,激发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大脑思维的工具,要想学好一门外语,必须丢掉本族语这根拐杖。然而生活在母语环境中的中国学生,在使用英语的时候,常常借助母语这根中文拐杖,而不习惯用英语思维,从而使英语的学习受阻。因此,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克服母语的干扰,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养成直接用英语表达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8.
朱一峰 《考试周刊》2009,(39):137-137
英语学习者在学习时是否用英语思维?本文作者针对这一问题,对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了相关研究,发现母语思维和二语思维在不同的方面呈现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注重英汉思维方式差异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英汉思维方式之差异使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中不可避免地受到母语思维方式的影响.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比较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培养学生洞察文化差异的自觉意识,使其逐步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最终能达到准确、规范、恰当地用英语传递语言信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学习外语不仅是学习一种技能,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的转变.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母语、文化背景知识、语言环境等相关因素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才能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实现对英语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培养起英语思维能力,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1.
陈秋云 《考试周刊》2010,(13):113-114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而语言思维是把语言学习转化为语言交际的唯一媒介。用英语思维,就是指在使用语进行表达或阅读时,没有母语的介入,没有“心译”的过程,完全用英语思考、表达自己或领悟别人的意思。我们学习英语,总有一个母语(汉语)干扰源问题。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有效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把语言材料和思维直接联系起来,尽量减少汉语这一中间环节,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相似文献   

12.
英语学习中母语的负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和汉语属于完全不同的语系.中国学生是在母语--汉语文化环境中学习英语的,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欲减少英语学习中的负迁移,有必要培养学英语的兴趣,克服思维定势,了解英语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在英语学习中,学生经常被思维定势的作用所左右的现象.虽然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要大干消极作用,但是学生由于思维单纯,缺乏经验,在英语学习中随时都会陷入思维定势的弊端中.本文用一些英语学习中常见的思维定势的考题,来警示英语学习者注意思维定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刘小银 《教育》2014,(30):75
在教学中往往存在这样的现象,虽然学生经过小学3年和初中3年的英语学习,但在初中毕业后仍然很难用流利的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仍然在用母语的思维方式学习英语。在英语交流或英语写作中,“中国式的英语”层出不穷。为什么呢?笔者经过多年的探究,发现他们没有用英语思维的习惯。那么什么是英语思维?学生的英语思维习惯又如何培养呢?所谓英语思维就是学生通过大  相似文献   

15.
本文着重从词汇,句法,篇章结构三个层面分析英语学习过程中母语负迁移的基本机制和产生条件,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培养中国学生养成用英语思维,准确、规范地用英语传递语言信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英语教学界一直倡导学习英语要用英语思维,但其在现实中屡遭尴尬.本文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及思维的机制入手,对其进行考察发现,"用英语思维"缺乏理论依据和现实可操作性.对大众而言,英汉思维的融合互构才是学习英语的现实选择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相关研究表明,英汉思维和文化的差异及由此产生的句法差异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起到了阻碍作用,中国学生的英语口语和短文写作中,普遍存在汉语句法负迁移现象.母语负迁移现象在英语写作中突出表现为动词使用的错误、冠词使用的错误、句型结构的错误、"There be"句型使用的错误和句子结构失衡的错误等.教师应当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注意调整教学策略,通过务实学生的英语语法基础、增加学生的英语阅读量等减少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母语对英语习得的迁移影响作探析,阐述利用母语的正向迁移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作用。分析语言的共性、思维表达、理解运用等方面对比,探讨母语在学生英语习得中的重要基础作用,引导学生借助母语的正迁移灵活学习和使用英语。  相似文献   

19.
孙颖 《海外英语》2011,(4):127+157
英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一直是英语教学的重点,还原翻译法不仅化解了英语学习时母语和英语的冲突,更能使职业高中学生从"还原"意识的出现慢慢过度到母语意识的淡出,逐渐形成英语思维,是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简单而有效的教学模式。该文阐述了还原翻译法的具体操练模式和适用对象。  相似文献   

20.
我们知道,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课。而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中,却存在着这样的一种现象:从客观上说,学生除了在英语课堂上被动或主动使用英语,其余时间均处在母语的交际氛围中,因而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只能停留在机械的记忆和被动地学习之中,这样出现用学习母语的思维定势来理解学习英语的现象在所难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