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04~2005赛季CBA国内外中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2004~2005赛季CBA外援与国内中锋各10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外援和国内中锋的年龄、身高、体重以及得分、投篮、篮板球等方面做了比较分析,旨在为CBA培养国内中锋、更好地利用外援中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2003~2004CBA联赛国内球员与外援球员技术指标统计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借鉴外援球员的先进技术,提高国内球员的技术水平,收集了2003~2004CBA联赛12支球队22轮常规赛中的重点技术统计资料,采用对比分析法、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相同位置的国内外优秀球员的技术差异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国内球员的罚球命中率、助攻和投篮命中率略高于外援球员,但场均得分等其他技术指标不如外援球员.因此,要提高CBA联赛水平,打造CBA联赛强势品牌,必须尽快提高国内球员在强对抗情况下的技术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3.
亚洲外援政策的实行是CBA联赛引援史上的一大突破,亚洲外援的出色表现赢得了CBA联赛的认可。通过文献资料、录像观察、数理统计、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对亚籍外援与欧美外援在实力、技术特点、对CBA联赛影响力以及管理和薪金分配等方面的对比,表明CBA联赛在现阶段实行亚洲外援政策是非常明智的,CBA联赛对亚洲外援的引进选择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CBA2011-2012赛季常规赛引进高水平的外援不仅提高了联赛的竞技水平,而且,增强了比赛的观赏性.运用录像观察、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CBA2011-2012赛季常规赛国内运动员与外援技术运用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认为,本赛季常规赛国内运动员与外籍运动员在上场时间、进攻效率、快攻、助攻、抢断、得分、篮板球、犯规方面呈显著性差异,为CBA联赛在外援的引入和国内运动员的培养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对CBA外援选秀和限薪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我国职业篮球赛十年发展中外援引进和管理工作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总结出外援选秀和限薪制度产生的背景以及它对CBA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找出了该制度在选秀范围、制定薪水标准以及具体实施效果等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试图为CBA为今后的外援引进和管理工作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对CBA联赛13年发展过程中外援引进的相关政策、基本条件和技术水平以及对联赛发展所产生的正面和负面影响进行研究,旨在探究外援引进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对今后各俱乐部如何更合理地引进外援,充分发挥外援的巨大作用以及对CBA联赛的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China Basketball Association),简称(CBA),是中国最高级的篮球联赛。在引进外援的20多年过程中,在最开始阶段,篮协的目的是为了帮助球队赢球,正因如此,也决定了外援的存在,从最初的目的上来看,俱乐部只是单纯的想赢球和提高观赏性。但是外援的引进对于我们联赛跟球队的发展,对于中国篮球的发展,对球员的发展,其中的利与弊值得我们思考。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CBA引进外援对CBA联赛和球队发展的利与弊,通过研究发现:引进外援加快了CBA国际化进程,为CBA联赛注入了新理念,提高了球队整体实力,提升了联赛整体竞技水平,增强了队员的竞争意识,提高了CBA联赛的观赏性。引进外援对CBA联赛也存在消极的一面,外援薪资过高,俱乐部经济负担过重;大幅度减少了本土球员锻炼机会,影响国内后备人才的培养,语言文化存在差异,不利于球队技战术水平的发挥;外援负面事件频发,对管理体制造成威胁;外援控制了比赛胜负。通过完善现有体制,增强行政管理;加强宣传,提高影响力;制定政策依据,加强管理监督;制定政策依据,加强管理监督,极大的发挥CBA外援的优势,破解存在的诟病。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实行CBA亚洲外援政策的五年中的相关政策、实施的目的和对联赛的产生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进行研究,旨在探究亚洲外援政策实施过程中给我国篮球发展带了的成功和不足,为CBA联赛能够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行性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CBA职业化进程中外援的作用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0-2004年CBA4个赛季外援的技术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反映外援在CBA赛场上的表现及作用,说明引用外援的现实意义和对CBA职业化进程的作用及影响,并为各俱乐部今后引进外援提供积极性建议,对CBA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以2005-2006 CBA联赛中的外援中锋、前锋、后卫球员与国内中锋、前锋、后卫球员为主要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比分析法进行研究,主要从比赛中的若干技术指标方面进行分析,发现国内球员在三分投篮命中率、助攻、罚球命中率方面相比外援球员有一定的优势且失误比外援少,但在二分球命中率、篮板球、抢断、快攻、身体对抗以及场均得分方面不如外援球员。因此,要正确使用外援,充分借鉴外援的优势,提高国内球员在强对抗情况下的技术运用能力,以此来推动CBA联赛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篮球职业联赛经历14年的不断完善,逐步成为一项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赛事。此文从CBA联赛的主场文化、球队文化、球迷文化和品牌文化等几个方面,对中国CBA男子篮球职业联赛文化进行阐述分析,旨在使中国篮球职业联赛文化得到进一步丰富发展,为将CBA打造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精品联赛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现场观摩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CBA联赛的外籍球员进行观察、分析,总结得出外籍球员的引进促进了我国篮球竞技水平的提高以及与世界篮球运动接轨,加快了我国篮球运动的发展步伐,促进了篮球文化的交流,但还存在着一些负面影响值得我们去审视、研究。  相似文献   

13.
借助复杂系统理论对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中职篮)运营特征、中职篮外援引用模式的演变历程、外援与中职篮的关系及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中职篮属于社会复杂系统,多年来不同的外援引用模式设计对中职篮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中职篮应抓住我国大力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良机,将"扩大外援引用规模"模式作为改革突破口,抓好外援引用细节管理,激活NBL联赛平台,加速中国职业篮球市场开发,进而实现中职篮品牌价值的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2000~2006年CBA各个赛季外援的技术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用类比的方法,反映外援在CBA赛场上的技术风格和表现,以此说明外援对中国篮球和CBA职业化进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CBA2016-2017赛季常规赛已经结束,通过数据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等对20支队伍在常规赛38轮的比赛数据(如攻防效率、主场优势、与季后赛队伍和非季后赛队伍比赛的差异、每节净胜分、逆转能力)进行统计分析。针对中国男篮在攻防效率,球队队员的心理承受能力及外援的引进等方面提出发展对策,旨在为CBA及中国男篮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对由于2011-2012赛季NBA劳资纠纷停摆导致高水平外援涌入CBA后,对CBA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NBA球员的引进对赞助商的发展大为有利,对球迷市场的构建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对大部分球员的技战术水平提高及观念转变有较好的示范作用;NBA球员的引入,对俱乐部及联盟的管理水平、球队教练组指导训练及比赛能力、边缘球员的发展等问题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7.
借助"场域"理论对我国CBA联赛的现状进行分析认为,我国CBA联赛是一个大的场域;从经济场域、权力场域和竞争三个方面对CBA场域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CBA场域的三大惯习:人才惯习、团队惯习和阶级惯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旨在为我国职业篮球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我国职业篮球俱乐部的法律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笔者结合我国职业篮球俱乐部发展的实际,对我国职业篮球俱乐部当前的法律性质进行了研究,文章从我国职业篮球俱乐部的注册、职业篮球俱乐部与政府和中国篮球协会的关系、国外职业篮球俱乐部的法律性质、我国职业篮球俱乐部的发展与建设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中国职业篮球联赛CBA举办以来,已取得了很大成功,但随着NBA的全球化,CBA已经成为NBA的选 材基地,自身的发展却受到严重影响。NBA在篮球王国50年的打拼中生存下来,且日益强大,自有其成功的奥秘。 因此,有必要借鉴NBA在完善制度、平衡实力、把握商机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以求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新的CB A联赛机制,推动篮球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对我国篮球国际化发展的认识程度的加深,我们同世界篮球强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不仅组织球队之间的比赛交流,而且多次邀请了国外知名篮球专家前来讲学,甚至聘请了外教担当了中国男篮的主教练。篮球运动的竞技理念是造成中国男篮竞技水平进入"高原现象"的主要原因,我国篮球的国际化发展首先应学习国外先进的篮球竞技理念。通过分析我国男子篮球竞技理念存在的误区,指出中国男篮竞技发展应注意的措施,从而旨在从根本上提升中国男子篮球的竞技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