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一、问题的提出很多图书馆可提供图书预约外借服务,被预约的图书会被放置到前台,并保留一定时间。但对于被预约的图书,总会有一些预约了的读者由于遗忘或失去阅读兴趣等原因不能按时前来借书。对于某类使用价值较高的图书,如果图书馆将可预约数量定为图书的馆藏数目,则可能存在未被借出的图书放置在前台的情况,这会大大降低图书的使用  相似文献   

2.
提高馆藏书刊利用率 更好地服务教育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馆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如何使广大读者最迅速、最准确、最大限度地获得他们所需要的各种资料而进行的。因此,图书馆工作者应当通过宣传、指导、阅览、流通等各种方式把收集的藏书,提供给不同的读者,充分提高馆藏书刊的利用率。如何提高馆藏书刊利用率,这是一个具有科学性和值得研究的问题。我们馆在工作实践中,有下列体会。 一、树立为读者服务的思想,加  相似文献   

3.
预约借书,是指读者指定某一册或多册当时不处于可流通状态的图书作为将要借阅的目标(需要履行必要的预约手续),该书恢复流通状态后,预约读者享有优先借阅的权利。预约借书服务的开展能够缩短图书滞库时间,提高图书的利用率;可以满足读者需求,节省读者时间,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因此,开展好预约借书是非常有意义的,对于中学馆来说尤其重要。本文将按照“从一般到特殊”的思路,从预  相似文献   

4.
高校图书馆要努力做到“书刊尽其用”云南师范大学王少芳,赵虹辉图书馆的职能是组织好书刊为教学和科研服务,高校图书馆应破除“重藏轻用”的传统观念,在提高书刊利用率上做文章,实现馆藏书刊的使用价值。一、要按需采购过去,不少高校图书馆采购人员购书是闭门造“册...  相似文献   

5.
冯青 《文教资料》2013,(26):57-58
本文阐述了国际交换书刊在图书馆馆藏建设中的作用,对当前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国际交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从扩大工作内容、完善交换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以期通过改变管理和服务方式提高国际交换书刊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一、网络资源建设的内容1 .馆藏书目数据库建设馆藏书目数据库检索是图书馆提供的最基本的网上服务项目 ,也是读者通过校院网和互联网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的一种途径 ,读者可以通过馆藏书目数据库进行公共查询、了解借书信息、办理预约、续借手续。2 .电子图书和电子期刊建设全文电子图书和电子期刊是图书馆网络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国有多家电子图书和电子期刊商家 ,对它们的引进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馆藏资源 ,提高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能力 ,目前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的价格不到印刷性同类文献的 1 / 1 0 ,且有价格继续下降的趋势 ,并且不需…  相似文献   

7.
提高高校馆藏资源利用率是高校图书馆的重点工作之一,本文就如何提高馆藏资源利用率提出了几点建议:优化配置文献信息资源;要重视虚拟馆藏的开发;深化网络建设,实现书刊资源的动态管理;转变观念,改变服务模式;阅览室书库化、书库阅览室化管理;建立藏书动态典藏机制;增设新型服务项目。  相似文献   

8.
高校图书馆是通过书刊资料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藏书利用率是检查图书馆工作好坏的重要参考数据。本文将讨论高校图书馆藏书利用率的计算方法,并探索提高藏书利用率的途径。藏书利用率是指馆藏中读者所借阅的数量占全部馆藏的百分比。其计算方法是用一定时间内读者借阅总册数除以馆藏总册数,再乘以100%,即:  相似文献   

9.
<正> 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文献资料的中心,它以其丰富的馆藏为教学科研提供资料,为全校师生服务,要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在四化建设中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对书刊资料的合理要求,其中重要的一条是要有好的图书馆目录。目录的重要性在大型图书馆里是显而易见的,目前,各师专图书馆的书刊大部分还是采取闭架借阅,在电子计算机尚未使用的情况下,目录仍是揭示馆藏最主要、最基本的方法,尤其是读者目录是图书馆联系读者的桥梁,是读者检索书刊的主要工具,目录体系是否健全、目录的质量如何,管理是否完善等都直接影响到馆藏书刊的利用和为读者服务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藏书利用率,是指在一定时间(一般为一年)内,馆藏中被读者借阅的图书册(次)数占馆藏图书总册数的百分比。其计算方法是:用一定时间内读者借阅书刊的册(次)数除以馆藏书刊的总册数。藏书利用率不仅反映藏书质量的高低,而且反映藏书被利用的程度和社会效益的大小。苏联规定一般图书馆的藏书利用率要达到140—300%;日本市民图书馆希望达到400%,而我国图书馆藏书的利用率平均只有30%左右,显然,我国图书馆的藏书利用率是很低的,即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高校从事教学、科研、管理的人们,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都离不开图书文献所传递的情报信息。文献中所含价值只有通过图书馆工作者的努力,使其不失时机地被读者所利用时,才能实现使用价值。因此,文献资源是图书馆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物质基础,没有好的书刊文献,就提供不了优质的情报信息服务。那么怎样来衡量馆藏文献的优劣呢,第一要看馆藏量;即图书馆的藏书册数与种类的多寡。因为达不到一定的册数和种类,图书馆就不可能提供优良的情报信息服务。第二要看文献的有效利用率。即文献的借阅率和使用率。文献通  相似文献   

12.
在改革潮流的冲击下,大部分高校图书馆的读者工作经过不断努力和探索,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彻底改变了以往那种单一的借还形式,建立起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服务体系.其根本宗旨是给读者以最大的方便来利用馆藏文献.在众多的服务方式中,一种全开架形式的“藏借阅参结合”的服务方式颇有新意,它集藏书、借书、阅览、参考咨询等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深受读者欢迎,笔者就这种服务方式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由学历教育向继续教育转移是教育学院面临的新任务,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教育学院图书馆如何加强自身建设,更好地为继续教育服务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谨就此问题谈一些粗浅看法一、建设适应继续教育要求的馆藏体系书刊资料是图书馆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图书馆开展一切工作的先决条件,同时书刊利用率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图书馆藏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教育学院图书馆要将现在的师范性、综合性的藏书体系逐步转变为以继续教育为主的馆藏体系。1、建立馆藏体系,提高藏书质量。图书馆的藏书结构,是形成藏书体系的基础和…  相似文献   

14.
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拒绝现象,计算机管理技术提供了预约借书实现的可行性,预约借书在操作中应注意解决的几个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5.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是一种创新服务模式,是图书馆深化改革,面对新形势下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社会服务.可以以专业化的服务水平宣传图书馆形象、提高图书馆的社会地位、改善员工待遇、提高馆藏资源利用率等。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要认准自己的能力,找准特色,定位好服务的内容和形式。本文就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服务功能和实现途径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6.
图书馆的藏书,只有被读者利用,它的经济价值才能被真正体现出来。一个图书馆的馆藏利用率是衡量一个图书馆藏书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我们在图书馆工作中,要牢固树立“藏书是利用”这种观念,改变传统的服务方法,为读者创造一切条件,尽可能极大限度地提高馆藏文献的利用率。1、建立具有本校专业特色的藏书体系。合理的藏书体系是提高文献利用率的前提。高校图书馆主要为本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图书馆在文献采集工作中应根据本校专业设置情况和发展方向,确定以本校专业所开课程的参考书及科研项目需要的书刊资料为重点,以非教学用书收藏…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许多国书馆在改革中不断加强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文献情报信息服务,但从总体上说,我国图书馆还没有摆脱被动、封闭、单调、低效率服务的状态,文献资源的利用率还很低(据国内有关学者统计,我国图书馆馆藏呆滞率为50~80%)。因此,大力开发和利用文献资源,开展优质服务,努力提高图书馆效益显得尤为重要。图书流通工作是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直接面向读者的工作。图书馆功能的强弱,书刊利用率的高低,都要通过图书流通工作直接体现出来。以往的借阅工作基本上是封闭式的,其弱点是一个书库一个“窗口”,读者选择书刊的余地较窄,尽管管理人员做了大量的工作,仍然很难满足读者多层次、多方面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高校改革步伐加大,出现多种办学体制,多种办学形式并存的局面。高校图书馆书刊供求矛盾加剧,服务工作跟不上。本文就这一现状,论述为何加强馆藏建设得提高服务水平,以适应我校不断发展向形势。  相似文献   

19.
我们熟悉的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主要是:读者必须来到图书馆查询、检索、借阅,且只能获取题名、作者、主题词、馆藏等有限的信息,图书馆工作人员和读者之间的服务也只能停留在你问我答、你借书我取书的状态。而网络图书馆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条件是读者只需拥有一台可以接通internet的计算机终端。  相似文献   

20.
浅谈提高馆藏利用率张凤琴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料,如何发挥其实际作用,使馆藏利用率得以提高,乃是图书馆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通过分析评估和考察,认为影响文献利用主要有馆藏质量、读者教育、读者服务等几方面的因素。要想提高馆藏文献的利用率,就得在这几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