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实验课题的提出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两多两少两忽视(课内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课外学生作业多,自由活动少;忽视学生主动参与、主动获取知识过程的教学,忽视学生思维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的现象,从1988年起,我们开始倡导“五阶段练习教学法”,...  相似文献   

2.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样不仅可使学生掌握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教学,有很多种方法有待大家去挖掘,去分析。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经常采用"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识规律让学生去体会数学的真正含义,善于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思考的追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体验,提高学生探索、发现、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去应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使他们摆脱苦学的束缚,走入乐学的天地。  相似文献   

3.
沈君晴 《考试周刊》2011,(60):174-174
传统的历史教学存在着强调教师“教”,而忽视学生“学”的弊端,其突出表现是“满堂灌”。新课标要求改变学生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新课程更注重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要求我们把学生培养成能主动地创造性地认识、实践和改造社会的主体。面对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怎样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呢?我结合实践经验,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4.
以哲学思想分析实验教学目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实验教学的目的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加深学生对抽象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丰富和发展理论知识;二是训练学生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三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大胆创新的精神。总之,实验教学的目的是要使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整体上有一个提高。这一过程正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哲学思想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5.
杨波 《教育艺术》2013,(10):16-17
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行为习惯的养成,归根到底是学生学习的结果。传统教学条件下,多数学生偏重于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重视的是知识与技能,忽视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仅仅立足于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这种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有必要帮助学生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少教多学的学习方式。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建构自己的背景知识的过  相似文献   

6.
小学科学是一门探究性极强的学科,通过科学课的教学,旨在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去探索、认识自然界事物的性质和规律,培养他们独立、主动的探索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而探究过程能否顺利进行?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能否获得正确体验?学生的实验能力如何,无疑是重要的因素之一。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应怎样去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呢?  相似文献   

7.
探究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探究方法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开发自身能力的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为知识的增加与能力的提高,不能依靠教师进行强制灌输去获取,而应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亲身体验而获得  相似文献   

8.
承丽娜 《教师》2011,(25):85-85
什么是和谐课堂?一句话:以人为本。下面谈谈我在数学教学中实施以人为本的几点认识与做法。 一、对以人为本的认识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发展的主体性。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要在课堂教学中获取数学基础知识,形成数学技能,转化成数学能力,发展其智力。学生对课堂上某种信息的接收,并不是像复印机一样复印下来,而是一个主动建构认知结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构.建生活平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我校在马尾区进修校的“引导——建构”的主课题的引导下,经过学校教师的商议而确定下来的多学科的综合课题。语文是该课题研究的主要学科。《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住主动实践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也正是在探究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去有效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周慧明 《湖南教育》2001,(17):42-43
修订版新大纲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而现行的小学语文课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仍然存在老师提问多、学生读书少,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主体意识培养的现象。这种教学方式,始终将学生置于被动的学习境地,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能力难以得到培养,  相似文献   

1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小学语文课堂中.高效的教学的本质是师生良好交往互动。怎样建立有效的互动师生关系,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呢?我通过多年教学实践对此做以下阐述,和广大教师同仁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2.
1树立科学的实验教学观念 化学新课程标准侧重了学生用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及影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同时着眼于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13.
多年来,我国学校的德育内容在其各个发展阶段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不少成功之处。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为重方向性、理想性的多,贴近学生生活、学习实际的少:空洞说教照本宣科的多,切合学生心灵、联系实际的少;文本式、经验型的多,让学生自主在开放的环境中主动去体验的少。这样一来,在引导学生对崇高理想的追寻中,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学生置身其中的  相似文献   

14.
课堂教学提倡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获取知识。要使学生真正学会主动学习,必须从课堂教学入手,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实践证明,“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方法,是学生主体参与的重要学习方式,是实现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获取知识能力的途径,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由之路。它的意义在于:一、有利于教师的提高与发展研究性学习是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学习,是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去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它打破了传统的传递——…  相似文献   

15.
自然课教学结构探析○刘枫(崇仁县教研室)小学自然是一门科学启蒙教育学科,学生的认识对象不仅仅是自然课本,还有广阔的自然界。学生在自然课上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符合人们认识的基本规律,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同时,心理学研究和教学实践表明...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数学活动”的有效教学问题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认识来源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交互作用——活动.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知和能力的主导教学模式,但由于不少教师对数学活动认识的模糊化、形式化  相似文献   

17.
现阶段,数学作业的现状主要表现在:1)翻抄书本例题的题目多,创新综合的少,学生多被动完成,不求甚解;2)单纯计算的题目多,内容乏味重复,而发挥学生主动创造才能的少;3)要求独立完成的题目多,关注合作互动的题目少,忽视学生的合作交流的需要,使部分学困生对作业产生恐惧心理。学生这些不正常的作业心理将直接影响到完成作业的质量和效果。因此,新课程作业的价值观需要进行明显的转变。笔者结合具体的教育实践,与传统的数学作业进行比较,从以下几点浅谈数学作业的改革。  相似文献   

18.
在数学教学中,强调将逻辑演绎而成的理论体系还原为生动活泼的知识生成体系,通过教师这个外因的诱导,让学生运用基础知识与能力的迁移去动手尝试,去积极思考、自主探索,去分析推理并主动获取。那么,如何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和教材简析 长方体的认识(教材第19~20页例1、例2及有关练习)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并掌握其特征,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通过观察、操作、主动探究等活动获取新知,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0.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开放的课程领域,具有生成性、开放性、趣味性等特点,注重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重视学生个性潜能的开发、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提高及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实践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生成实践、研究的课题,从多角度去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