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张蔼 《四川档案》2023,(6):62-63
<正>时光如水,岁月无声,不知不觉,我已经“入档”四年整,而就是今年,《四川档案》已走到了第四十年。我与“他”的相遇相知虽仅四年,但要说在档案馆工作的这四年,是什么把我引进门,是什么指引我前行?我可以肯定地说,是《四川档案》。再回首,初入档案行业的忐忑还依然记忆犹新,在我最彷徨不安时,遇见了正值风华正茂的《四川档案》,“他”既为良师,亦为益友,时间虽短,却情谊绵长。与“他”相伴的时光,携“他”同行的日子,让我倍感温暖与慰藉,倍添信心和勇气,激励我一路前行,不负时光。  相似文献   

2.
<正>一月初,刚接到退休通知不久,又接到《四川档案》编辑部负责人的电话,要与我约一篇关于杂志创刊四十周年专栏的稿件,婉拒不成,只能应下了。泡壶茶,端坐在冬日的暖阳下,闭上眼,一边享受着阳光透过腊梅树洒下的惬意,一边品味着茶壶中溢出的清香,竭力在大脑中苦苦地搜寻着我与《四川档案》的故事。从1983年创刊至今,整整四十个年头,一路走来,我与《四川档案》结下深深情缘,可以说她几乎占领了我大半个工作生涯,也可以说,和她之间如同一对恋人,不离不弃,难舍难分。  相似文献   

3.
谢莹 《四川档案》2023,(3):60-61
<正>隔着纸张,你能“触摸”到山川日月的新变化跨越万里,你能“拥抱”到与时俱进的新思想她,就是《四川档案》阅读,或许已成为习惯而故事,才刚刚开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2016年,我刚到郫都区档案馆工作不久,一天,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出现在我面前,他小心翼翼地将手里一摞资料放在我的手上,说要来归档。  相似文献   

4.
我坚持阅读《四川档案》已有5年时间,30期《四川档案》,每期我都认真拜读,一篇不落,一字不漏,并坚持在一周内把自己的学习感受及办刊建议反馈给编辑部,为提高刊物质量献计献策。注重应用,促进业务工作。作为一名基层档案部门的负责人,《四川档案》确实给了我智慧和力量。特别是她的《学术论坛》、《科教兴档》、《依我之见》、《海外视窗》、《创新纵横谈》、《档案法制建设》等栏目的前卫观念,不断激励我开拓进取;而她的《馆室园地》、《专门档案》、《农档新议》、《利用天地》、《兰台风采》、《新技术应用》、《档案保护技术》等栏目,又…  相似文献   

5.
是举世震惊、举国哀痛的“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促使我在震惊和哀痛中.开始查阅有关四川地震档案史料的我试图通过这些档案史料,了解素有“天府之国”之誉的四川,和地震有着怎样的牵连;历史上遭遇地震又是怎样的情况;又给后人留下了什么样的思考?通过查阅《清代地震档案史料》中关于清代四川地震的内容.结果发现那里大小地震(多数为轻微地震)时有发生,如在乾隆十三年(1748年),  相似文献   

6.
毕玉 《四川档案》2023,(6):18-19
<正>四十圈年轮,记载着岁月的沧桑和峥嵘;四十载春秋,铭刻着步履的铿锵与荣光。1983年5月25日,《四川档案》的前身《四川档案通讯》在改革开放的春潮中诞生了。40年来,从内部发行发展到公开发行,从《四川档案通讯》更名为《四川档案》,从季刊成长为双月刊,从普通省级刊物跃居“全国档案学与档案事业类核心期刊”和“四川省一级期刊”,《四川档案》伴随着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而成长壮大,成为在档案战线拥有广大读者群、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传播媒介。在40年的办刊历程中,《四川档案》不断推陈出新,逐渐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办刊风格。  相似文献   

7.
最近一段时期以来,“故事”走俏中国电视荧屏。为数相当多的节目、栏目、频道纷纷打出故事牌。除了铺天盖地的电视剧在讲着各种各样虚构的故事外,新闻有故事化新闻(四川卫视的《新闻连连看》),纪录片在讲述真实的故事(中央台的《讲述》),谈话类节目故事化趋势越加明显(中央台的《聊天》、湖南台的《真情》)。法制类节目更是以案件重演的方式大张旗鼓地讲故事。甚至于其它类型的节目。如少儿节目、服务节目、科教节目等等也在故事化。一些频道如四川卫视、重庆卫视则大摆龙门阵,把“故事”升格为频道定位的高度。为什么在电视界会出现这股“故事”热潮?面对这个新现象。应该如何正确地看待“故事化”电视节目?[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在全国七十多家的档案期刊中,《上海档案》是以其鲜明的特色独树一帜的。她以“立足档案,面向社会,振奋档案人员精神,增强社会档案意识”为宗旨,向我们档案人员展示了100幅绚丽多彩的画面,给我以知识、力量与乐趣。我是该刊的忠实读者,并常常把该刊推荐给我的学生们。在此我不想长篇大论,只对1999年以来的“卷首语”谈一点我的想法。 每回收到《上海档案》赠刊时,首先就要看姜龙飞写的“编辑人语”,因为她好比北方人到广州“喝早茶”到重庆“吃火锅”那样,富有新鲜感与充满刺激!我把它归纳为四大特点:  相似文献   

9.
漫谈"现行档案"、"档案产业"等档案专业用语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读了《档案学研究》2003年第5期晋平的《不应否认“现行档案”的存在———兼与吴品才同志商榷》后,觉得我日常使用的一些专业用语,如“现行档案”、“实物档案”、“文书档案”、“档案产业”等,是否合适,是需要斟酌一下的。这里谈谈我的认识。建议将“现行档案”改称“现时档案”吴品才在《档案学研究》2003年第2期的文章中说“现行档案”概念从根本上说是不应该存在的,而晋平在这篇文章中论述了“现行档案”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都有一定道理。但是,从《档案法》第二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行业标准《档案工作基本术语》将档案定位为“…  相似文献   

10.
昨天晚上在学院机房值班.忙里偷闲踩了踩《档案界》,不想却被一位等待上机的女生“逮了个正着”.她问我是不是学档案的.我当时正头脑发晕.一时没反应过来.还真以为她有什么特异功能之类。看着我迷茫的眼神.她指了指电脑屏幕说:“我也是学档案的.对这个比较敏感.”  相似文献   

11.
读者之声     
山东省平度市档案局刘保国:1993年,我用12元续聘了新闻辅导老师——《新闻与写作》。我订阅《新闻与写作》刚两年多,但已十分喜爱她。她一年为我辅导12次“课程”;她设有我特别喜欢的“讲座”如:“新闻采访系列谈”、“新闻来稿评析”、“新闻标题写作”、“视听之友”、“当好通讯员浅  相似文献   

12.
步入牛年,我非常喜悦、爱不释手地捧着新版《中国档案》第一、二期杂志。她使我眼前一亮,哇!新版《中国档案》杂志,全刊精美彩色铜版纸胶印,心生感慨。我已在档案部门工作30多年,忆往昔,我从事档案工作后,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即在《中国档案》杂志上,题目为“档案馆缩微前的编目工作”(1984年第5期59页,当时刊名为《档案工作》)。从此以后,我和《中国档案》杂志的缘分就一直不断,经历了杂志的几届总编。  相似文献   

13.
今天是“5·12”汶川特大地震两周年的特殊日子。在这个特殊日子,全国档案安全体系建设工作会议在四川召开,具有特殊的意义。在此,我代表四川省委、省政府,对各位领导、各位同志来川出席会议表示诚挚欢迎!  相似文献   

14.
正人生每一天都是一个篇章,都会有不同的故事发生。结识《档案与建设》,让我有遇到知音的感觉,给了我做人做事的信心和希望。更因与她的结缘,让我收获了生命中最美好的爱情,并有了幸福美满的家。在我的人生经历中,《档案与建设》已不仅仅是一本杂志,她已成为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位挚友。  相似文献   

15.
档案工作是一项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重要工作.是一项崇高的事业,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借助档案,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过去,把握现在,预见未来,“创业扩基,前轨可迹;古为今用,功同史册。”多年来,《四川档案》作为四川省档案局宣传档案政策、传播档案知识、反映档案热点、交流档案工作的重要平台,她见证了四川档案事业发展的父键历程,引领和指导着四川档案人积极宣传贯彻党和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立足档案7:作实践,研究档案工作理论,探索档案工作规律,加强档案工作交流,总结档案工作经验,发掘珍贵档案史料,开发利用档案资源,争创档案先进典型。四川档案工作在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服务四川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档案与建设》一直关照、帮助、陪伴着我成长。她在政治上,时时教我做个对党、对祖国、对人民有用的人;她在学习上,经常为我‘传道授业解惑’;她在工作中,尽力帮我提高业务能力;她在生活上,热心助我科学合理地安排利用好8小时以外的时间。她对于我来说,已成为一名值得尊敬的良师,一位足可信赖的益友,一个形影不离的伴侣。"这是我发表在2004年第11期《档案与建设》上的献给《档案与建设》创刊20周年一篇纪念文章中的一番  相似文献   

17.
清风——重读于光三则《故事新编》四川自贡教育学院卢从义编者按:于光同志在新四军时期就从事新闻工作,不幸于去年病逝。最近,她的女儿在清理她遗物时,发现了一份“文革”中批判她的材料,于是请她的老同事卢从义同志写下此文。本刊发表此文并附“批判材料”,一为...  相似文献   

18.
王勇 《档案与建设》2004,(10):10-10
《档案与建设》已走过了坎坷而辉煌的20年。20年,在人类社会历史长河中,只不过是短暂的一瞬,然而,对《档案与建设》来说却意义非凡:她和着江苏经济社会腾飞的节拍,记录着全省档案事业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的每一步;她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承载着20年江苏档案事业所铸就的丰功业绩;她展示了全省广大档案工作者辛勤耕耘的成果,折射出档案专家、学者们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昭示着江苏档案事业未来发展的灿烂前景。她无愧于“江苏省优秀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全  相似文献   

19.
责任感使命感──采写《劣质煤油害得她终身残废》一文的体会旺苍县委报道组何学元1992年5月,《四川日报》“读者来信”版刊登了我采写的《劣质煤油害得她终身残废》,旗帜鲜明地为一个遭受伪劣商品残害的农村少女仗义执言。这篇700来字的报道,被评为《四川日报...  相似文献   

20.
情结     
我的第一篇论文是她帮助发表的。那是 10年前的事了。记得是办公室让我临时协助档案室搞文件归档工作 ,此时 ,正值《中国档案主题词表》出版 ,正推行用计算机检索档案的方法 ,本人尝试用主题词来进行文件分类 ,并用主题词作为计算机检索的入口词。事后就此写了论文《谈用主题词进行文书立卷的尝试》 ,不想 ,她让我的论文发表在 1992年第5期上 ,顿时让我对她刮目相看。以后每看到她 ,我都会肃然起敬。当我也“为他人做嫁衣裳”时 ,面对青年教师的来稿 ,我又会想起她是怎样对待我的第一篇文章 ,我像她一样为别人的稿子精耕细作 ;当我写的论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