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校本培训的重要作用日益突出,并成为学校的一项重要的工作。但是,由于对校本培训认识不足.目前.校本培训在实践操作中存在着一些误区。这些误区已成为校本培训健康有序发展的“拦路虎”。如何让“校本培训”与“有效性”发生链接.笔者认为.关键就在于要坚持“校本培训工作化、校本培训问题化、校本培训过程化与校本培训成果化”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2.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直接关系到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的成败。为此,我区在抓“校本课程”开发、“校本教研”的同时,还着重抓了师资的培训。在培训中我们认识到,要持久、有效地开展教师培训,必须建立起“校本培训”制度。对此我们也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3.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最佳方式是校本培训。校本培训要从学校实际和教师个人实际出发,要从教师学科专业发展和教育专业发展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积累经验,使校本培训稳步发展。校本培训既要重结果,但更要重过程。文章探讨了上海小学以校本培训促进“三新”教师发展、推进“二期课改”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校本培训成为学校师资建设的重要手段和内容。它满足了“新课改”教师全员参训的要求。然而在实践中,要真正发挥校本培训的作用,必须发挥教师的主体性,即校本培训应以教师为本。那么,应如何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呢?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5.
“校本”是个舶来词。“校本”标榜“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宣称“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并要开展“校本研究、校本培训、校本课程和校本管理”活动。但是,“校本”真的是“正在开辟着教育的新纪元”?真的会“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真的要“忽入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相似文献   

6.
教师"校本培训"的理念存在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敏文 《继续教育》2004,18(4):38-40
九十年代开始,“校本培训”已成为西方国家教师在职培训的主流之一。我国进行“校本培训”研究,起步于九十年代后期,是随着“八五”师资培训的开展而逐步探索和研究。1999年教育部在上海召开“面向21世纪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校长培训工作会议”,会上明确提出了中小学教师的全员培训要以“校本培训”为主。“校本培训”因其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现已越来越受到各地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继续教育》2004,18(7):64-64
富阳市教师进修学校被誉为浙江省教师进修学校的“领头雁”和“排头兵”,为了加强对富阳市中小学校本培训的指导,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该校校长王宏伟组织本校精干力量编写了《校本培训实施指南》一书。该书分为四章:第一章是从“‘校本’的由来”、“‘校本’的意蕴”、“中西‘校本’的比较”和“‘校本’的体现方式”这四个方面帮助读者认识“校本”;第二章是从“校本培训的主体”、“校本培训的理念、“校本培训的目标”、“校本培训的内容”和“校本培训的管理”这五个方面阐述校本培训构成要素;第三章是从“校本培训的途径”、“校本培…  相似文献   

8.
对校本培训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校本培训”是指在教育专家的指导下,由学校发起、组织和规划的、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能力、促进学校发展为目标,通过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活动等方式来培训学校教师的一种在职培训。和其他培训相比,它具有目标的直接指向性、组织的自我主体性、内容的现实针对性、形式的灵活多样性等特点。实验“校本培训”必须转变教师的培训观念,明确“校本培训”与“校本研究”和“校本课程”的关系,探索新的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9.
从比较的角度看“校本管理”与“校长负责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校本研究、校本培训、校本课程和校奉管理等各种各样的“校本”活动进入我们的视野,并逐渐为教育界人士接受的同时,本文试对西方国家推行的“校本管理”与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实施的中小学“校长负责制”作一比较,并试图阐明:“校本管理”和“校长负责制”都足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二者有相同的地方,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我们目前要做的并不是大力提倡“校本管理”,而是要在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基础上,借鉴校本管理的某些经验来进一步完善校长负责制。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的设计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从校本培训的基本理念出发,确认和阐述了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的设计思路,即内容选择要突出现代教育观念和教学实际问题,培训方式要灵活多样,实施策略要强调“研训一体”和“成果分享”。  相似文献   

11.
充分认识校本培训中心的"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国家教育部在上海召开的“面向21世纪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校长培训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中小学教师的全员培训要以校本培训为主。“校本”意指“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而校本培训中的“本”应以学校发展为本,以学校自培基地为本,以学校教师的“教、学、研”一体化为本,以“外引—内用—网络”的师训资源为本,以学校特色为本。一、以学校发展为本学校的发展能为校本培训提供更好的培训条件,创造良好的培训环境,从而促进校本培训不断提高质量和水平。可以说,学校的发展与校本培训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正…  相似文献   

12.
1999年教育部在《关干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是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基地……,各中小学都要制定本校教师培训计划,建立教师培训档案,组织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因此,各地应从本地区的实际出发,努力构建适合本地特点的校本培训运行模式。我校作为县教师培训基地,苦练内功,大胆实践,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县特点的校本培训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2004年国内教师校本培训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几年来我国学者也分别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校本培训“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不少学者对校本培训核心理念的认识、目前校本培训存在的问题、如何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校本培训的内容、校本培训方式(方法,途径)、校本培训如何促进新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校本培训模式等方面作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校本培训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实施校本培训重在提高校本培训的时效性。提高培训的时效性关键要奏好培训“三部曲”。  相似文献   

15.
2000年3月教育部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中小学校是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基地,中小学校长是教师继续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各中小学校都要制定校本教师培训计划,建立教师培训档案,组织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我们在归纳前人相关研究与思考的基础上,对本市中小学、职教教师继续教育现状进行较为深入的调查研究,探寻校本培训在本市的立足点与切入点.为校本培训在本市的有效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校本培训中的"校本"意蕴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玮 《继续教育》2004,18(6):46-47
实施校本培训,首先必须深刻认识“校本”的意蕴,因为“校本”的意蕴涉及到校本培训的目的、意义、特征、形式等各个方面。那么,如何来认识并把握“校本”的意蕴呢?认识并把握“校本”意蕴的能给我们实施校本培训以什么有益的启迪呢?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关于农村教师校本培训继续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本培训不能仅停留在“培训教师”这一层面上,而是要通过校本培训,并在校本培训的过程中,实现教师“自我”转变,实现教师自身的“工作方式”即教育方式的转变,实现其在学校中的生存方式的转变。校本培训可以成为学校整体变革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校本培训是指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本培训单位,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培训活动。校本培训具有针对性、自主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校本培训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师德教育和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为培训内容,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校本培训的模式主要有“读书反思”式.“培研结合”式、“同伴互助”式、“专业导航”式等多种模式。  相似文献   

19.
学校人力资源不敷需求,是当前学科建设的主要难点之一。这一困难通过学校层面的努力可以缓解,这正是校本培训可作为之处。教师培训早已有之,为何又要提出“校本”?这是缘于校本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等特点。校本培训推行中的困惑,应该如何破解?基层学校应有自己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20.
从校本培训到校本发展——教师校本教育的必由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本培训(也称“教师校本培训”)自上世纪末引入以来,其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已呈蓬勃发展之势,且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中发挥了其特有功效,其成就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认可。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校本培训日显其重要性,它满足了“新课改”教师全员参训的要求,且增强了培训实效。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要真正发挥校本培训的作用,必须重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即校本培训应以教师为本。由此提出了“教师校本发展”(简称“校本发展”)的概念,意在扭转校本教育中教师被动受训的境况。一、校本发展的源起:校本教师教育中对教师主体性的凸显校本培训的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