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杨立行 《家长》2011,(Z1):62-63
一位专家应一个学术会议之邀去作一个讲座,可他到了会场才发现,来的人只有十多个。他比较尴尬,可不讲又不行,于是随机应变地对听众说:"会议的成功不在人多人少,中共第一次党代会才到了12人,但意义非同小可。今天到会的都是精英,因此我更要把课讲好。"  相似文献   

2.
讲故事的人     
从前有一个人,他那村子里的人都喜欢他,因为他常常讲故事给他们听。每天早晨他离开村子去别处,到傍晚才回来,他回来的时候,全村子的长工忙了一整天现在休息了,便都过来围着他对他说:“现在来给我们讲一个故事吧。你今天看见了些什么?”  相似文献   

3.
医家讲医德,教师重师德,为人父者,怎能不讲父德?可以说,父德是家长修养之本。鲁迅先生在《热风·二十五》一文中.把父亲分为“孩子之父”和“人之父”两大类。“孩子之父”是“只要生,不管他好不好,只要多,不管他才不才。生他的人,不负教他的责任”,这种家长,鲁迅轻蔑地斥之为“照例是制造孩子的家伙”,因此,称为“孩子之父”。第二类是“人之父”,这种家长“生了孩子,还要想怎样教育,才能使这生下来的孩子,将来成一个完全的人”。事业心强是父德的一个重要内  相似文献   

4.
1分超越1千人现在,中国相声界有一个著名的演员叫郭德纲。郭先生2006年到杭州演出相声.一张门票多少钱?均价360元。十年前郭先生在北京德云社,一张门票才20元,哪怕下面只坐着一个听众,他也讲,讲了整整十年。十年前相声界有很多著名的演员,马季、冯巩、牛群等,但郭先生并没有拿他们为参照物,他知道他不可能成为马季,也不可能成为冯  相似文献   

5.
称心如意秤     
一个人的话语也有分量吗?应该是有的吧,起码按《称心如意秤》这个故事里讲的是这样。而我们的曲小洋就幸运地得到了这么一个宝贝。至于他是怎么得到的,以及这个秤神奇到什么程度,那就得你自己看过才知道了。  相似文献   

6.
<正>与钮勤章老师正式相识才一年多,其实,我们神交已久。之前我就读过他的很多文章,后来我们又成了网友,直到前年他随王军校长到如皋考察,我们才谋面。从隔空相望到网络交流再到现实交谈,钮老师给我的印象一次比一次深刻。他的朴实,他的勤奋,他的热情,他的深邃,都是年轻人中少有的。后来,读他的文章,听他的课,逐渐感受到他对于语文教学追求的独特情怀。语文的教学主张很多,旗号也很多,但是,能够实实在在地围绕自己的实践进行理论体系建构的人不多。坦诚地讲,对于有着深厚文学素养的钮老师提出"萌心语  相似文献   

7.
一位曾到日本讲学的中国学者撰文,说他在日本上课时间过一个小学生:“你日语不好,上课发言还那么积极,就不怕出错吗?”孩子回答说:“本怕!老师说教室就是出错的地方。如果人人都怕出错,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正确的答案从国里来呢?让老师一个人讲才是最糟糕的。”真难想象,这么精彩和富有哲理的话会出自一个小学生之四。比起人家,我们自是逊色多了。冷清压抑的教室里,老师一个人嘶哑着嗓子,在滔滔不绝地讲啊,讲啊!学生回答问题也多半是成绩拔尖或活跃的那几位,其余的人则要么竖着耳朵听、默不作声;要么心不在焉,一副事不关…  相似文献   

8.
著名作家沈从文26岁那年第一次登上讲坛,竟一句话也说不出口。呆了十几分钟,才径自念起讲稿来,仅10分钟便“讲”完了原先预备讲一个多小时的内容,然后望着大学,再也无话可说。最后只好在黑板上写道:“今天是第一次登台,人很多,我害怕了。”学生为他的“可爱”大笑不已。  相似文献   

9.
<正>每个创业故事背后,都有一段"取信于人"的老情节。大家都说,温州人很会做生意。温州人是怎样做生意的呢?中国有个地板大王,叫卢伟光,就是温州人。十多年前才开始从事木材生意的他,已经成为中国的木材大王。他的创业过程完全是乱枪打鸟。为了寻找地板货源,他到当时掌握巴西货源的台商的木材工厂里参观,偷偷抄下了一个电话号码,自己打电话到巴西订货。他只会讲英文,根本听不懂葡萄  相似文献   

10.
他不能因为世界根本不是童话,而不给我讲童话。对于父亲的情感,每个人都会有各自的复杂感受。父亲永远不会像妈妈那么唠叨,他的爱却同样很温暖很隽永。父亲的言传身教,是此生难以忘怀的思想洗礼。"小时候,认为父亲太普通了,长大后才发现父亲很伟大。"——也许,这是每个人到后来都会发现的一个真理……  相似文献   

11.
著名作家沈从文26岁那年第一次登上讲坛,竞一句话也说不出口。呆了10分钟,才径自念起讲稿来,仅10分钟便“讲”完了原先预备讲一个多小时的内容,然后望着大家,再也无话可说,最后只好在黑板上写道:“今天是第一次登台,人很多,我害怕了。”学生为他的“可爱”大笑不已。  相似文献   

12.
诚实为本     
一个好故事,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小时候,奶奶给我讲过一个故事,我永远忘不了。从前,有个信佛人一心向善,他每天吃斋念佛。上界的神仙见他那么虔诚,很受感动,想把他接到天上去列为仙班。为了了解他的人品,神仙变成一个卖生姜的老妇人,到他家门口叫卖。信佛人要买两斤姜,老妇人故意秤了三斤给他。信佛人试过秤,明知是三斤,却只付了两斤的钱。忽然,老妇人不见了。正当信佛人大惊时,从天下掉下一张纸条,信佛人接过一看,上面写着:“修的什么心?三斤当两斤!”信佛人这才明白:原来是上天考察自己。他羞愧难当,一索子吊死了…  相似文献   

13.
有一个人,他讲道理讲得人心里没有逆反,反而无比熨贴受用。有一个人,他对儿女的一番教导变成文字,却那样好听好看。我们多数人就是这样认识他的,父母解决不了的疑惑在他那里顺然,有关人生的一些大问题在他那里分解融释。正是深刻之后才有的浅显,正是波澜之后才有的平静,正是繁复过后才有的简单。刘墉,一个有儿女爱儿女的作家,我们更愿意称他为——一个写作着的父亲。长篇  相似文献   

14.
正每个创业故事背后,都有一段"取信于人"的老情节。大家都说,温州人很会做生意。温州人是怎样做生意的呢?中国有个地板大王,卢伟光,就是温州人。十多年前才开始从事木材生意的他,已经成为中国的木材大王。他的创业过程完全是乱枪打鸟。为了寻找地板货源,他到当时掌握巴西货源的台商的木材工厂里参观,偷偷抄下了一个电话号码,自己打电话到巴西订货。他只会讲英文,根本听不懂葡萄牙语,对方又与他毫无渊源,怎么可能把木材卖给他?  相似文献   

15.
《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有这样两个句子:“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地熄灭。”“看看时间,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我想如能引导学生品味出这两句中“才”字的不同蕴意,对学生加深理解课文内容有帮助。从时间角度讲,第一句中的“才”字表示烈火燃烧时间很长,第二句中的“才”字表示从发起冲锋到战斗胜利所用的时间很短。半个多钟头和20分钟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为什么用在这里就一个表示时间长,另一个表示时间短呢?这个时间长短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呢? 这里主要体现了作者“我”的一个思想感情问题。邱少云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任凭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直至壮烈牺牲。表现了邱少云严守纪律、  相似文献   

16.
她到北京的时候已是傍晚,从车站风风火火地赶到西单,才发现茫茫人海里找一个人有多难。这年她二十四岁,小他两个月。  相似文献   

17.
骰(shǎi)子的每个面都不一样,我们能看见的也不一定一样。就如同《哈姆莱特》一样,一千个人的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我是看了一篇杂文《登山》才受到启发的。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个运动员去登山,快到山顶时,他却怎么也爬不动了,只好退下。后来,有人觉得他太懦怯了,拼出命也该爬上去;有人  相似文献   

18.
越来越多的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上网的时候不再因为想不起网站的域名而犯愁,因为只需直接在地址栏键入中文,就可搜索到想要的结果。这样,越来越多的人记住了一个名字“3721”,随之也记住了另外一个名字周鸿祎,就是他和他的3721公司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便捷的服务。知其然就更想知其所以然,于是记者专程走访了3721公司,听周鸿祎讲了他的创业故事,也记录了他给我们大学生朋友的一些中肯建议。  相似文献   

19.
论“拖堂”     
有的老师为什么爱拖堂?K12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的班主任论坛上,一位网友发了一个贴子:“我有位同事,每课必拖,少则一两分钟,多则到下一节课的老师来了,他才恋恋不舍地一步三回头地离开。晚修也讲课,有一次,从晚上七点讲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70年代,世界进入高科技时代,作为文明古国的中国,却选拔了一个半文盲当了国家副总理,不能不说是开了一个世界级的大玩笑。当时和陈永贵一起选拔到中央、省、市高层领导岗位上的工人、农民有一批,其中以陈永贵的文化最低,又以陈永贵的职务最高。为什么要这样做? 诚然,让陈永贵当国务院副总理,是历史的误会。但是,是不是就如有的人讲的“他懂个屁”呢?不对。他不是个一般的劳动模范,而是一个农民政治家,有着政治家的素质。从1964年到1978年的15年学大寨运动中,前前后后去过大寨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作家、艺术家多得很,不能说他们都是迫于政治压力才在那里胡乱吹捧陈永责,相当数量的人对陈永贵虽有看法,但又确实觉得他有两手。特别是当年他两着棋子定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