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考点解读 考纲要求高考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能“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D。“欣赏作品的形象”是“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前提。  相似文献   

2.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而语言魅力即在于作品语言的无限度的张力。白先勇作品的艺术魅力也得益于小说语言雅俗化与简练化的张力之美。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啼笑因缘》的时代背景、内容主题、情节结构、表现形式、作品功能、艺术手法等方面的分析 ,求证了艺术张力是作品艺术魅力的核心。  相似文献   

4.
元杂剧《赵氏孤儿》是一部充满悲剧性艺术魅力的作品,包含情节设置的艺术魅力和悲剧魅力之亲情永恒,以及在悲剧中表现出崇高的人格艺术魅力,并且剧中隐含着阳刚之美与正义之美。在这样的悲剧中,人们信奉的忠、孝、仁、义等人格仍然魅力四射,从而呈现出中国式悲剧的独特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
《呼兰河传》在创作之初,有不少批评的声音。随着时代的发展,这部作品的艺术魅力反而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呼兰河传》的主题、结构两方面着手,分析作品的艺术特征,以期发掘这部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6.
读懂考点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D级"鉴赏评价"。欣赏形象,要求能把握形象的特点,分析形象的意义;赏析内涵,要求能分析作品的主旨、情感和审美取向,尤其是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表达的言外之意;领悟艺术魅力,要求能依据作品的具体内容,赏析作品运用的较突出的艺术手法,要注重体会作品艺术性与思想性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7.
语文的魅力主要是语言的魅力,语文教材篇目都是极具魅力的珍品。通过语文教学引领学生创新阅读,让学生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十分重要。挖掘学生创造潜能,让学生去创新鉴赏文学作品,进而形成感受文学作品艺术魅力的活力,应当成为高中语文教师的共同追求和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8.
泰戈尔是印度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亚洲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和世界性。本文将从思想内容、艺术表现、形象暗示、词汇搭配等多方面对其作品展开分析,来揭示其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声乐钢琴伴奏具有提示、烘托、增强作品表现力、强化作品情感等多种艺术功能。声乐钢琴伴奏艺术魅力的呈现不仅要求伴奏者和演唱者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还要准确把握声乐作品的背景以及作品蕴含的情感。  相似文献   

10.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选修课程中诗歌的要求是:“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其艺术特性”。  相似文献   

11.
清末民初的短篇小说是古代小说向现代小说的过渡形态,但在体式上已经体现出现代小说的特点.清末民初短篇小说在体式上的变革主要有:叙事结构、叙事方法、叙述体制、叙述视角等方面.它在体式变革上最突出的成就是抒情小说的出现.抒情小说改变了传统小说的叙事构造和艺术功能.清末民初短篇小说还造就了其他一些新型小说体式.在以上诸点上,它完成了古代小说体式向现代小说体式的艺术转换.  相似文献   

12.
幼儿英语故事是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幼儿英语故事教学是幼儿英语教学中的一种基本形式。论文界定幼儿英语故事教学的含义,总结幼儿英语故事教学的特征。重点从故事的欣赏与理解,关键词汇与句型的教授,再次熟悉故事、表演故事以及故事的延伸与扩展角度设计幼儿英语故事活动,提出幼儿园英语故事教学的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13.
《月下小景》是沈从文的短篇故事合集,其内质便是改写后的佛经故事。在外8篇中,沈从文努力模拟着"故事"现场,探索着"讲故事"的方式,并在其中渗透了他对人生和重铸人生的哲理性感悟。通过分析《月下小景》中的8篇故事,能够窥探沈从文的"故事特质":首先,"远方"在沈从文说故事的手法中,被视为一切故事的源头;其次,故事是可以复述的,故事的完成至少是两重的创作结果;再次,故事都包含某种有用的忠告;最后,故事是超越一切历史存在的。  相似文献   

14.
回归事实:用故事讲述新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学的本质是故事,用故事讲述新闻是新闻回归事实的新取向。本文首先分析了新闻的本质是故事,然后阐释了用故事讲述新闻的意义,并从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两个层面论述了用故事讲述新闻的途径。应该说,用故事讲述新闻,在娱乐化的基础上提升了新闻的内涵,拓展了新闻的影响力,使新闻更具有魅力。  相似文献   

15.
"三言"的标题形式以七言、八言对句为主,此前的话本小说集中没有普遍使用过这种标题,此后的话本小说集标题则大多仿照其例,具有鲜明的规范化特征。这种标题形式规范化的原因在于借鉴了宋元时期文言小说集、章回小说、戏曲的标题形式,其主要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突出了故事焦点,突出道德说教色彩,增强标题对情节的概括性。  相似文献   

16.
厄内斯特.海明威的短篇小说《杀人者》以其电报式、个性化、风格化的人物对话尽显其"冰山原则",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对话来解读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性格的刻画和小说主题的揭示。  相似文献   

17.
缓慢推进故事情节是《红楼梦》的基本写作方法之一。因为元春享年36岁,所以,到元春去世时,《红楼梦》的后半部应该写出6年的事情。《红楼梦》后半部至少要写"十七年",才能写到贾兰为国捐躯。"因麒麟伏白首双星"就是宝玉和史湘云到了老年要成为夫妻。如果要写到史湘云40岁,《红楼梦》后半部要写"二十四年"。如果写到妙玉"青灯古殿人将老",《红楼梦》后半部要写"十七年"。元春去世是《红楼梦》后半部的关键,依"缓慢推进"之法,即平均十回写1年的故事,"到元春去世时",就必须写到一百四十回。综合上述各种因素,全部《红楼梦》可能有一百六十回。  相似文献   

18.
“乌江自刎”故事是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事传说中流传最广的一个环节。通过对各种有关“乌江自刎”的俗文学作品的考察,可以清楚地了解“乌江自刎”故事发展的脉络。而对“乌江自刎”这一环节的了解则有助于更好地认识项羽的故事传说。  相似文献   

19.
贾岛“推敲”故事纯系后人创作。但为何选定贾,为何用“推”、“敲”二字作素材,均事出有因。  相似文献   

20.
梁山伯是一个历史人物,1600多年前在鄞州有一坟、一庙。900多年前的《义忠王庙记》记述了梁山伯生卒年月,籍贯,在县(今鄞州)当县令年代,政绩。并第一次将历史和传说完美地结合起来,于是有了梁祝传说。梁祝传说发源于鄞州(古县),是人民的清官情结演绎成爱情经典;从鄞州传播全国,开始是歌谣,后来是戏曲,现代是影视、音乐、舞蹈,并走向世界,成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