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以对称性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而类风湿关节炎自身抗体的检测对其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本文是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有意义的一些自身抗体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正> 目前应用类风湿因子(RF)测定来筛选或辅助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为提高阳性检出率,本文配合寒冷凝集试验探讨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意义。1 材料与方法1.1 检测对象 12例临床体征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1.2 方法1.2.1 RF 测定采用致敏胶乳凝集试验(按常规操作)  相似文献   

3.
据2012年1月9日《新民晚报》消息,先声药业宣布全球首个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小分子药物"艾德辛"正式上市用于临床。该药物针对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机理进行治疗,填补了风湿性关节炎小分子药物治疗的空白。研究表明,"艾德辛"最快在4~6周内见效,它能抑制多种细胞因子和类风湿因子的表达;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有效阻止骨质破坏,减少致残和致畸率。  相似文献   

4.
据生物通网2011年8月31日援引《科技日报》报道,日本大阪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日前发表研究报告说,细胞内的芳香烃受体蛋白(Ahr蛋白)对类风湿关节炎形成发挥了关键作用。这一发现将有助于开发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新药物。此前的研究已发现,人体免疫机能过度发挥作用是导致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来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46例中,男16例,女30例,年龄最小者15岁,最大者65岁,平均年龄38.5岁,病程最短者半年,最长25年,平均3.5年。2 诊断标准 按照美国风湿病协会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6.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危害人类健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迄今尚无特效药,西药只能短时间缓解症状,但不能治愈,长期用药副作用大;中药以蛇类为主的治疗该病历史悠久,疗效显著且稳定,毒副作用小,可长期服用,下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关节炎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仅类风湿性关节炎,全世界人群发病率约0.5%,共有逾3000万人患病。中国人群发病率约0.35%,约450万病者。其病情缠绵,难以治愈,需长期治疗。疾病使家庭和社会负担沉重,其致残率达20%~30%。如何治疗这一疾病?西药治疗往往副作用大,难以长期持续应用,故从中药中研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  相似文献   

8.
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e系统的检测对乙型肝炎的诊断传染性的判定和预后的估计有着重要意义。类风湿因子是抗变性IgG的抗体,主要与变性IgG分子上的Fc段非特异性结合。RF可在许多非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中查出,如结核、麻风、细菌性心内膜炎、肝炎等,在正常人群也约有1-5%的检出率。有报道,在乙型肝炎病人血清中类风湿因子有较高的检出率。类风湿因子在某些情况下可干扰HBV部分免疫学指标的检测。为此,本文讨 论了RF对HBeAg检测的影响及在用ELISA方法检测中如何消除FR的干扰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9.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来自于民间偏方的黄连配伍山药治疗Ⅱ型糖尿病(T2DM)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通过构建“中药-成分-核心靶点-信号通路”、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等多种生物网络,证明黄连配伍山药治疗T2DM的核心成分有山药的荜茇宁(piperlonguminine)、(-)-白玉兰亭B(Denudatin B)、Kadsurenone, hancinol、薯蓣皂素(diosgenin)、CLR,和黄连的黄柏酮(Obacunone)、小檗浸碱(Berlambine)、槲皮素(quercetin)、黄连碱(coptisine)及反式阿魏酰酪胺(Moupinamide)等;核心靶点有TNF、AKT1、SRC、MAPK3、EGFR。这些核心成分可通过核心靶点调节经典炎症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和PI3K-AKT信号通路,协同调控葡萄糖代谢,治疗Ⅱ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同时,研究结果在证实黄连配伍山药治疗T2DM的作用基础上,挖掘出它们协同治疗的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通路的多种分子机制,为进一步揭示黄连配伍山药治疗Ⅱ型糖尿病时所蕴含的配伍规律、作用机制及活性成分,为进一步开发治疗糖尿病的中药...  相似文献   

10.
肝癌是常见肿瘤之一,传统的治疗如手术、化疗、介入治疗在肝癌复发或转移中的治疗作用有限。随着肝癌研究中新的分子信号通路的发现,以这些通路为靶点的抗肿瘤治疗为肝癌治疗提供了新的前景。文章对肝癌的分子信号通路及当前的靶向治疗药物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患类风湿关节炎并不是成年人的"专利",16岁以下的儿童也有可能会患此病,称之为幼年类风湿关节炎.患了幼年类风湿关节炎以后,主要症状是:出现40℃以上高热,在发热前会有寒战.  相似文献   

12.
1.忧虑恐惧致药不灵 类风湿关节炎又称类风湿。有些患者一旦被确诊为类风湿,就认为无药可治,是“死不了的癌症”,忧虑恐惧,丧失信心,甚至自暴自弃,心理上先吃了“败仗”,此时用药效果自然不理想。殊不知,类风湿的疗效和预后都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因此,治疗类风湿必须先“反恐”,消除对疾病的恐慌与恐惧。  相似文献   

13.
分别用人、兔、鼠IgG作包被抗原,检测244份血清标本(类风湿性关节炎72份,系统性红斑狼疮74份,慢性肾病50份,其它内科疾病33份,健康体检者15份)。类风湿因子RF,发现以AgHIgG作为包被抗原时,方法最敏感,AgRIgG次之,而AgMIgG最差。以AgRIgG为包被抗原(间接法)与以AgHIgG、AgRIgG为包被抗原(双抗原夹心法)所测RF有较好一致性,P分别为0.01,P<0.05,P<0.01。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祛湿止痛汤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ESR、CRP、RF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总有效率、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祛湿止痛汤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研究发现,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这两种自身免疫病与表观遗传密不可分。通过文献梳理法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表观遗传内容作出介绍,并对自身免疫病部分的教学中渗透表观遗传内容作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6.
预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基因标示物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研究发现:有一种遗传标示物不仅能预测儿童是否会患青少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而且能判断哪些患者正处于患更严重型关节炎的危险中。该标示物敏感性一旦被进一步证实,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一个简便、廉价的临床试验也就...  相似文献   

17.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性、慢性骨关节疾患。患者多为青壮年,其临床主要表现为:早期多为游走性关节肿痛和功能障碍;晚期出现关节僵直畸形,丧失劳动力,给人民健康造成极大危害。近年来我们用桂枝芍药知为汤合参蛇酒。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8例,疗效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8.
我与木兰拳     
王一均 《老年教育》2008,(12):40-40
我患类风湿关节炎多年,1997年曾做过一次大手术,医生告诉我要加强锻炼以增强体质。于是,在接受药物治疗的同时,我开始每天早上去公园跟着别人打太极拳。  相似文献   

19.
甲氨蝶呤联合益赛普治疗类风湿风湿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甲氨蝶呤联合益赛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9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分为2组:联合治疗组45例,口服甲氨蝶呤10~15 mg 1次/周,益赛普50 mg 1次/周,皮下注射;对照组45例单用甲氨蝶呤10~15mg 1次/周.疗程为3月,对2组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进行评价.结果2组的临床症状即关节疼痛数、关节肿胀数的改善均有良好效果,联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均明显降低,且联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安全性方面,联合用药组一例出现肺部感染,停药及给予消炎药后好转.1例最初出现注射局部皮肤红肿伴瘙痒,3d后自行消失,未影响患者正常用药.对照组1例于服用甲氨蝶呤第2日出现头晕及胃肠道不适,1例出现口腔溃疡,1例化验血常规白细胞降低.结论甲氨蝶呤联合益赛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且明显较单用甲氨蝶呤组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nmatoid Arthritis RA)是风湿性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能否得到早期、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对控制病情、改善预后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对疾病认识的深入,对传统治疗法的不断总结和反思,RA的治疗方法也逐渐被更新。本文总结了目前比较公认的化疗方案。 1 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历史和联合化疗的提出 70年代之前,虽已有很多抗风湿药物可供选择,但临床上可谓“无章可循”。70年代,将抗风湿药分为:一线药为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二线药为疾病缓解抗风湿药(SMARDs);三线药为类固醇激素,同时,还依此为序拟定了“金字塔”RA治疗模式。即对RA病人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